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338)

由于西北边军被孙家针对多年,在长安城中,军中人士过年串门,吐槽孙家便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今年被杜伯钦的丑闻与金家凶案分走了不少热度,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经典,历久不衰。

说实话,那平阳府同知仗着是孙家姻亲,在平阳府胡闹一通,若不是当地官员百姓忌惮孙家权势,早就对他动手了。关于他的消息,在陕西境内的延安卫至华山卫一带都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与边军无关,便没什么人传到长安城来罢了。

不过,如今山西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要对他一个小小的平阳府同知动手,他的气数也算是走到了尽头。就算他是孙家姻亲又如何?孙家自己尚要面对颍川侯府的怒火,又哪里能腾得出手来救他一个自作孽的小小同知呢?

海棠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听到这个贪官的后续消息,却听得海礁又道:“赵都指挥使给庄同知的信,还提到了另一件事……不知是不是他从颍川侯府那边听来的风声,据说陕西、山西两地的武官,年后很可能会有一拨轮换调动。”

海棠怔了怔:“这是什么意思?”

海礁摇了摇头:“我也说不清楚。有几个将门子弟都说,他们的父叔长辈有可能会调到山西都司麾下,而山西那边的武官也有可能要到陕西都司麾下任职。因此他们十分在意赵都指挥使的性情为人。这是从京里传来的消息,有八成真。天知道是不是皇帝又有新花样了?如今周家一心要与皇帝缓和关系,若只是少许几个人的调动,是不会不应的。”

海棠皱起了眉头:“哥哥上辈子可听说过这件事?”

“没有。”海礁很肯定地说,“上辈子直到镇国公周老元帅去世,周家失去了兵权,才有外地武官调进西北边军的事发生。不过,西北边军的将军们,一个都没被调走过。”

上辈子没发生过的事,这辈子却发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280章 归人

从山西都司传来的风声,短短几天内便在长安城里几家最有名望的将门世家中传开了。

依照山西都司赵都指挥使在信里透露的消息,若无意外,就是这几家将门的子弟被调往山西的可能性最大。

这也是赵都指挥使自己的意思。

既然要有外人调到自己手下做事,他当然希望来的人有真才实学,而非徒有虚名的草包将二代。而如果来的人性情脾气能与自己相投,还是自愿调任,那就再好不过了。他在信里透露这个口风,也是希望陕西都司麾下的将门世家子弟们好好思量,自愿作出选择。大家你情我愿地,将来一处共事,才能更加融洽。

海家并非将门,亲友中的马家、胡家品级不够,周家三房正闭门谢客中,因此海家人过年期间都安心度假去了,没有及时得到消息。谢文载那边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从大年初一去见过庄家拜年后,便有几日不曾再去,自然也没听说此事。陆栢年已缩在家里几日了,曹耕年倒是天天出门做客,但他交好的都是长安城里的文人,自然不可能知晓武官圈子里的消息。如此一来,直到海礁今日从朋友们那里带回消息,海家人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

海西崖有些忧心,没有跟妻子、孙儿孙女们多说什么,便往前院找表弟谢文载了。有关边军的事务,他都是与谢文载商议的。

马氏倒是很淡定:“调令总归不会落到额大哥与侄儿头上,他们的官儿还不够大咧!姐夫虽在军中任职,却是个文官,人家山西都司也看不上他。额们有啥好犯愁的呢?老爷就会瞎操心!”

海礁笑道:“阿奶,爷爷如今在都司衙门里做事,也要担心顶头上司换人呀!如今想要有个和气好相处的上司,可不容易。”

马氏怔了怔:“这倒是……不过山西都司没事也不会调镇国公的儿子过去。况且老爷真正的上司其实是京里的户部侍郎,上头换谁都是一样,谁还会跟陶大人过不去么?”

马氏很镇定,她倒是对今日大姐周马氏派人来告诉她的小道消息更感兴趣:“京里的承恩侯府世子夫人忽然带着一双儿女回长安来探亲,明儿才到,专挑这个时间,也太奇怪咧!大姐好奇得不得了,又不好意思去打听,就指望额后天去镇国公府吃年酒的时候,替她探探消息。”

海棠有些惊讶:“姨奶奶为什么要指望阿奶去探消息呀?她自己就是周家的诰命,不能自己去打探吗?”

马氏道:“年酒时来的不但有周氏族人,还有许多长安城里的亲友故旧。姐夫担心别人问起他马老夫人的事,特地让你们姨奶奶告病咧!”说到这个,马氏就忍不住撇了撇嘴,“胆小鬼!他有胆子做,咋就没胆子跟人说?又不是他的错!越是这种场合,他就越该理直气壮,不然别人啥都不知道,还以为他真个苛待继母了咧!”

马氏说起姐夫周世功的态度,就忍不住生气。在她看来,周世功完全没必要限制妻子周马氏的对外交往与言论。马老夫人不会再出现在公众面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种时候就该让周马氏向外宣布马老夫人“老病”的消息,好让外界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反正马老夫人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年前才“病”过一场,又闹出了丑事,她不出现才是正常的,从此深居简出,也不会有人多嘴。

可周世功越是小心翼翼、鬼鬼祟祟的,外界不知真相的人才越容易怀疑他。他明明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就总是摆出这副心虚的模样来呢?还连累得妻子跟着他一块儿被怀疑!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