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药膳只是小事。马氏更希望海西崖别再这么苦熬了,今后也少办外差。他手下又不是没人使唤,那些需要出远门的苦差事,为何不能让手下的人去办呢?都是西北边军的人,那几个后生看起来都是老实人,总不至于诓骗上司吧?
马氏这是担心丈夫的身体。海西崖心知肚明,也不反驳妻子的话,只是笑着虚应。表面上看起来,他是答应了妻子的建议,但回过头,他照样象从前一般早出晚归。有时候在衙门里忙不过来了,他还会把账簿文书带回家里做,直忙到三更天,方才睡下,等到天亮,便又爬起来,匆匆吃了早饭,便带着账簿文书赶去衙门继续工作。
马氏私下没少为此念叨。她对海棠道:“早知道他回长安做个七品官会如此辛苦,额宁可额们家当初从肃州回来,就直接回直隶老家去了。虽说八品不如七品体面,可他起码能好生歇歇。额们刚从边城回来,吃了那么多年的风沙,又上了年纪,原该好生享几年清福的。一时糊涂接了官儿,如今这日子过得还不如在瓜州的时候咧!”
海棠只微笑听着马氏的抱怨,偶尔随口接个话茬,却不会跟着祖母一道抱怨。
她知道祖母这只是口嗨罢了,是因为心疼祖父了,才会抱怨连连。可当初留在长安做官,力争升迁,乃是祖父母共同商议决定的,为的就是给孙子海礁铺路,盼着海礁日后的前程能更好。如今八字都还没有一撇,海礁尚未长大成人,前程还是一片未知,祖父祖母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后悔?马氏念叨几句就完了,过后仍旧会支持丈夫继续在仕途上打拼的。
中秋节匆匆过去。由于海西崖公务繁忙,这个节,海家只是简单吃了顿团圆饭就算了,并没有多做别的事。不过节日里该有的东西,海家都有了。月饼是镇国公府分发下来的,也有亲友们赠送的,花灯主要是从市集上买的现货。海棠自己带着小堂弟石头拿竹篾与纸糊了两只简易灯笼,还往灯上画了小石头的简笔人物卡通肖像画,逗得小石头欢喜不已,过了节都不肯把灯收起来,非要每晚都在屋里点亮了把玩不可。
海家的中秋节过得简单,倒是金家那边颇为喜庆。麻尚仪亲自主持,在家中摆了几桌席面,陪金嘉树好好过了个节,又亲自带着他到街上逛灯会、猜灯谜,闹到快二更天才回到家。
金嘉树事后私下跟海礁嘀咕,虽然麻尚仪在灯会上没少跟他说京中过中秋节的规矩,看似是在指点他,可她老人家玩得也很开心,比他本人要开心多了。他有些怀疑,其实麻嬷嬷是在给自己寻乐子,要重温少女时期在家乡过中秋节时的美好晚光呢。他金嘉树只是个幌子,顺带的罢了。
海礁为此笑话了金嘉树一通,回到家却悲剧了。
二叔海长安认为他如今在骑射武艺上有些懈怠了,只满足于在卫学里练习,在家里却远不如从前勤勉,打算让他在这个冬天里上上强度,好生苦练一番。
海礁苦了脸,回头便听说自己不是唯一要受罪的。表叔公谢文载决定把两个学生吴珂与金嘉树都送过来,让海长安一并带着练习。虽然吴、金二人都是要走科举仕途的读书人,但他们身体都有不足之处,应该尽早锻炼起来,再好好补一补,把基础打好了,日后进京赶考也能少受些罪。
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海长安多带两个学生,又有什么要紧呢?
第563章 艰难的武课
海长安开始了在家带学生的日子。
在三个学生当中,海礁有最好的骑射武艺基础,日常也一直维持着锻炼,海长安当然不会拿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他,因此给他的是提高版的训练方案,每日除了上学时必要的训练量,在课余时间也要从早操练到晚上,把海礁折腾得筋疲力尽。
然而海礁半点抱怨都不敢有,老老实实照着自家二叔的安排来训练。他知道自己要是练得好了,在卫学的成绩也会跟着提高。倘若他能以头名的成绩从卫学毕业,就再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前程了。哪怕他是想回直隶老家的卫所去从军,也会有惜才的军中将领愿意帮他安排的。
与海礁相比,金嘉树与吴珂就痛苦多了。
前者虽然曾跟着海长安与海礁叔侄学习拳法,平日里也会锻炼身体,但毕竟伤愈才不到半年的时间,练习强度有限。他又是自己当家,没有长辈盯着,有时候难免会懈怠。如今海长安亲自替他安排训练菜单,强度一上,他便叫苦不迭。可无论是老师谢文载,还是家里管事的麻嬷嬷,都认为吃这点苦头对他有好处。为了长久的身体健康着想,他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了。
金嘉树尚且觉得吃力,吴珂就更不用提。他自打在宫中生活,就没什么锻炼身体的空间,成为七皇子的伴读后,也只能跟着后者一块儿打打养生拳。到了承恩侯府后,他有了自己的小院子,倒是可以锻炼一下身体了。可吴家文人世家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承恩侯府完全没考虑过给他找练武的先生,他大部分时间都把精力放在读书上了,又总是被婶娘堂妹的事牵扯注意力。
刚到长安的时候,他完全是个文弱少年,连面色都比同龄的周家表兄弟们苍白许多。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镇国公府基本都在忙活着让他离开婶娘归夫人的掌控,安排他拜师读书,暂时还顾不上他习武的事。他如今的身体,哪怕只是从自己居住的小院走到镇国公夫妇所在的正院,都要气喘吁吁,就更不用说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