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长安刚开始时,只是带着这两个文弱少年在谢文载租住的陈宅院子里跑圈,练练腿脚力气而已。海长安认为,院子不大,跑个十圈才算是热身,然后再练其他项目。可这十圈下来,金嘉树已经满身大汗,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吴珂则是跑完八圈便差点要栽倒在地,根本没能完成热身。
他们都这样了,还说什么其他?
海长安只能让他们在院子里绕圈慢走,等呼吸平缓下来再说。过后他还叫小厮给两个少年按摩身上的肌肉,免得第二天早上他们起不来,又让厨房的人安排有营养的食物与汤水,赶紧进补。
这么虚,后续的课程都不必提。海长安只能先带着他们跑圈,等适应之后,再考虑骑马课程。至于武艺、射箭之类的功课,就暂时不必提了。两个注定要走科举仕途的读书少年,习武并非必须,还是先确保他们的体力能支撑多年苦读与下场科考再说吧!
海长安与好友是分开训练的,不过他相对来说,还算游刃有余,练习间歇里还能抽空跑回来瞄上两眼。看到金嘉树与吴珂的惨状,他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了。以往都是他带着金嘉树练武,明明后者学拳学得不错,力道不足,却胜在熟练,他以为这样就够了,却忘了金嘉树的体力问题。倘若他提前几个月就带着金嘉树锻炼腿脚,如今对方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吃力?
抱着愧疚的想法,海礁私下便去求祖母马氏,给他准备补身的饭食汤品时,顺道给金嘉树也备上一份吧?权当是他先前疏忽的赔礼了。
马氏并不反对,只是说:“要送就连吴家小哥的份也一并送,不然他俩一块儿跟着你二叔练武,咋还能区别对待?没得叫人家吴小哥心里犯嘀咕,外人看了也要说闲话。”
海礁自然不会反对。海家家底富庶,多供应一个半大少年也耗费不了多少。
不过马氏为了稳妥,还是分别跟金嘉树与吴珂家里的人沟通过了。倘若人家家里也准备了肉食补汤,那她就要注意别跟人家的冲突了,份量一多,浪费了食材也不好。
吴珂的生活起居如今基本是镇国公府在安排,马氏只需要打发人去跟周六夫人说一声就行了。周家人人习武,体质偏弱的少年人在习武期间该如何进补,他家更有经验,根本不必旁人操心。周六夫人向马氏道了谢,就把这事儿全数揽了过去,还安排了人每日去吴珂的小院给他按摩身体,又给他安排将来要用的马匹、弓箭等物,甚至还给他找了个老兵做长随。除了海长安每天的武课以外,这位老兵也能在课余时间指点吴珂,带着他做训练。
至于金嘉树那边,马氏就要跟麻尚仪沟通了。
自打麻尚仪搬进金家,她对外并不公开自己的宫廷女官身份,只道是金家的大管事,人称麻嬷嬷。虽然很少跟左邻右舍来往,但该有的礼数她都尽到了,礼尚往来从不出差错,只是基本不会到别人家里做客罢了。
马氏早知道她的身份,每每想起当日在西院见到她时的排场,心里就忍不住犯怵。若不是为了金嘉树的身体着想,她根本不会主动上门跟人说话。
然而麻嬷嬷对她很是客气有礼,说话态度也半点不见宫廷女官的架子。若不是马氏早就与她照过面,都不敢相信她就是那位太后娘娘派来处置马老夫人的尚仪女官。
麻嬷嬷如此和蔼亲切,马氏心里也少了顾虑。寒暄过后,她便跟麻嬷嬷说起金嘉树的进补问题。海家本就是军户出身,多年来没少研究给身体不好的人进补的决窍,养出来的海定诚、海长安与海礁三个孩子,都是从小就健康结实,在这种事上很有权威。
麻嬷嬷虽然也是军户人家之女,可离家已久,长年在宫中生活,更熟悉宫廷规矩。可在长安,如何能照着宫里的规矩去养育孩子呢?
麻嬷嬷根本没怎么犹豫,就把这事儿托付给了马氏,还再三向她道谢。同时她也提出,为了更好地照顾金嘉树的日常饮食,她希望将来能时时与马氏交流学习,问马氏是否介意她时常上门叨扰?
马氏还能说什么?人家如今亲切热情,要求又如此正当,除了点头说欢迎,她还有别的选择吗?
第564章 家常
“您就这样答应人家啦?”
当天晚饭的时候,海礁筋疲力尽地坐在餐桌前,听小妹海棠说起今日祖母马氏前往邻居金家拜访的经过,就忍不住冒出了这句话。
马氏有些讪讪地:“额还能咋办?难道要说不行么?人家客客气气地,也不摆架子,额还能当面赶客不成?”
“孙儿不是这个意思。”海礁抓了抓头发,“阿奶您不是一直不想跟那位麻嬷嬷打交道么?说她在宫里待了几十年,又是侍候太后娘娘的人,一定很重规矩。您怕在她面前失礼,会被挑剔,因此决定非必要就不跟她打交道了。她搬进金家那么久,您虽然象其他邻居那样,隔上几天就会送点东西过去,但从不会当面跟她交谈往来。若不是为了小金,您今天是绝不会主动上门的,没想到您还能把人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这叫孙儿如何不吃惊呢?”
马氏有些不自在地换了个坐姿:“额没有不跟她打交道,这不是不熟么……再说当初额是在周家三房跟她头一回见面的,为的就是马老夫人的官司。马老夫人顶着额娘家的姓氏,闹出了这么大的丑事,额如今想想都没脸见人。旁人不知内情就罢了,这位麻嬷嬷却对马老夫人做过的事门儿清,还知道马家为了争马老夫人留下的私房,一直闹腾个没完。额也是姓马的,怎么好意思在她面前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