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周晋林带着妻儿回归,这个扩大过的新院子正好能安置下他一家。房屋经过翻修,全无破损,家具摆设都有九成新。虽说近来无人打扫,那也只是几个月的时间罢了,重新清扫一遍,也不费什么事儿,连院子里的花木都生长得挺好的,略作修剪便可见人,全不似周晋林原本的院子那般荒凉。
当然,紧挨着的旧院子也仍旧是他的,里头摆放着他从前穿过的旧衣裳,用过的家具杂物。他若有闲情逸志,也可以带着妻儿回去逛逛,怀念一下童年时光。
马氏带着孙女海棠,随管家来到了东路第三进院子。这院子无论是规模大小还是精致程度,都不输给正院,只比西院略差一些,一进门便让人心旷神怡。
同样是刚刚迎接主人回家,这个院子却不象前院那般混乱。院子当中虽然还摆放着刚从前院搬过来、尚未整理完毕的行李箱笼,但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归门别类,上头还挂有标签,往来行走的仆妇都很有条理,而且做事时很安静,除非必要的沟通,基本不说话,整齐有序得就象是在军中一般。
马氏见状,不由得露出了赞叹之色,小声对海棠嘀咕:“额虽没见过你表婶,但光是瞧她调理下人的本事,就知道她是个管家的好手,最起码比你姨奶奶强!”
海棠抿嘴笑着,心里亦有同感。
不过这不算是什么夸奖。姨奶奶周马氏管家虽然还行,但离精明能干的标准还远着呢,能胜过她的人多了去了。
祖孙俩小声说话间,周晋林夫妻已经带着两个儿子,向她们迎了上来。
周晋林三十多岁,生得高瘦精壮,皮肤黝黑,看起来神情严肃,似乎是个性格肃正的人,但见过礼后坐下说话,没聊两句家常,就露出了傻笑,咧着两排洁白的牙齿,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感觉。这性子既不象父亲,也不象母亲,也不知道是怎么养出来的。
周晋林之妻倒是个秀丽端庄的妇人,肤色白晳,说话也柔声细语的,周怡君生得与她颇为肖似,令人庆幸。不过与外表的秀雅不同,周晋林之妻说话行事都很爽利,看似温柔和气,其实厉害在内里。
他们的两个儿子年纪都不大,一个还不满十周岁,另一个才七、八岁大,都是大大咧咧、虎头虎脑的活泼孩子,大约在边城也放纵惯了,完全没有考虑到男女有别的问题,见了海棠,还热情地跟她打招呼。估计周怡君平日在家书里没少说她这个表姐的好话,两个男孩子待她也亲近,张口就叫姐姐,好奇地缠着她问瓜州是什么样子,肃州是什么样子?倒象是嫌宁夏待久了没意思,很想再往更偏远的边城去见识见识一般。
他俩叽叽喳喳地问个没完,海棠都找不到空隙回话。还是周晋林之妻轻飘飘地扫了一眼过来,两个男孩子才立刻闭了嘴,乖乖坐下了。
第584章 求助
周晋林虽然前往宁夏中卫驻守十来年了,但他从小在长安长大,那时候海家还在长安,两家常来常往,他是被马氏亲眼看着长大的,对这个姨母自然十分亲近。
哪怕十几年不见,两人坐下说了一会儿话,聊了聊家常,那种熟悉感便又回来了。
周晋林从小就知道,有些事,他没办法跟母亲周马氏实话实说,因为说了她也改变不了什么。她只会哭,或是背地里埋怨别人,然后让他的心情也跟着变得更加低落,除此之外她什么都做不了。即使他和姐姐受了再大的委屈,她也是不敢为他们出头的,只会让他们忍耐而已。
但他心里的委屈可以向姨母马氏坦言,因为姨母总能给他实用的建议,哪怕出不了什么好主意,没法让他受到的委屈消失,最起码她说的话能让他心里好受些,而不是陷入自怨自艾中去,一直不得解脱。
因此,当他感受到姨母对自己的关心并未有所改变,她依旧是从前那位对自己有所裨益的长辈后,有些话便毫不犹豫地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了。
“家里的信送到卫所的时候,我正与指挥使以及众位同僚们商量着要将附近的几帮马匪给剿了。那些人仗着自己藏得密,骑术好,来无影去无踪的,这些年没少打劫过往客商和附近的百姓,每次都会杀死许多人,闹得好些年都没人敢再从我们那儿过了,也没商人敢去我们那儿做生意。别说附近的百姓了,就是咱们卫所,日子也十分难过。若不是上头每年都会拨粮食下来,就算是我这样有品级的武官,也免不了有挨饿的时候。”
周晋林想起那时的情形,眼中也忍不住露出几丝怨恨来:“最艰难的那年,我实在撑不住了,忍不住厚着脸皮派人送信回家,求家里人接济接济,哪怕只是送两车粮草过去呢!可家里一直是老太太当家,她不肯应,说我是故意装可怜,边军怎会让将士饿死?父亲信了,便没放在心上。还是母亲心疼我,拿出私房钱买了粮食,求爷爷告奶奶的,托人送到我那儿去,我们一家子才没饿出毛病来。可从小陪我长大的马儿,没能熬过去……”因为母亲只送了粮食来,没有草料。卫所的草料不足,只能优先保证军马能吃饱,他从家里带来的私马就只能被牺牲了。
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周晋林心中依然还有几分不忿。回头看向妻子林氏时,他眼中也有着深深的愧疚:“若你不是嫁给了我,还跟着我到卫所去,也不会吃了那么多苦。你原该过得更好才是。”
林氏微笑:“当家的说什么傻话呢?!边军最艰难那几年,谁不受苦?我嫁给谁都是一样的。可嫁给了你,至少你从来不会欺负我,能叫我过得舒心。有你,有怡君、良英和良雄三个乖巧的孩子在,我这辈子就知足了。若是换了别人,天知道我还能不能有这样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