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种事就是正确的吗?
海棠无意硬逼这位表叔公走出舒适区,但根据海礁透露的情报来看,未来二十年里,孙阁老还要再风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引发朝堂动荡,海家却已经在三十一年前开始便得罪了他,过几年还要回到距离京城不远的老家去生活,一旦被对方发现,就随时有可能遭到报复……既然早就知道了未来的危机,她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哪怕是为了防患于未燃,也要削弱敌人的实力,不让他威胁到自己啊!
如今海家最有可能搭上的助力,就是谢文载的故交陶岳陶大人了。
这人不但家世了得,与皇帝关系紧密,还是个有能力的狠人,将来会将孙阁老一派彻底踩下去。
他又是个忠臣,做了顾命大臣还早早还政于新君,不犯忌讳,没有后患……
这样可靠的金大腿,不赶紧找机会抱上去,难道还真要坐等孙阁老对海家下黑手吗?!
海棠转头看向皱眉沉思的海礁,把自己的分析给他做了个简明扼要的说明。
海礁毕竟有个成年人芯子,很快就明白了妹妹的言下之意:“谢表叔公之所以顾虑重重,是因为觉得对不住我们家,所以事事顺从爷爷的想法?”
海棠点头道:“我觉得表叔公应该就是这么想的。刚进城的时候,他知道孙永禄有可能会发现他,就连门都不肯出。但爷爷升了官,身边需要信得过的人帮忙,他便主动站出来了。他可是堂堂探花!如今给爷爷做幕僚,却半点不觉得委屈,可见他已是处处以爷爷为重了。”
海礁右手握拳捶左掌心:“这就好办了!只要我们能说服爷爷,让爷爷去劝表叔公,表叔公肯定会答应去高台所的!”
海棠挑了挑眉:“那你要如何说服爷爷呢?爷爷最怕表叔公被孙阁老的人发现了,又怎么可能明知道孙阁老的心腹会参加和谈,还答应让表叔公到高台所去?”
海礁微微笑了笑:“有些事,不是光逃避就行的。爷爷只当表叔公一辈子不出现在孙阁老一派的人面前,便会安然无恙……可他们还想回永平老家去呢!永平老家距离京城才多远?一旦有人走漏消息,谁敢担保孙阁老不会动手?若真的怕这些,爷爷就不该打着告老还乡的主意,老老实实留在西北算了。”
可留在西北,海家与谢文载就能安全了吗?
海家如今靠的是周家的庇护。可上辈子,周家子弟接连丢官,失了边军大权,等镇国公一死,镇国公夫人就只能带着儿孙们回京度日了。今生虽然没有了肃州城破,孙永禄因罪丢了官,不可能再染指边军大权,但谁知道孙阁老又会想出什么新主意来对付周家呢?万一周家又失了权柄,自身难保,海家人还能指望谁去?
海礁不敢将自己知道的“未来”告诉爷爷,况且事情已有变化,他知道的消息也未必作得准,可他知道该如何说服爷爷。
“得说服爷爷做长远打算了……”他喃喃低语,“靠躲是不行的!周家不知能撑多久,太后也快死了。等太后和镇国公都死了,周家便要任人宰割,而孙阁老还能再风光十来年。想要阻止他的风光,削弱他的权势,必须要靠陶大人!”
海棠很欣慰地看着兄长主动卷了起来,不过她马上又留意到了他方才说的一句话:“太后快死了?”
第76章 一些前世旧瓜(一)
周太后确实快死了。
海礁已经记不清她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刚重生的时候,他还以为她已经死了呢,后来才从周围人的言语中发觉,自己似乎记错了。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他还在胡人的马场里受苦,等到逃出来时,又一直埋头做苦工,只想着挣路费回老家去。对于京城里的消息,他没什么门路去打听,也没心思去打听。他是后来给锦衣卫做了密探,开始奉命监视京城的皇亲国戚、权贵高官,才慢慢知道了早年发生的事。
周太后逝世,应该就是在这几年了。因为她老人家死了,皇帝不需要再顾虑她的感受,才会在孙阁老与颍川侯联手“报复”镇国公长子周大郎的时候,毫不犹豫就顺了他们的心意,连派人去查一查颍川侯世子死亡真相的耐心都没有。
从周大郎被革职开始,接下来数年内,周家子弟接连出事,轻则贬官去职,重的受伤死亡,还有人落得残疾的。即使还有周家子弟保住了军职,继续镇守边卫,周家势头也大不如前了,全靠镇国公周老元帅支撑大局。等周老元帅也去世,周家便再也没人能接掌边军大权。周老夫人索性带着家中没有官职的成员与小辈们搬回京城,低调度日,也省得儿孙们继续被权臣算计,连性命都保不住。
她还真不是想太多。周老元帅刚死的时候,他的一个侄儿被有人心告发“养寇自重”。表面上看,这个侄儿的罪名只是纵容一伙沙盗马匪为祸边民,没有认真去剿灭,事实上那伙沙盗马匪是胡人,背后还牵扯到了胡人王叔。若孙阁老利用这一点穷追猛打的话,这个侄儿随时会被冠上“通敌卖国”的罪名,进而把整个周家都牵连进去。
周家是如何应对的,海礁并不清楚。几年后他成为了锦衣卫密探,才从熟悉的神鞭张三那里听说了一些内情
神鞭张三,当年曾经被派往边疆秘密调查此案,已经追查到那伙沙盗背后与胡人王叔有关系了,但没能更进一步,就被叫回了京城,然后这桩任务便不了了之了。没过多久,周老夫人带着一家子搬回了京城。皇帝对他们还算和气,安排了两个周家孙辈进禁军做侍卫,逢年过节还会给周老夫人赐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