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看完信,便把它放回匣子里收好了。
吴珂与两名书生和解的事,谢、曹、陆三位老爷子以及金嘉树、耿天佑、吴琼等人一直处理得十分低调,自问并不曾惊动外人。就连海西崖,都是谢文载事后亲自过来告知,才知道了这件事的。可镇国公夫妇却早就知道了真相,还为吴珂的处理方式感到欣喜,只怕一直都在关注吴珂的动静呢。金嘉树带着人上门,镇国公府大概立刻就收到了消息,也不知道金嘉树是否察觉到了这一点。
海棠再见到金嘉树时,便悄悄提醒了他一句。
金嘉树却十分镇定:“麻嬷嬷事后也来问过我了,我承认了自己曾参与其中。虽然我是奉师长们的命令行事,但我心里也是盼着吴珂能与仇家和解的。那些罪孽……原不该由他背负。他非要背起来,那就得背得更有价值一些。吴门故生也该团结一致,不能因为孙家过于位高权重,无法报复,便把怨恨都算在另一个苦主头上了。冤有头,债有主,他们本该记得真正害了自己的人才对。”
海棠眨了眨眼:“那麻嬷嬷听了你的话之后,是怎么说的?”
麻嬷嬷没说什么,只是连连叹气。转过天,她便塞给他一对玉佩,很漂亮的白玉佩,雕工精湛,一见便知道绝非凡品。据麻嬷嬷说,这是内造的东西,是镇国公夫人送给金嘉树这个小辈的年礼。
显然,镇国公夫妇对于金嘉树在整件事里的所作所为,也感到十分满意。
当初他们是看在许贤妃与八皇子的面上,才出手关照金嘉树在长安的生活。但金嘉树有邻居海家照应,有麻尚仪与林侍卫就近看护,几年下来,与镇国公府的接触并不多——周奕君兄弟与他也只是正常的朋友往来罢了。可如今,金嘉树主动关心吴珂,还促成了他与吴门故生后人的和解,事后却并不宣扬自己的功劳,镇国公夫妇开始觉得,金嘉树也是个懂事知礼的好后生了。
帮助过的后生懂得感恩,行事也厚道稳重,这证明周家人没有再次帮出个白眼狼来,镇国公夫妇怎能不欢喜呢?一对白玉佩,不过是小意思罢了。
金嘉树微笑着收下了这点小意思。他心里也挺欢喜的。经过这件事,吴珂如今是真把他当作挚交了。这才是他参与此事最大的收获。
第777章 冷淡
吴珂这场病,养了大半个月就好了。
他的底子偏弱,但这几年在镇国公府关爱下,身体养得不错,平日也有骑马习射,不象从前在宫里时那般瘦削了。风寒小病,还不至于让他长时间缠绵病榻。
只是,外头关于他落水的传闻,迟迟未能平息。他不提,周家人不提,主办了文会的书香名门以及与会的客人们,却是不会为他闭嘴的。哪怕他说自己落水只是意外,大部分人也愿意接受那只是意外,也拦不住吴家遗孤差点儿送命一事,成为了城中文人圈子里的话题。
主办文会的书香名门还能趁机多宣扬一番,表示自家真的已经安排得十分周到,只是没提防喝多了的吴珂会一个人跑到偏僻无人的荷池边上去。
与会的文人雅士们自然也要趁机表白表白,他们真的非常无辜,一直老老实实在宴席上与朋友们谈天说地呢,谁也没离开过,更是与吴珂落水一事无关。
没人提起那两个被带来蹭席的外地书生,也没人怀疑到他们身上。所有人都在撇清自己,顺道闲话吴家悲剧的命运,猜测着他们家是否会有断子绝孙的一天?
年前冬闲,各家往来串门的机率大涨,议论此事的人就更多了。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吴珂哪里敢到处乱跑?他连外人都少见,就这么一直声称自己的病情未愈,闭门谢客,也趁机躲个清静。
如今他生活上有堂妹吴琼与得力的管家照看,还有镇国公府时不时派人来问候关怀一番,谢、曹、陆三位老师也一直关心着他的功课,会派金嘉树或耿天佑前来向他转述新课程的内容,捎来新功课,让他自行用功……他什么都不缺,每天都有事可做,在自己的小宅院中,日子过得充实。
于是,他便索性让自己“病”到了小年夜。
过后他就不能再“病”下去了。吴家只剩下他与堂妹吴琼二人,就算是寄人篱下,先人也依然需要供奉,祖宗也依然需要祭祀,亲友也依然需要问候、送礼。新年前后要忙活的事还有很多,他明明已经病愈了许久,不能再把所有琐事都压到堂妹头上,自己却躲在房间中享清闲。
吴珂开始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但长安城里的话题中心已经不再是他了。他总算松了口气,忙活的同时,也能抽出时间多去看望几次师长们,闲暇时还会与好友金嘉树、耿天佑见面聊天。
他们交谈的内容,事后辗转由金嘉树传到了海棠耳中。海棠由此得知,吴珂已经放弃了与辛家联姻。
他并没有明着表态,但他落水后大病一场,辛知府只是打发家丁来问候了一回,过后便再无动静,这可不是正在相看的人家该有的礼数。镇国公夫人对此颇有微辞,对辛夫人的态度也冷淡了不少。不过辛家好象压根儿就不着急,反倒是有些松一口气的意思。
麻尚仪那边打听到,吴珂落水后次日,辛知府家正好有客人前来,似乎是京城来人,看上去颇为精干彪悍,举手投足间很象是禁军的作派,猜想那大概是宫里有人来给辛知府传过信了,兴许是皇帝并未被辛知府的辩解所惑,依旧不喜辛家与吴家遗孤结亲,因此辛知府便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