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375)+番外
锦岁一怔,这是阿爷的心愿。她轻声道:“以后边城的官员,跟长安不一样的。”
锦安摇头:“当官的大人是最坏的大人,我不想变成那样的坏人。”
锦岁失笑,刚说你老成呢,怎么又说出这样孩子气的话。
“那你想做什么?跟阿姐说说,只要你立志,做什么阿姐都支持你!”
锦安一握拳头:“我要从军,像寒星大哥一样,成为专杀奸臣的将军!”
锦岁:……寒星你杀人就不能避着我弟弟吗?还有,看到杀人,小孩子不应该吓懵吗?你怎么还上瘾了?
“当武将也是当官啊!”
“那不一样!”
“好吧,那你自己跟阿爷说,不过我告诉你,当武将一样得读书!知道为什么你寒星大哥能当陛下手里的刀,而黑虎哥只能撵着胡人跑吗?”
锦安摇头:“为什么?难道不是黑虎哥自己想撵的?”
锦岁笑道:“因为黑虎哥不懂兵法!只会像狼撵兔子一样撵外敌。而寒星哥读书多懂兵法,既能杀外敌,又能除内奸!”
“还有一个功夫非常厉害但不读书的武将,知道他最后变成什么了吗?”
锦安满眼好奇:“变成什么了?”
锦岁指指远处的道士说:“变成道士了!”
锦安大为好奇:“怎么可能?哪有武将跑去当道士?又不是吃饱没事干的权贵。”
锦岁低声笑了起来,这要让旁人看到,姐弟俩在父母坟前说笑,一定会说他俩不孝顺。
“长安很多权贵当道士吗?”
锦安点头:“不光有男的,女道士也有很多。全是权贵、士族的人,阿爷说他们都不算修道,脏了道门清净。”
锦岁点头,这很符合长安的刻板印象,那里的权贵修道成了风气,毕竟修佛要剃度,清规又多。
修道你说一个‘道法自然’‘遵从本心’想干啥都成。好好的三清道教,都被他们玷污了。男的只想练长生、壮阳丹。
女的就是给自己多加个身份,一般女道姑多是寡妇之流,修个道就能再高嫁。也是让人无语的风气。
怪不得顾长萧都不想改变长安城,而是迁都边城呢!千年的邪风太难改正,不如把那些邪风留在长安,来边城重塑清风正道。
这时锦安追问:“哪个武将当了道士?”
锦岁先给他讲流云的光荣事迹,顾长萧身边身后最厉害的暗卫,在北疆一刀留一半敌,把北疆公主给迷得叫他大师。
他可是比寒星更得陛下信任的武将,要是好好在军中干,封爵是迟早的事。结果他不知咋想不通,非要当道士,还要拜阿爷为师!
都是因为读书少的原因!
武将读书少就是这样,士族公子读书少什么会变什么样吗?
燕乌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大哥读书多,云长安受陛下重用。他读书少,成天被我诓骗……
锦岁成功把锦安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也就是说,不管我是想从军,还是当燕山侯,都得多读书?”
锦岁重重点头:“没错!阿姐支持你习武从军,但不读书可不行。”
成功吓住小老弟,这孩子很上道,就连守坟都带着书本,遇到读不懂的锦岁还能给他讲讲课。
转眼到了冬月,边城下雪了,而顾长萧还没启程。
第225章 寒星和十二娘大婚
锦岁快要炸毛了!再不启程,大雪封了路,就要等明年来边城了!
顾长萧到底在长安干什么呢?
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没想到今年的第一场雪就下的这么大,这么持久。三天的小雪,接着是三天的鹅毛大雪。
很快程榆就接到通知,燕地不少山道被雪封了,无法通行。
燕十一跑来说,北疆那边的驿站传来消息,一些商队滞留在路上,需要人马接应。
更让人担忧的是,长安的消息断了。大雪封山,消息无法送达。
唯一因这场大雪高兴的就是负责麦子试验田的官吏,因为瑞雪兆丰年,雪大就意味着明年麦子高产。
但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凌姑娘面前,凡是去王府汇报的官吏回来都说,凌姑娘的脸色很不好看。
长安来的几批官员彻底驯服了,以前的凌姑娘还算温和,对他们都是手段百出。现在的凌姑娘就像一桶火药桶,随便掉点火星就炸了,谁敢触她霉头!
不用李恒上思政课,他们都表现的很积极,就防雪救灾问题,十几个官员送上策论。
雪停之后边城没有发生雪灾,但燕地别的州城有,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官员上报,锦岁派人去救灾。因为道路被封,用火药炸又怕引发雪崩,只能勉强喊话,当地士族协同官府救灾,事后朝廷有赏,但若拒绝救灾则严惩!
锦安和凌爷爷还住在道观里,但锦岁给他们建了火炕,晚上睡觉不冷。学院也一样,工地停工之后,女学生们都在炕上做些轻便的活。
滞留路上的商队们,不用我们这边接应,而是由锦岁给北疆那边写信,由他们派人接应。幸好我们的驿站建了很多,能住下这些商队。
总之,别的问题都不大,就是跟长安断了联系这一点,让锦岁很是不安。
她怕有士族权贵趁着大雪封路,谋逆造反!也不知顾长萧那里的鱼油和火药还有多少?
一直到冬月中,眼看又要下第二场雪,被封的山路还没挖开,长安那边依旧没有消息。
锦岁觉得不能这样干等,万一顾长萧出了啥事怎么办?别到时候雪一化,我们迎来的就是围剿边城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