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388)+番外
顾长萧沉思良久:“我明白岁岁的用意了,岁岁高瞻远瞩,比那些官员,比朕都要强!”
锦岁挥手道:“你别这样吹捧我,别以为我没看出来,官员们一样知道教育的重要。
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士族的利益,不想让百姓读书罢了!
毕竟,百姓读书以后受益于朝廷,而他们读书受益的是家族,朝廷排第二。”
顾长萧又道:“活字印刷术,暂时不要公开,先由军工接手,在基地印刷书籍。若让百官知晓,定有一部份人会来阻止,或是暗中破坏。
而小学堂也不能一下子全国推广,先在边城和燕地十六州开办。”
锦岁建议道:“陛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秀才、举人不愿意做夫子,而是坚持考进士?”
“因为做夫子并没有带给他们期盼的荣誉和报酬,或是朝廷将教师也纳入吏政体系。
由朝廷发起正式的教师考核,取得资格之后,进入公办学堂教书,可从朝廷领俸禄,得到职衔。
虽然不是官,却一样是朝廷的公务人员。如此一来,你说会不会有很多春闱无望的秀才、举人愿意做教师?”
顾长萧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又解决了夫子不足的问题,还让那些教了很多年的秀才、举人有了另一种出路。
岁岁对政务也有独特的见解啊!顾长萧知道现在不是夸媳妇的时候,当即道:
“咱们成亲之后,我就开恩科,除了春闱这科,我再趁机提出公务员考试,凡是有功名者皆可参加。
不能单提教师资格考,如此一来,必让那些官员警惕,从而反对。
我们可以将很多职业都纳入公务员当中,考试通过之后,再分职务来让过考者选择,如此一来,若有官员反对,必遭天下读书人唾骂。”
这下换锦岁吹捧顾长萧:“陛下比我思虑的更周全!
如此一来,等他们发现我们的真正用意也晚了,那时想反对建公办学堂,反对全民教育,就是跟天下人为敌。”
顾长萧现在担心的是:“只是这样一来,朝廷要养的公务人员就更多了。”
锦岁忙道:“陛下放心,等海商一开放,国库丰盈,朝廷不会缺养公务员的钱的。”
“只是公务员的岗位我们要从源头就定好,不能有闲岗闲职,养出一些酒囊饭袋来。
除了全民教育,我们可以就全民脱贫这一政策,招聘公务员,分派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助当地致富。”
陈芸娘早已悄悄退出,给两人上了茶水点心,炭炉烧旺,陛下和皇后聊了话题,明显不是她能听的。
锦岁又提出一点:“我觉得陛下可以在明春开恩科之时,还发出两项政令,一是丈量土地。我看记载,本朝还是开国时丈量过土地,已经很多年没再量过了。
另一个就是全民人口普查,这个人口不仅是有户籍的百姓,还包括流民和奴隶。若有士族私藏奴隶,严惩。”
顾长萧同意了,想想也是可笑,一个帝王,对自己国家的土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竟然无法说出一个具体数目!
特别是先帝在时,士族大肆扩张,侵占山林田地,暗藏佃民奴隶。虽然他登基之后,打击士族门阀扩张,实行土改制。
却难保有执行不当的偏远州城,他当即决定,成立钦差组,就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去往各州各县,严格执行。
明年注定是朝廷百官内卷到极致的一年,长安的闲散情况将一去不复还,帝后会让他们见识到自己的极限,大夏百废待新,那么多事要忙,朝廷不养一个闲人!
腊八一过年关就近了,这下不光是礼部,连凌爷爷也警告两人,婚前不能再见面了,太不吉利。
第231章 阿爷的目标
顾长萧很搞笑地在那算日子,离两人成亲还有多少天。又悄悄问锦岁,她要不要搬回曾经的‘季府’住?那里的地道已经修好了。
锦岁这回站凌爷爷和礼部这边,很认真地跟顾长萧说:“听说婚前一个月还见面的男女,婚后无法共白头。”
瞬间熄了顾长萧蠢蠢欲动的心,忙道:“那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有事写信,派人通传。”
不用跟顾长萧一起在城里各机构侦查,不用陪他想政事,再以准备待嫁为由,把其它事都交出去,锦岁要管的只有学院。
还有就是在空间捣鼓新东西,锦岁一下子变得轻松自在多了,有时候晚上炕烧得太暖,早上睡到九点才起来。头一回尝到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滋味。
反观顾长萧就不一样了,见不到锦岁让他的心好像空了一块似的,脾气也变大了,虽然不至于像在长安一样,动不动就下令杀人。
但皇帝脸黑着,百官就战战兢兢的。后知后觉地发现,陛下是因为见不到准皇后,才变得暴躁起来。都开始盼着赶紧到大婚之日。
甚至责怪礼部,为什么拦着不让陛下和准皇后见面?现在好了,陛下的坏脾气都得我们受着。
年关政事不多,都是祭祀的事,还有四方诸国派使团进京,参加陛下大婚。再有地方送来年礼,边城每日进出城的马车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更让百官欣喜的是,年年冬天必有雪灾、极寒等天灾发生,今年却没有,连北境的长冬都比去年暖和。
只有闽州又发生了时疫,但因从边城送的药去的及时,没有造成大规模时疫爆发。
还有就是雍州去岁干旱,朝廷减免了秋税,陛下没有忘记此事,年关将近之时,提前发旨,免去雍州明年的夏粮税,还给予救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