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6)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阮柔见状,主动去厨房冲了两碗红糖水,这在农家算得上待客的好东西。

周母也招呼着两人到侧屋坐下歇歇,人都来了,也不在乎这一时片刻。

林大夫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体还不错,歇了会缓过来,主动进屋给人诊脉。

感受着手下的脉象,林大夫的眉头越蹙越紧,周母和阮柔面上的表情随之愈发担忧,却都不敢出声反驳。

“病人的恢复情况不是很好,这样吧,我再开两副药,外敷再看看。”

周母连连点头,帮半靠在床上的周父重新躺下,跟着大夫来到外间。

“大夫,当家的到底怎么样了?”周母关切问道,满含担忧。

林大夫还是那副说辞,“不是很好,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咯噔一下,周母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真的不能治了吗?”

林大夫迟疑了下,解释道:“还是先前耽误伤到了底子,现在只能好好养着。你们若是想治,我可以开点好药仔细养一养。”

周母好半晌没有说话。

林大夫也不强求,按照原计划开了药方,“按这个药方抓药,一副三碗水煎成一碗水,一天三次。还有外敷的药膏,你们可以直接派人跟我回去取。”

周母呆呆接过药方,不吭声。

林大夫咳嗽两声,小药童适时出声:“这次出诊费是二两银子,再抓十天的药,一共四两。”

听说要这么多银子,再多的伤心都被抛下,周母艰难开口,“大夫,如果抓好的药,要多少钱?”

“最少要准备二十两银子,”林大夫斟酌着说,“其他药材好说,但我那有一根二十年的老参,也是花钱从别人那里买来的,实在便宜不了。”

他并非那等只知贪钱的庸医,也是看这周家条件尚且可以方才开口,若是一般的穷苦人家,压根就不会提这一茬,徒增人烦恼,何必呢。

周母给了看诊的二两银子后,林大夫带着药童离开,并没强求一定要去自家药铺拿药,都是普通药材,谁家都一样,反正他家药铺是绝对的良心价。

直到两人走远,阮柔试探着问:“娘,还是给爹用好药吧。”

周母眼神不明的看了眼儿媳,只道了声“好”。

说的简单,可钱从哪里来呢,今儿的二两银子还是她费尽口舌从大哥家借的,药钱的二两还不知怎么办,更别提二十两,那是任何人都不会借给自家的。

那就只能自家凑,现银是肯定没有的,那就只能卖田卖地。

如今年景好,田地也值钱,一亩良田总得值七八两银子,二十两那就最少三亩,加上后续的调养,可能三亩还不够。

周母只要一想到这些,头部隐隐作痛。

这时候,她突然想到,一切似乎都缘于儿子的赶考。

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没动这个念头,是不是儿子不会出事、当家的也不会受伤,一切都还好好的。

可能他们家就根本没有那个命,如今再想,一切都已经晚了。

这一天夜里,周母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第4章 第二日一早,周母终于想通,决定给周父用好药。 至于钱,先去借,能借多少借多……

第二日一早,周母终于想通,决定给周父用好药。

至于钱,先去借,能借多少借多少,若还不够再想卖地的事。

不止是她,连推说手头没钱的阮柔也被盯上。

“慧娘啊,田地是咱们一家的根,如今青远出事,你爹又这样,要是没了田地,一家老小日子怎么过啊。”周母愁苦了一张脸,仿佛真在为婆媳以后的生活忧愁。

阮柔只顾点着头,并不正面回答。

“林大夫说了,二十两银子,你待会跟着我,咱们一家家上门。”周母是彻底豁出脸面不要了,往日里因着儿子出息,她是最最自得的,如今却也不得不低三下气去求人。

阮柔依旧点头,反正借钱的人是周母。

周母也是个果决的人,吃过早饭,便苦着一张脸出门。

借钱这等事,自然要从最亲近的人家开始。

周家老爷子当年有点胆识,挣下一笔家业,周父是家中老三,当年分家年纪小,只得了十亩地,家中两个兄长除去三亩地外,还得了镇上一个铺子。

周大哥家是一个粮铺,周二哥家则是杂货铺,虽说赚不得大钱,可每个月不用下地,一家子温饱也不愁,日子比供一个读书人的周家不知要好多少。

周大伯家和周奶奶住在一起,周母上前喊了声门,“娘,大嫂,在家吗?”

“在的,进来吧。”正洗衣服的周伯母瞧了眼屋里的婆母,高声应和。

因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婆母早几天身体就不好,一直在家卧床修养。

周母带着人进屋,先陪上三分笑脸:“大嫂,忙呢。”

周大嫂一见这笑就知不好,还得耐心问:“没,弟妹来可是有什么事?”

“娘她身体好点了吗,我和慧娘来看看。”

妯娌俩关系可不怎么友好,周母想着跟婆母先提一句,亲儿子治病,总得有所表示。

“娘在屋里,精神不大好。”周大嫂放下手中的衣服,亲自领着人进去。

屋中,周奶奶正躺在床上,一副精神不济的模样。人却还是清醒着的。

“娘,您可好些了?”

“挺好的,你不好好在家里看着大河,跑我这儿干什么?”周奶奶疑惑,旋即反应过来,“别不是大河出什么事了吧?”说着就要起身。

“娘你别急,大河没事儿。”周母见状连忙解释,低下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我昨天给大河又请了林大夫过来,说是情况不大好,得用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