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7)
“那就用啊。”亲儿子病着,周奶奶没有舍不得的道理。
“可是、可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之前家里的钱都给青远带走了。”剩下的话不用多说,余下人都知道她的意思。
周奶奶第一时间看向脸色不大好的大儿媳,“大海家的,大河是你们亲弟弟,如今遇到难关,你们是不是应该帮上一把?”
不容置疑的语气,周大嫂不吭声,心中腹诽,往日里两家关系可不怎么好,如今想要借钱倒是第一个上门来。
“娘,不是我推脱,是大海前阵子铺子里刚进了一批货,如今手头也没有现银了。”周大嫂说着,见婆母脸色不好,接着补充,“家里如今就我手头留了二两银子做周转,弟妹,我身上真的只有这么多了。”
两人是兄弟,又有婆母照看,周大嫂明白这笔财无论如何都得破,但最多就这二两,再多是决计不肯出的。
“你们现在手头有多少,还要借多少?”周奶看向小儿媳。
“二十两,我们是一两都没有。”周母嗫嚅着开口。
这下子,就连周奶奶也说不出劝说的话了,亲兄弟也没有借二十两的道理。
可小儿子不能不治,她咬牙开口,“大海家的,从我的养老银子里再出三两吧。”
周家虽然分家的早,周奶奶跟着大房住,可每年三个儿子都要交养老钱。周大河只用出粮食,出息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除去日常花用,每年还要给个一二两银,是周奶奶的重要经济来源。
如今意思就是周大嫂再出三两银子,往后一两年的体己银子就不需要再给了。
周奶奶自觉合理,却不想着孝敬归孝敬、借钱归借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哪有舍得的道理。
奈何婆母面前没有她反抗的份。周大嫂只得回屋拿钱。
周大嫂边走,边嘴里不停的解释,“这三两本来是我给荷花准备的嫁妆银子,如今用了还不知道当家的能不能赚回来。”
周母讪讪,给婆母说着好话,主要是当家的好起来以后如何如何孝顺之类的。
周奶奶听着欣慰,道:“只要大河好起来,我就别无所求。你也劝劝他,青远走了,我跟你们一样伤心,可日子还是要过,青沐还小,你们总得好好把孩子拉扯大。”
周母连声道是。
却说周大嫂,本是去隔壁屋拿钱,几步距离,前后不过几分钟,却足足过了一炷香才回来,可见其不悦。
只见她左手捏着一块陈旧的手帕,中间卧着几块碎银子,加起来差不多有个五两的样子。
“弟妹,我和你大哥能给的也就这么多了,让大河好好养伤。”
往日里,周母很不屑于这个大嫂的斤斤计较,如今却也不得不笑脸相迎。
“大嫂,真是谢谢了。等大河好起来,我和他亲自来谢您和大哥。”
银钱都给了,周大嫂也不吝啬于说几句客气话,“也不要嫌弃我给的少,实在是家里也不宽裕,荷花和柱子年纪都大了,你别埋怨就行。”
“哪里会,嫂子愿意帮忙,我感激都还来不及,哪里会嫌少。”这其中少不了婆母的帮衬,但银子到底是从大嫂手里出的。
妯娌两个人彼此恭维客气,不一会周大嫂借口忙,回到院子里继续洗衣服,周奶奶精神气不足,勉强说了几句话也就没了精神。
见状,周母也不多打扰,继续跑下一家。
出门前她妥善将银子用帕子包裹严实,塞进袖中,这可都是当家的救命钱。
待收拾好银子,她才想起来教训儿媳,“你刚才是怎么回事?大伯娘借了银子,你好歹也该说声谢谢。”
阮柔连声应是,心中却打定主意,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两人接下来去的是周二伯家。
周二伯同周大伯一般在镇上铺子里忙活,家中只周二伯娘带着孩子。
周母想到二嫂,就是一阵头疼,别看人面相老实,实则比周大伯娘还要精明些,更是个一毛不拔的货色。
几乎是在周母上门的那一瞬间,周二伯娘便意识到了什么。
“弟妹来可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语气热忱。
周母见状还以为有戏,客气了几句,不好意思道明自己要借钱的缘由。
二伯娘听着眉头越皱越紧:“弟妹啊,不是我这个当嫂子的不尽心,实在是不赶巧。前几天刚跟我娘家表妹定了亲,过两天就要下聘,不能违诺呀。”
周母不知真假,涉及儿女的婚嫁大事,更是不好指责,整个人几乎僵硬在了原地,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在周母几乎要完全失望的时候,周二伯娘咬紧牙关,状似慷慨的道:“这样吧,我先挪一两银子给你。”
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比大嫂提出的二两银子还要少,但许是经历了一番挫折,周母已经不想再折腾了。
“那真是多谢二嫂了。”然后依旧是那番话,“等大河好了,我和他亲自来谢你。”
从周二伯娘家出来的时候,周母手中已经有了六两银子,快要到达二十两的三分之一。
可连亲兄弟间借钱都如此艰难,更别提其他人家。周母不抱多少希望,但总要去试试。
接下来周母又分别去了村长家、族里的三叔、五叔和八叔家,这都是和他们同一支传下来,较其他族人更亲近些。
几家或多或少都给了些,多的两百文,少的一百、五十文,加起来拢共又得了一两银。
到了更后面的洽谈族人家,虽然一个个面上客气,手却紧得很,最多的也才借了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