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615)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

“叮,恭喜宿主任务已完成。”

“嘀,恭喜宿主完成任务:阮秀娘的怨恨。主线任务完成奖励10000积分,请查收。”

“叮,是否立即传送任务世界,请确认。”

“传送。”阮柔喟叹,一次相遇,却让她更加期待起下一次再见。

“叮,任务世界已传送。”

熟悉的一阵摇晃,阮柔已然身处新的世界。

“月娘,去看看你几个弟弟妹妹的东西收拾得怎么样了?”一道中年妇人的声音响起,唤回阮柔的思绪。

“好。”见气氛和谐,阮柔忙应是,匆忙分辨了下方向,朝着东侧的厢房走去。

这是一间南北朝向的三列茅草屋,虽是茅草所建,但修建得颇为用心,表面平滑干净,不见几道裂缝,屋顶是厚厚的茅草堆,前后通风,显得十分整洁而干净,可见是一家子勤快人。

出了门,阮柔没有直接与人接触,而是躲在墙角,先接收原主的记忆。

原主名为阮月娘,是卢苏村阮老黑家的长孙女,年方十二,性子柔顺。

卢苏村,顾名思义,村中大姓为卢、苏二姓,阮姓不过外来户,唯村中阮老黑三兄弟。

其中阮老黑居长,跟下面的阮老根是亲兄弟,至于阮老钱,则是隔房的堂兄弟,不过因着是外来户,担心受排挤,阮老黑三兄弟颇为团结,是村中难得的和善人家。

身处这样的家庭氛围,阮月娘的日子不算好过,却也并不艰难,就如寻常农家女孩一般长大。

若只是如此,将来到了年龄,成婚生子,亦无甚不甘,但既然阮柔来了,总归心有怨恨。

一切的起点还要归结到即将来临的灾荒,卢苏村地处偏南,十几年来风调雨顺,自从阮老黑三兄弟逃荒而来,就没有遇上过天灾人祸,日子平和而安顺。

偏偏人到老年,再次遇见几十年不得一见的大干旱,其他村人还在犹豫时,被早年逃荒经验吓怕了的阮老黑三兄弟,凑一块儿商量好一阵,又找了村长以及村中众多交好的人家细讲当年逃荒惨痛经历,终于说服一起逃荒。

这本是好事,因为这将是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干旱,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逃荒路上艰难险阻万千,纵然早有准备,最终整个阮家上面两辈几乎都丧命在逃荒路上,唯留下原主与几个隔房的弟弟妹妹。

这又要说起阮老黑家如今的人丁,上面阮老黑与老妻阮苏氏俱都尚在,不到五十岁的年龄身形依旧强健有力,是整个阮家的指路明灯。

阮老黑下面又有三个儿子,老大,亦即原主的爹娘,阮老大以及阮李氏,生有原主与一双弟妹,拢共三个孩子。阮老二,妻阮孙氏,育一子一女,其中长子更是阮家的长孙,颇得阮老黑老两口看重。阮老三与妻阮田氏,至今唯有一女,年方五岁,整个阮家可谓枝繁叶茂。

阮老根以及阮老钱家同样不遑多让,人多自然有人多的好,三房拢共十几个男丁走出去,饶是本地地头蛇卢家和苏家轻易不敢招惹,更别提阮老黑的妻子就是本地大姓苏氏出身,向来只有交好的份。

然而逃荒路上饥荒、干旱不饶人,最后,三房阮家人也没能留下几个活口,而其中最为年长的原主则负担了众多存活下来的几个弟弟妹妹的生计,不可谓不艰难,但作为长姐,她责无旁贷。

而阮柔如今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原主从这般境地里解脱,当然就要阮家诸人存活下来。

接收完记忆,阮柔深呼一口气,从天灾下面抢人,难度可想而知。

暂时想不出合适的办法,她只得按捺下焦急的情绪,继续往东厢房去。

第300章 东厢房拢共两间,住着阮家下一辈五人,其中,三房的堂妹因着年纪还……

东厢房拢共两间,住着阮家下一辈五人,其中,三房的堂妹因着年纪还小,暂时跟着爹娘住。

“收拾得怎么样了?”阮柔径直从门外踏入,问道。

“快好了,姐,这些真的不能带吗?”原主的三妹委屈巴巴抱着自己的小枕头颇为不舍,枕头上面着一簇簇小黄花,看起来很是可爱。

“不能,总共就一辆牛车,爷奶说过,除了必要的吃喝,其他都不能带。”阮柔断然拒绝。

“噢。”小姑娘留恋地抱了抱,珍重地将其摆回床铺位置。

“大姐,都收拾好了。”另一个出声的,是二房堂妹,十岁的年纪,已经有几分懂事。

“嗯,我去隔壁看看。”说着,阮柔去往另一间,住着原主弟弟与堂弟二人的房间。

几个小孩的动作都很快,知道事态严重性,都能很好料理自己。

检查完,阮柔回到堂屋报信,“爷奶,大家都收拾好了。”

“唉。”阮老黑坐在上首,看着屋中一堆行李直叹气,倒是阮苏氏辛勤地看来看去,唯恐漏了什么,嘴中不断咕哝,“粮食都带上了,床铺带上四床,锅碗瓢盆各一份,再然后就是各房的换洗衣服物件儿......”

阮苏氏说着,其他人是不是帮着添点儿,到最后实在堆满了一架牛车,再也塞不下多的,一群人仍是惶惶。

“老头子,你再给我说说你上次逃荒的经历。”

阮老黑瞅了一眼老伴和小辈们,眼眸逐渐幽深。

“那一年,我才十六七岁,家在隔壁的隔壁省城下面的竹柳村,唉,那儿可没这儿好,风调雨顺的,我就记得小时候一直吃不饱,一大家子苦巴巴的,可就这样的日子,还是长久不了,都要娶亲的年纪了......\”

阮柔认真听着,其实阮老黑对逃荒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吸取不了多少有用的经验,可多听听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