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790)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阮母被逗得开怀,短暂离别的生疏立马消却,母女俩有说有笑,倒衬得一旁的唐明德有些融不进来,他只淡淡含笑看着两人说笑。

晚间,阮父和阮小弟前后脚回来,见着阮柔,自是欣喜万分。

但阮父显然更关心另外一点,那就是唐明德后续的赶考,他将儿子和女婿都叫到书房,详谈接下来的一些准备。

阮柔则跟着阮母进了灶房,没了外人,阮母有些话才好说,“我看了几处宅子,不过最满意的还是隔壁巷子的那间,就是价格有些贵,估摸要一百两,不过地方宽敞,距离家里又近,你明儿个跟我去看看,若是没意见,就趁早定下,正好加上你先前留下的银子足够。”

“好,要是差不多就定下,以后我不想做饭,还可以回来蹭一顿。”阮柔笑着道。

阮母便也跟着笑,问她,“这阵子,唐家没多花你的钱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也是被韩家给折腾怕了,生怕再遇上个一样的。

“没,唐明德自己能挣钱,我的钱我自己花就行。”阮柔回得干脆,她也懒得去分辨对方的钱是怎么来的,反正不犯法就行。

“那就好。”阮母松了一口气,见外间没人,压低声音悄声道,“你还不知道吧,那韩嘉另娶了。”

阮柔不大在意,“我都嫁了,他娶就娶呗。”

“可是听说那韩嘉娶的是什么商户家的女儿呢,不过倒是很有钱就是了。”阮母嘀咕,这些也是她后来才听说的。

“商户家的,韩家能同意?”阮柔奇怪,时下都说士农工商可不是虚的,读书人天然看不起满身铜臭味的商贾,韩嘉娶妻商户,会对他在读书人间的名声有不小的影响。

“谁说不是呢,但韩家不是也缺钱嘛,听说韩嘉过阵子就会搬出去了呢。”阮母也不知道从哪听来的八卦,说的津津有味。

没过一会,三菜一汤都做好,阮柔端菜边招呼书房的几人出来吃饭,只是饭桌上依旧谈论着读书科举那些事。

阮父当年也去考过几次乡试,可惜都没考上,不然也不会如今只是个秀才了,但到底有几分经验,此时能传授一二,阮小弟和唐明德听得认真。

不过阮小弟今科没准备下场,按阮父的话来说,就是学识还太浅,等多沉淀几年,再者说了,考中举人就能参加会试,这么小的年纪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等吃过饭,阮母去收拾了房间出来,其实就是阮柔当初的闺房,一段时间没住,被褥床单此时都换新了,估摸阮母经常拿出去晾晒,此时闻起来味道还不错,并没有异味。

在阮家一住就是半个月,期间,唐明德跟着阮父出去交际,参加诗会等,而阮柔则安心待在家中,什么都不用做。

早在来的第二日,阮柔随阮母去看过宅子后,当场拍板定了下来,原本要价一百两的宅子,在中人的说和下,以九十五两的价格成交,双方去衙门更换了地契,从此,阮柔在省城也算有了自己的小窝。

不过,宅子虽然有了,但谁也没有住进去的心思。

唐明德且不提,于阮柔而言,在娘家有吃有喝的,何必过去收拾一间住不了几天的新宅子呢。

心大的阮柔不仅没有住进去,反而转头就将钥匙甩给了阮母,“娘,过几日我们就要走了,这宅子还请您帮忙照看着吧。”

阮母苦笑不得,“你就不怕我把这宅子占了?”

阮柔纳闷,“咱家又不是没房子,你就我和小弟两个孩子,你占了给谁去,您要是愿意去住,我还要高兴呢。”

阮母摸着女儿的头,调侃,“就不能拿去卖了换钱?”

阮柔无奈甩了个白眼,“那地契上还是我的名字呢,也得您卖得出去啊。”

也不知道阮母为何会做这些试探,但阮柔又不是傻的,即便阮父阮母没这个心思,她也多少得提防一点未来的弟媳,不至于全盘交底。

阮母试探一番,心情愉悦,出门采购了不少粮食,回来大手笔地开始制作干粮。

阮柔这就来劲了,外面卖的干粮她实在吃不惯,从唐家村出来还是唐母亲手制的干粮,这次出门还不知要多久,有阮母的手艺在,起码短时间内不愁吃饭了。

她颇为殷勤地在灶下烧火,还不是提着自己想吃的小点心等,招来阮母的一顿白眼,“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美的你。”

“娘,您可得体谅我,那路上风餐露宿,有的干粮简直不是人吃的,您给我多准备点。”说着,阮柔掏出了一锭银子,大气道,“不叫您白忙活。”

阮母也没拒绝银子,做干粮要用到不少猪油和糖块以及粮食,费的银钱可不少呢。

阮柔也不在意,她这次去交画,绣坊掌柜见她一次交了十几幅画,简直大喜过望,也没怀心思地压价,而是照着往常的价钱给了,在听闻她要赶赴京城后,还颇为失落呢。

不过掌柜的显然也不是全无盘算,他已经计划好了,这一批画不一次性放出去,而是每隔十天半个月放出一副,如此以来,十几幅,怎么也能撑上个大半年,等下一批画作过来。

有钱赚,阮柔自然欣然应允,且随着外出走动,眼界的开拓,阮柔的画风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以往更多了几分大气和从容。

两周后,绕是再不舍,阮柔也不得不跟着唐明德出发,赶考乡试。

此番远去,是为了奔赴更好的未来,阮父对唐明德此行抱有极大的期待,此时,站在门前,拍了拍唐明德的肩膀,示意他此去一定要好好考,发挥出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