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789)
是的,阮柔并未放弃玲珑绣坊的这门生意,做生不如做熟,她当初上门,将自己要远嫁的消息提了,本是想要绣坊掌柜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多接了什么单子、抑或被其他绣坊打个措手不及,不料绣坊掌柜死活不同意。
“阮姑娘,你可不能走啊,你要是走了,绣坊的生意可怎么办。”掌柜的很是可怜巴巴,他就是再傻,这么长时间也知道,阮姑娘背后的作画人并非韩家人、也非阮家人,而是她自己。
对此,掌柜的并不在意,毕竟带来的生意是实打实的,他又不是那些酸朽文人,念叨些三从四德,恨不得将女子成日困在后院。
阮柔也颇为无奈,“非是我要走,而是这一嫁,就天各一方,总不能继续耽误绣坊的生意。”
“有什么耽误不耽误的。”掌柜的冥思苦想好一会,终于自以为想出个好主意来,“本来你出画的速度就不快,多这来回两天时间,我其实也没那么着急。”
闻言,阮柔心内腹诽,先前每次催画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哪次不是十万火急。
掌柜的继续,“终于来回路费嘛,阮姑娘,你看你我二人,一人承担一般可否?”
按照两地距离,托付一幅画的费用估摸也不低,阮柔却二话没说答应下来,“那敢情好,多谢掌柜的照顾了。”
“哪里哪里。”掌柜的客气道,见她答应,这才安心,以后的生意不用发愁了,至于耗费些许银钱,倒是小事了。
于是,这门生意就这么被保留了下来,往来寄送物件倒也没那么频繁,偶尔阮柔寄东西回家,托商队一起,再由阮家去绣坊交货,倒也便宜。
阮柔还不知道的是,因为阮家人频繁地往绣坊跑,一次不小心被熟人看到交画的过程,还以为是阮家秀才不顾名声,借着读书人的名声行商贾之事,可是说了不少闲话。
此乃后话,当下,阮柔看着自己无聊之下,勤恳作出来的十几幅画作,心中寻思,也不知道绣坊收不收。
期盼中,离开的日子终于到来,唐明德再三劝说唐母同行,都被其拒绝。
“原先你赶考,身边没个人跟着,我实在不放心,这才跟着你跑,如今你有媳妇了,也不需要我再多操心,且家中这一摊子也甩不开手,你尽管去吧。”
唐明德抿抿嘴,不吭声,实则依旧有些不放心,实在是唐家跟谁都不亲近,倘若唐母出个什么事都无人帮衬。
唐母知晓他的心思,轻笑一声,知晓儿子是关心则乱,提点他,“如今你是秀才,我成了秀才他娘,我要是在,你还能回来,还记得唐家村这一片地界,要是我出个什么事,你跟唐家村的联系也就淡了,且放心吧,不提老宅那些人,族中都会帮忙看顾着我的。”
人就是这样,当年他们还是需要求到族中寻求庇护的弱者,如今,已经是族中需要谨慎度对待的人物,当然,唐明德这个秀才给唐家村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
不提以后的前途,光是他考中秀才,算是踏进正经读书人的行列,也就代表他的身份不同,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不提在县里,起码周边村子再无人敢欺,族中子女说亲都更容易些。
这些都是眼下切实带来的好处,只要唐氏族中不短视,就会长长久久地护着唐母,叫其安安生生,那样,唐明德才会心生亲近,以后有机会也能帮衬一二。
其实唐明德哪是不明白,说再说,人不在跟前,就是不放心,但说服不了唐母,他只得多嘱托族中几位叔伯婶子,请他们办法多费心照看,还许下不少好处,这才放下心离开。
第406章 再次乘上牛车,望着逐渐远离的唐家村,阮柔内心其实是松了……
再次乘上牛车,望着逐渐远离的唐家村,阮柔内心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
依旧两天的路程,阮柔便再次回到省城。
此番过来,一方面是方便后续赶考,二来,省城的读书人更多,书籍等资源也更充裕,唐明德继续在省城待上几个月,有机会的话,也能多参加几场省城的文人间的聚会。
阮家门前,阮柔上前敲门。
不一会,门开了,阮母的声音从内里传来,“谁啊?”
“娘,是我。”阮柔顿时激动上前,感觉上仿佛没离开多久,可其实已经大半年了,见到人她才发觉自己思念得紧。
“浅浅,你回来了?”阮母的兴奋同样不言而喻,顾不得外人在场,牢牢地将女儿拉到跟前,仔细打量。
半晌,她才终于不甘地承认,女儿好像并没有瘦,反而比起先前离开时的气色还好了些,唯独面上残留几分赶路带来的疲惫。
“女婿也来了。”阮母这时才注意到唐明德,恍然,“你爹前阵子还说你们什么时候过来呢。”
唐明德态度谦逊,“这段时间要麻烦爹娘了。”
“哪里麻烦。”阮母才不会嫌自家闺女呢,只有欢喜的份,她解释,“先前说的宅子我也寻摸过一阵,有几处看好的,但都有几分小缺陷,你们看有没有时间跟我去看看。”
“娘,明德要读书,我明日跟你去吧。”阮柔应下此事。
三人边说边往里走,很快来到客厅。
今日不是旬休,阮父和阮小弟此时自然不在家,阮母热情地端来家中的糕点、泡了茶,母女俩人慢慢诉说这些日子的琐事。
阮家这阵子十分平静,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故而阮母说的也就是些家长里短,而阮柔说的可就多了,什么村里的鸡鸭、田地,真要让她过村里的日子,那肯定是苦涩的,但只是短短一段时间,却是充满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