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792)
倒是阮父,望着新鲜出炉的举人女婿,眼睛都快发光了,当即拽住人去一旁说话。
可惜的是,本以为回来能躲懒的阮柔,第二天就被阮母赶回了自己的宅子,好在新宅子位置足够宽敞,且没了长辈在一旁,反而更加自由,阮柔悄悄找了个妇人帮忙收拾屋子,没敢让阮母知道。
举人宴最后到底还是办了,比起没什么实权的秀才而言,已经摸到当官门槛的举人身份更为贵重,故而阮家帮忙操办的宴席来的人也比阮小弟那一次更多,城里但凡熟悉的读书人都来了。
这一下,唐明德可谓在省城阮家的交际圈彻底出名了。
正好阮父得知他此番回来无事可做,唯二的计划就是读书以及在家陪伴妻子,悄悄瞪了阮柔一眼,转头将人请进书院,当个半路夫子。
唐明德想了想后,在征得阮柔同意后,答应下来,没多久就进入书院,成为了书院最年轻的夫子。
他学识好,气质佳,听闻在书院受到不少学子的追捧。
同处一学院,韩嘉自然不会不认识这位最近风头无两的新夫子,更别提两人还有那样的牵连了。
韩嘉刚维持不久的好心情,在第一次书院中见到唐明德就被破坏了个干净。
前阵子,他刚跟家中商量,从韩家搬了出来,住进妻子的嫁妆宅子,相较而言,这处宅子距离书院更近,光是来回路上就能节省出不少时间,不仅如此,家中有了仆人奴婢的收拾打扫,再也没了韩父和韩张氏的念叨,一切都让韩嘉有一种所有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错觉,直至唐明德的出现。
有了碍眼的存在,唐明德再次萌生转往含章书院的念头,早在阮小弟转去之时,他就有了这个想法,只是当时韩家经济条件不支持,韩嘉只得无奈放弃,院试落榜时,还曾暗暗埋怨过这一点。
而此时,韩嘉心想,不得不去了,反正如今这个书院是待不下去了。
当日回到家,韩嘉就朝妻子提出了这件事。
他的妻子姓隋,是城中富户隋家的庶女,为人精明能干,成婚大半年来,万事妥帖,叫韩嘉最开始的不情愿如今都化为了满意。
隋氏是个性子好的,也不吝惜银钱,听他这么一说,当即蹙眉,“也不知去含章书院有何要求,银钱上我还能帮上忙,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韩嘉心道最大的困难就是银钱,也不知含章书院的山长如何作想,对待要入学的学子,不仅考察学问,还收取高额的束脩,但他对着妻子没有明说,而是道,“我明日回去问问爹,他说不定有熟识的夫子可以推荐。”
听闻他要回去,隋氏小心问,“你明日要回去么,我要不要跟你一起,顺道跟爹娘请个安。”
韩嘉点头,这又是隋氏的一大优点,不论心里如何想,面上都会考虑周全,彼此面上都过得去。
第二天,果然,隋氏备了礼,陪着韩嘉一起回去。
隋氏在隋家虽然是个庶女,可隋家富裕,隋氏也是惯常被人伺候的,于家务上只懂个皮毛,说是回来请安,也就只是请个安。
私心里,韩张氏是不大喜欢这个便宜儿媳的,无他,那态度,太高傲了,好似谁都要占她的便宜似的,当然,韩张氏不敢说自己没打过主意,可这不是丁点都没占到嘛,如此,她也无需低人一头。
“嘉儿媳妇,过来,把菜端上桌吧。”韩张氏动作麻利做完了饭,饭桌上,看着父子俩略有生疏的模样,心中暗道,这样也挺好,韩嘉娶了个有钱妻子,那么韩家的一切她的儿女说不得可以占大份了。
韩嘉正在跟韩父提及想转去含章书院的事,于读书有利的事,韩父自然没有拒绝的必要,只是看着儿子的势在必得,他到底想劝一句,“书院还在其次,你自己上心才是正道。”
韩嘉不耐烦地皱眉,继续重复自己的请求,“爹,我记得你在含章书院也有熟识的夫子,可否引荐一二。”
韩父到底应了,第二天就跟书院请了假,带韩嘉去含章书院拜见自己的故交。
韩嘉的学识本就不差,又有银钱开道,没两日,韩嘉就顺利转到含章书院,从唐明德跟前消失。
对此,唐明德只嗤笑一声,这不过说明对方怕了。
与之相对的,阮小弟在含章书院见到来上课的韩嘉还是颇有些吃惊的,回家还跟阮父阮母念叨了好久,最后只得到一句爆炒栗子,以及一句“你好生读你的书”,遂蔫蔫放弃了八卦的心思。
院试两年一届,如今已是秋天,等到来年,又是院试年,很快,阮小弟就没了闲心看韩嘉如何,只顾埋头看书。
而韩嘉只有更忙的,含章书院的夫子水平确实更高,对学生们的要求也严,韩嘉整日忙得脚不沾地。
只当年冬天,很是突兀的,阮柔突然听说韩嘉妻子产下一子,作为故交,阮父还去贺礼,回来很是哀怨地盯了阮柔一阵子,就连阮母也劝,“难得能在省城待几年,如今生孩子正正好,我还能帮你带几年,等明德要出去闯荡,孩子年纪大也能跟着,不必一家子分离。”
阮柔没吭声,对待孩子一事,夫妻俩态度很是一致,那就是随缘,若有了,就生下来好生抚养教导,没有,也不强求,人生苦短,生养孩子并非什么非做不可的事。
说了没用,劝了不听,阮母也没狠心到找什么偏方给女儿用,索性不再管她,最后一双眼睛净盯着阮小弟,嘘寒问暖,盯得阮小弟每日心中发紧,生怕阮母哪一天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