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菟丝花女配(快穿)(849)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孙家的事如阮柔所想,基本没掀起什么波澜。

而阮柔,则依旧颠簸在回城的火车上,此时的她,正思考着回城的退路。

去年冬天,国家恢复了高考,可惜,原主知道消息时已经太晚,短短半个月的复习时间,加上下乡多年,天天在地里劳作,早将书本上的知识忘了个七七八八,高考自然没考个好成绩。

好在随着高考恢复,知青得以回城,阮家愿意接受,原主这才能够回来,只是,一没工作,二没多少积蓄,回城了如何谋生依旧是个大问题,总不能一直指望阮家养活,更何况,阮家也不一定愿意白养个女儿。

复杂的思绪中,绿皮火车行驶了三天三夜,期间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原主的家乡-沪市。

七年时间过去,如今的沪市,比之原主记忆中的,更为繁华热闹,一时叫阮柔有些目不暇接。

艰难拖着几个大麻袋,阮柔艰难下了火车,没走多远,就见前方不远处,几道熟悉的身影正朝自己走过来,正是原主的爸妈,阮父阮母。

岁月催人老,二老比原主两年前上一次见面比苍老了不少,鬓角的白发成簇成簇地扎根,显见已经上了年纪。

“茵茵,这儿。”阮母抬手招呼。

阮柔快走几步,迎上前去,脸上露出一抹和煦的笑,“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这不是估摸你今天回来,我说我来接,你爸非要请了假一起来。”阮母上下打量女儿,眼角有些湿润。

“行李给我吧。”比起多愁善感的阮母,阮父有些沉默,看向女儿拖着的大大行李袋,伸手就要接。

阮柔也没拒绝,她自己着实没那么大劲儿,分了一大一小两个分别给阮父阮母,三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爸妈,你们身体还好吧,大哥大嫂和几个侄子侄女怎么样了?”

“好好,一切都好,就是你在乡下受苦了。”阮母到底心疼女儿,絮絮叨叨个没完。

走出车站,阮柔抬头看了眼头顶明媚的太阳,有些感慨,“真是好久没回来,没想到沪市变化这么大。”

“其实也就那样,你回来有时间多逛逛就熟悉了。”阮父笨拙安慰。

从火车站口到阮家有直达的公交车,所以也没浪费招呼人力三轮的钱,三人拖着行李上了公交,车上人多,很多话不是那么好讲,气氛便有些沉默下来。

又是颠簸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在中午饭点前,终于回到了阮家。

阮家在城西一片小弄堂里,是土生土长的沪市人,不过也只是听着光鲜,家中足足七口人,仅靠阮父和阮大哥大嫂三个人的工资过活,下面还有三个小的,日子可想而知,并不宽裕,不仅钱财上捉襟见肘,就连住房也是。

原主的记忆里,阮家房子不过三四十平方,两室一厅的格局,灶房和卫生间都是一个大层楼公用的,当年原主没下乡时,还是跟着阮父阮母住一间屋,中间想办法用薄木板隔开,阮大哥因着要娶妻单独住了一间,如今,七年过去,人口不见减少,反而增加,只要一想,阮柔就颇觉头大。

果不其然,上楼的空隙,就听阮母道,“你大哥的厂子效益一般,他又是本地人,家里有房,所以这么多年也没轮到他分房,如今还住在家里,你哥嫂带着两个侄子睡,你小侄女跟我们睡,就是你原先睡的那块儿,你回去了,就要跟你侄女挤一挤了。”

“好。”回来的路上,阮柔就想过住房问题,如今只能接受,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阮母继续絮叨,“得亏你在乡下没结婚,好多在结婚有了孩子的,都没舍得回来,不过也有狠心回来的,你小时候玩耍的好的梅子姐还记得吗,听说就是跟人离婚了回来了,如今在家日子也不好过。”

“我年纪还小呢。”阮柔回道。

“也是,你下乡的年纪小,也怪我和你爸没本事,”阮母有些心酸,“不过二十三也不算小,是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等你住下来了,我找人给你相看相看,挑个好人家。”

阮柔皱眉,没有直接反驳,只是道,“妈,我不急,才回来,看看情况再说。”

“嗯,等等再看吧,现在城里乱糟糟的,挑一个好的对象也没那么容易。”阮父难得插了一句,如今回城的女知青多,男知青只会更多,整个沪市仿佛都因此燥热起来,他没想稀里糊涂把女儿嫁了。

“可家里这情况。”阮母为难,心疼女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家里实在没有能力再养一个闺女了,自从知道女儿要回来,儿媳不知撒了多少回气,还是老头子强硬压住,否则啊,她都不敢想。

阮柔可不知道阮母心中的小九九,毕竟上辈子,孙二狗是直接赖上原主跟回来了,有那二流子在,阮家一家子倒是很安生,但凡敢说一句难听的,孙二狗就敢摔摔打打,几回下来,除去阮大嫂偶尔偷偷抱怨几句,其他人都不敢再说什么。

不过即便知道,以阮柔的性格来说,只要阮父阮母不赶她走,其实她就能安生待在阮家,毕竟,阮家的房子是阮父阮母的,可不是阮大哥自己挣的,但若阮父阮母站儿子那边,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几人心思各异,等进了巷子,阮母便收了话,跟一路碰见的街坊邻里打招呼,最近返城的知青多,原主夹杂在其中并不显眼,打过招呼也就完事。

阮柔跟在后面,边笑边喊人,好在有原主的记忆,不至于发憷。

第441章 终于,上了三楼,阮家门前,阮母上前掏出钥匙开门,家中只有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