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989)
好在金小妹是个有韧性的,来到阮家做帮工后任劳任怨,不拘多辛苦的活儿都乐呵呵地干,不怕苦不怕累,又有一股子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向上攀爬的决心,硬是一路跟着阮柔从村子到镇上,从省城到京都,如今的她虚岁已经二十四,在农户人家,绝对的大龄青年,金家催婚也属正常,那么,必定是人选有什么问题。
阮柔这么猜,也就这么问了,“给你介绍的人是谁,有什么问题吗?”
金小妹脸上颇有些一言难尽,“是我死了的那个未婚夫的弟弟,今年才十七。”
呃,哪怕早有猜测,这人选也出乎阮柔的意料,她面上同样带着些酸爽,看稀奇似地问,“那户人家和你爹娘都是怎么想的啊?”
金小妹,“那户人家怎么想的不知道,左右不过见我跟着你有能耐了,想巴上来,刚好曾经有那层关系呗。”时隔几年,再谈其死了的未婚夫,她情绪毫无波动,甚至有几分厌恶。
顿了顿,她继续,“至于我爹娘,多少年都是那个性子,当年那户人家上门来撕扯我克夫,败坏我的名声也不见他们出来跟人掰扯,在家被兄嫂欺压也没替我出头,或许有些心疼我,但也就那样,所以答应那户人家的说项,也不出意外。”
事实上,金小妹还有些不好说出口的揣测,这些年她赚了不少钱,大部分都自己攒着,只有小部分买了些吃用的送回家中,不说爹娘,兄嫂肯定有想法,如今自己走的远了,占不到便宜,指不定怎么惦记呢,不拘是谁,只要能让自己回去成婚,最好留在家附近,到时候不还是得补贴爹娘兄嫂。
这些金小妹都没有说出来,但她估计惠娘也能猜到,自家小姐向来敏锐且洞察人心。
阮柔确实猜到了,却不好在金小妹心头再来一击,于是极有默契地略过这个话题,继续研究粮铺的安排。
是夜,没有刘一帆的存在,阮柔特意让人置办了一桌好饭菜,跟金小妹吃喝完后醉醺醺睡到一起,漆黑的夜里,带着几分醉意畅想未来,便是有再多憋屈烦闷的金小妹都不由得被鼓动起了战意,是啊,过去的已经过去,曾经可以轻易颠覆她人生的人对她再没有任何影响,又何必过多在意。
第二日,旭日初升,考棚里的考生们从梆硬的木板床上起身,简单洗漱过后继续答题,金小妹斗志昂扬带着早饭去铺子里监工,唯独阮柔懒洋洋在院子里窝着晒太阳。
第541章 等一场场考试结束,终于到了考生们出考场的日子,阮柔早早备好马车……
等一场场考试结束,终于到了考生们出考场的日子,阮柔早早备好马车,只可惜考场外人山人海,马车进不去,只得让金小妹在一条街口外等着,阮柔提着一个小提篮,里面有一碗鸡汤几块糕点。
约莫等了一会儿,人群渐渐散去一些,阮柔才终于看到刘一帆,先喝了一碗鸡汤,糕点是吃不下去的,遂直接往马车那边走去。
几天的考试,且不说费的脑力,光是体力就几乎耗空,刘一帆此时没有别的想法,喝碗鸡汤,唯一的念头就是找张床睡下。
事实上,马车晃晃悠悠的路上,刘一帆就睡着了,连怎么下的马车回房都不知道,等醒来,已经是整一天后了。
正好又是一个清晨,刘一帆起身洗漱,待收拾齐整方才来到客厅,阮柔正在跟金小妹商量今日要出门做什么,见到人过来,免不得问候一句,“你起来了,饿了吧,厨房灶台有炖粥,你自己去盛一碗,等中午再吃正经饭。”久饿的人胃不好,得喝粥缓一缓。
刘一帆正准备去灶房,一旁侍候的顾华腿脚麻利,飞快去灶房端了一碗粥过来。
人醒来,阮柔今日出门的计划就得延迟,索性在饭桌上闲聊。
考都考完,没有忌讳,她干脆直接问,“你考得如何。”
这一问,不拘是顾华还是金小妹,都悄悄竖起了耳朵。
反倒本人刘一帆态度随意,很是笃定道,“还行吧,二甲是肯定的,一甲就得看情况了。”
按以往春闱的规矩,考官们会先定出前三甲名单,皇帝在殿试后宣布最终名次,二甲三甲一般不会刻意调整,但一甲考虑的不只是考试成绩,还会受其家世背景、父母宗族、党政派系等等影响,总之,也不是完全公平。
刘一帆这么说,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阮柔听后满意,她新买的铺子,还打算好好发展,有一个京官在背后撑腰再好不过。
临出门前,她给对方加油,“以后咱家就靠你了。”说着潇洒出门,留刘一帆无奈笑笑。
吃罢饭,就得出门跟同窗们对答案了,最重要的还是即将面对的殿试,那可是亲面圣上的机会,表现好一路青云直上,表现不好落个三甲一辈子庸庸碌碌,写策论、猜题答题,且还得辛苦几天呢。
时间流逝中,阮柔在京都的第一家阮氏粮铺宣告开张,京都地方大规矩多,就没敢放鞭炮之类的,而是特意请了舞狮队,门口挂上两个大大的红灯笼,很是喜气。
京都繁华,人气也比旁的地方高,甚至不用阮柔想什么办法吸引客人,就陆续有路过的客人上门。
要说在京都开铺子,缺点那是数也数不清,可优点也很明显,京都有钱人多,物价就贵,同样的粮食,价格比省城价格高上一半有余,哪怕加上一路的运费,赚的也要多得多。
生意上门,阮柔心情甚好,待客人殷勤备至,一个上午,就成了好几单生意,连金小妹都乐呵呵,“惠娘,京都的生意可真好,咱们算是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