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托梦教爹当富二代(46)

作者: 黎因浅墨 阅读记录

这卖东西还让试吃,哪怕量少也已经是很大方的人家了。

用面饼来沾酱吃什么的,就别想了,谁家也经不住这么折腾。至于用手?大家来逛集市,一双手早不知道摸了多少东西,哪怕现在的人不计较,可黎成周也得顾着不让酱味儿变了不是?

试吃的时候人潮涌动,但是真的想买的却不算多。

不过,总算打开了市场不是吗?

黎成周一筒筒的卖,后头方孝全和宣霖就一筒筒的装,这竹筒空着好堆放,要是装满了,却容易泼洒了。

等这一批人离去,带来的大酱已经不剩下多少,方孝全索性就全给装好了。

也是因为他们带来都不算多,大概是大缸的三分之一的量。

宣蓉的绣品就摆在了酱摊子的隔壁,招呼起人时,也顾不上这边。

还有人问那麦芽糖怎卖,宣姝虽怕自己一脸的红疙瘩吓着人,可左看姐夫和哥哥、右看阿姐,都没谁腾的出手,只好低声回应。

来大集的人,就是冲着集上价格比镇上店铺便宜些许才来,有些人出门前就盘算好了要买什么,这会儿见价格合适,便也要了。

当然,也有些人会还价,实在不给还价的,那也想要个饶头。

一般这时候,麦芽糖的小碎块,多给一点便是给了。

便是这些碎渣,拢一拢也能叫家里的孩子美上一天。

黎成周哪能不注意到这些,要是这点人就忙不过来,他此前煲仔饭的声音可如何做?

之所以当做没听见,就是想让宣姝卖出这一步。

宣蓉过来,从怀中掏出帕子来给黎成周擦汗,虽忙得过来,可天气是很热的。

宣姝将手里的铜子递给阿姐。

一家子和乐融融的,可看在某些人眼中,却是格外的刺眼。

在这一条小摊长龙的另一头,就是宣家的煲仔饭摊子。

在张家坝那边,他们属实是做不下去了,那边太欺负人了。

而且天气太热了些,还要顾着地里的活,便也没法儿每日出摊。

宣于氏不舍得那一日近一吊钱的收入,便赶着大集的日子做,想着大集热闹,可不得赚的比一吊钱更多?

哪想到这煲仔饭的买卖,竟不是她独家了?

第21章 我这么做你高兴吗

黎家的日子正红火,哪里管宣于氏又有多少妒恨。

像宣于氏那样的人,甭管什么事情,只要她没占到便宜那便是自己吃了亏,且还都是人家害的她。

要时时与她分辨这些,只会叫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烂。

所以哪怕黎成周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也不多在乎,只心底有数,不叫他们伤了自家人就好,旁的根本懒得计较。

大酱自大集上卖出去之后,便有不少小贩来问,只那一缸的量也不多。

新缸虽买回来也下了酱料了,可要出酱也还是需要好些日子。

“你家就这一点不好,东西既是这般好卖,你怎的就不能多做一些?”有小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来这一趟进的货,都不够自己跑这一趟费的力气、流的汗的。

可又没办法,还就他们家这东西卖的不错,若一时缺了还好说,若是一直缺了,只怕见到他的担子,旁人也少招呼他了。

毕竟,从旁的货郎那里甚货物都能买到,合着一起买时,还能叫货郎多给点饶头。

他们这些货郎,如今属实有一种他们是在替黎成周干活的感觉,旁的货物都要成了搭头了。

面对这样的“抱怨”,黎成周就笑笑,哪怕偶尔应了声,却也并不真的盲目扩大生产。

除了真的忙不过来的原因外,就是他得余下钱来,也快到秋收的时候了。

若是那时候他还不能办下户籍来,他可就成了流民了。

又如何拿下明年官府按律分来的二十亩田?哪怕还有一半会在他死后收回,可能种二十亩地,也是不小的进项了。

——听说以前还有分五十亩,甚至是百亩的,只不知为何后来越发的少了。

黎成周正擦着汗,方孝全也过来了,刚才正是在晒酱,那搅酱的活可费力气。

趁着院子里没有女眷,也不讲究什么,一桶凉水直冲下来才觉得舒坦了。

黎成周无可奈何的给他递过去布巾,叫他赶紧进屋去擦干了换身衣裳,总不能叫女眷们一直闷在屋里不出来?

方孝全嘿嘿笑着,手脚倒是麻利的,很快就一身干爽的出来休息。

这天气太热了,这会儿哪怕不动也热气蒸腾,属实没法儿干什么活儿。

“这天一直不下雨,我听说好几家去找李同定筒车了。”

他们家也去了,而且是最早的那一批。

因为家里赚了点钱,田又离得挺远,便和方二叔、方四叔以及四叔家的两个邻居家一起定了一架。

“咱们几家的田都正好在一块。”方孝全说,“听说后面几家去定的,李同那边已经做不过来了。”

毕竟是那样大一架筒车,李同他们还接了外头一家庄子的单,所以哪怕二师兄已经完成了卫师父之前的那半单,与李同一起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筒车制作,也是忙不过来。

“筒车也不需那许多,有个两架也尽够用了。”黎成周道,手里的蒲扇不住的扇着,被放在竹匾里的黎淮星好不容易有点昏昏欲睡的意思,他怕自己这风有什么变化,孩子又给热醒了。

——其实黎淮星已经动了教他做冰的心思,至于这“硝石”好不好找?这人都要热傻了,还顾得上这些?可也是到了晚上,冷静下来后,黎淮星又要考虑,“夏日制冰”会否带来“造纸”一样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