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一个冬天(105)

作者: 陈年明月 阅读记录

任莫言在现场又搜索了一圈:“而且以拉布拉多的体型,不可能不引起邻居的注意。但之前问过的人,都说没见过李家养狗。\”

他们立即赶往医院。李佳佳的母亲正在

ICU外的长椅上坐着,看起来憔悴不堪。当被问到狗的事情时,她的眼神突然变得暗淡。

“那是lucky......”李佳佳的母亲说到这个名字时,声音微微发颤,仿佛这两个音节都带着刺。“是佳佳十二岁生日那天,我们一起去挑的。那孩子从小就想养狗,看到lucky的第一眼就说‘就是它了。”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泪光闪烁,“可她父亲觉得养狗会影响学习。有一天,趁佳佳去补习班的时候,他把lucky安乐死……”她说不下去了,只是无声地抹着眼泪。

“把狗安乐死了?”徐檬不可置信的问,声音都带着颤抖。

李佳佳的母亲点点头,眼泪终于落下:“我跟他吵了好久,说不能这样,可他要做什么,我也管不了……佳佳回家后发现lucky不见了,整整三天没和我们说话。”

沈放和任莫言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异样。这个细节似乎打开了某个全新的方向。

回到局里,徐檬立即调取了李佳佳近期的所有记录。在翻看到一条宠物服务中心的支出时,她的手突然顿住了。那是一笔骨灰寄存费用,日期显示在三个月前。

“lucky的骨灰......”徐檬喃喃自语,目光再次落在那张照片上。少女灿烂的笑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一个更加黑暗的谜团正在她面前缓缓展开。

他不由得陷入沉思:也许,李佳佳和那只狗有着远比想象更深的羁绊,甚至可能在宠物寄存处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沈放和林星澈立即驱车赶往宠物骨灰寄存机构。在前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编号对应的骨灰盒。盒子看起来很普通,但当他们打开后,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一枚黑色的U盘静静地躺在骨灰盒的夹层里,外面系着一条精致的手链。手链很眼熟——正是李佳佳平时常戴的那一条。更令人心惊的是,手链上刻着一行小字,笔迹清秀却透着决绝:“希望你们能替我说话。”

当他们把U盘插入电脑,屏幕上跳出了大量视频和音频文件,以及李佳佳的日记,她都保留了电子备份。随着一个个文件被打开,一个黑暗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都是李佳佳秘密记录的校园霸凌证据。

沈放和任莫言开始一点点拼凑出李佳佳所经历的一切。屏幕上的画面,让整个办公室陷入了沉重的寂静。

“李佳佳,来回答这个问题。”视频中,周丽芳站在讲台上,目光冷冷地落在教室角落。她的语气中带着某种刻意的挑剔,仿佛早已设好了一个陷阱,就等着猎物自己走进去。

李佳佳缓缓站起来。她看了一眼黑板上的数学题,双手不安地绞在一起:“这道题我,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担心说错每一个字。

“还没理解?”周丽芳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环顾全班,“听到了吗?这道基础题都不会。”她顿了顿,语气愈发尖锐,“看来有些人,就是不适合读书,适合去……哼!”

那个未说完的话比说出来更伤人。教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坐在前排的几个男生交换着眼神,表情带着赤裸裸的嘲弄。镜头略微晃动,似乎连拍摄者的手都在发抖。

李佳佳低下头,睫毛微微颤动,似乎在努力控制着什么。但即便是模糊的画面,也能捕捉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

“坐下吧。”周丽芳挥了挥手,目光中闪过一丝报复般的快意,“记住,不是谁都能在这里呆下去的,有些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这番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无声地划过教室的空气。李佳佳默默地坐下,而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站出来为她说话。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仿佛这种羞辱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周丽芳站在学校的公益活动现场,目光冷冷地扫过忙碌的学生们。当她看到李佳佳正在艰难地搬运一摞书时,嘴角浮现出那种熟悉的、带着恶意的笑容。她突然开口:“看看,这就是工作效率。有些女生,就是不适合做这种需要能力的事。”

她刻意提高了声音,像是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听到:“现在的女生啊,就是知道靠着男生。等以后走出学校,还不是得靠着别人?”

几个男生闻言交换了个眼神,露出会意的笑容。有人开始起哄,说“就是就是”。一个原本要去帮李佳佳的男生,也在这种氛围下停下了脚步,收回了伸出的手。

“班主任总是这样。”一个当时的男生回忆道,“她特别喜欢在公开场合说这种话,久而久之,我们都开始觉得女生确实不行,尤其是看到李佳佳独自做事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班主任的话。”

视频继续定格在李佳佳的身影上。她继续默默地搬着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她攥着书本的手指握得发白,关节因用力而泛着青白色。那一刻,她清楚地明白,自己在这个班级里的处境——她不仅仅是一个被孤立的个体,更是被当作了贬低整个性别的靶子。

沈放看着这段视频,不由得深深皱起眉头。周丽芳的言行不仅仅是针对李佳佳的霸凌,更是在向整个班级传递着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她利用自己作为教师的权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年轻的心灵,制造着一个充满偏见和歧视的环境。

而李佳佳,就这样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这种扭曲教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