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142)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徐康对应如是的忌惮更深,又添了几分敬畏,他低下头,如在裴霁面前那样收敛了爪牙,恭恭敬敬地回道:“事儿都办妥了,就在卑职家中的密室里,您……”

应如是抬头看了眼天色,道:“带路吧。”

徐康能与衙门的朱师爷当上酒肉朋友,除了他会逢迎来事,还有两地相距不远之故,从府衙后门走到徐记药铺,只花了一盏茶左右的工夫。

徐康的家就是药铺后院,密室藏在寝卧里,一手扯掉床幔前的挂绳,后面那面墙壁无声翻开,连带雕花木床也转了过去,露出一条甬道,应如是将十九放在椅上,跟着徐康提灯入内,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冷。

这间密室不大,原本的东西都被挪到角落,当中腾出一张长台,上面有一具用白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尸体,周遭还放了不少冰盆。

应如是走上前去,伸手揭开盖世布,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却是本该已经葬身火海的任天祈!

第九十二章

天色已经大亮,景州城里却没有热闹的烟火人气,从城楼到火宅的这条街道尤其空旷,只有一道人影不疾不徐地走在日光下。

反手还刀入鞘,甩飞了血珠点点,抬眼不见闲杂人影,裴霁心里的烦躁稍减。

先前他让刘知府拿上自己的手令前往西南大营调一支兵马协防,今早总算抵达,除了步兵,还有弓弩手和铁甲骑。那时裴霁刚从班房出来,得知此讯便赶往城楼,而后当着刘知府和领兵官的面,一刀斩了原来那个守城官的脑袋。

这还不算完,头颅落地后,裴霁命人提着它去了城楼侧边的缺口,混进石碓里填上破洞,此意显而易见,谁敢在这紧要关头玩忽职守,这就是前车之鉴。

刘知府与朱师爷等人何曾见过这等严酷的手段?鲜血溅在城墙上,又随着裴霁的离开蜿蜒一路,众人面如土色,只觉阵阵寒气从下往上涌。

官兵尚且如此,城中百姓更是惶恐不安,但凡裴霁所过之处,莫不关门闭户。

也不怪他们胆小怕事,须知这十几年来,世道少有太平之日,幸而景州位置偏远,又在卧云山庄的势力中心,少有外界风雨侵袭到此,老百姓们早已习惯在大树底下乘凉过活,只要在这座城里,管你是谁,总归大不过白衣太岁去。

但如今,这样的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了——先是任氏火宅走水,火光燃至天明,再有全副武装的兵丁结队入城,把守要道,四处巡逻,其中一行更是直奔火宅,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见者纷纷噤若寒蝉。

一路走来,裴霁并非没有听见怨声,只是浑不在意,景州城本就不该姓任,如今下手整饬,他还嫌晚了。

心里如此想着,裴霁不消多时就回到了火宅,用不着通报引路,大步走向静安堂,那里烧作了一片废墟,许多人聚集在此。

先前徐康假扮捕快去白眉山报信,裴霁跟水夫人都在场,后者乍闻噩耗,一口气险些没上来,随即勉强定住心神,吩咐程素商留守山庄,亲自带了一帮精锐弟子赶来这里,可惜为时已晚,等他们抵达这里,静安堂已在烈焰中崩塌了。

火光映照下,不知有多少人痛哭失声,便是那些眼高于顶的卧云山庄弟子也心生悲愤,唯独水夫人没哭,只一动不动地站在焦土上,看着众人合力挖掘那片残垣,从中翻找出一个又一个面目全非的物件,以及一具具尸体。

按理来说,六个奉命在此看守的弟子,再算上早已死去的任天祈,静安堂内统共有七具尸体,可当清理结束,依次摆放在地的尸体却有八具,即使拼错了残肢,也不够凑出一整个人来,多出来的是谁?

这事儿实在蹊跷,八具尸体就摆在面前,总不会是所有人都看错了,大家小声议论起来,脸上惧色难掩,水夫人也皱起眉来,不顾劝阻走上前去,俯身查看。

火势太大,尸体也被烧得难以分辨,但有一些形貌特征尚存,水夫人毕竟在江湖上闯荡过不短年月,她杀过贼子也为人殓过遗骸,能认出这八具皆为男尸,其中六具的骨头较为粗壮,少见破裂,结合身上衣物残片,当是那六名弟子,剩下两具尸身缺裂更多,左边的还戴着半张面具,白铜被火烧得焦黑,已有部分融在脸上,其身份不言而喻。

她定了定神,再仔细打量右边那具多出来的尸体,只见其骨头偏瘦,齿关较松,残留的一点头发隐现灰白,分明属于一位老人。

刹那间,水夫人脸色微变,猛地转头看向后方人群,从她到来就没见到总管事,先前顾不上,这会儿突然有了一种不祥感。

“来人,”她招呼几个脚勤手快的护院,“去找何总管来。”

护院们连声答应,却有一道冰冷的声音破空划来:“不必费事,他就在这里。”

昨夜那把火不仅烧毁了静安堂,还波及到了旁边的小院,裴霁穿过焦枯的细竹林,挡在前方的人群忙不迭分出一条路,让他径直来到了水夫人面前。

他们是一起回到景州城的,因朱师爷派人相请,火势也不能立时扑灭,裴霁先行去了衙门,后来得知兵马入城,水夫人以为他要忙于部署,不料这就过来了。

想到方才入耳的那句话,水夫人呼吸微沉,问道:“此话何解?”

目光一一扫过八具尸身,最终停留在那具多出来的老人残骸上,裴霁嗤笑一声,道:“你要找火宅的总管,他就是你脚边的这具焦尸。”

这一句话不啻惊雷在耳畔炸响,所有人都觉得脑中一嗡,水夫人最先回过神来,却是看向裴霁,沉声道:“裴大人说出这话时,可还没亲眼见到尸体,如何下了定论?还是说您去衙门一趟,已经问讯过了十九和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