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184)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应如是一怔,紧接着明白过来,皱眉道:“陆施主接掌散花楼不过三月,明线暗路都得经手打理,恐怕抽不开身。”

“我要的是棋子而非钉子,倘若散花楼离了她就不能运转,这人更不可留!”裴霁冷眼看来,“陆归荑跟岳怜青做了六年姐弟,即使反目决裂,日积月累的情谊也非朝夕可断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有心让她回避这潭浑水,但其已入夜枭卫,身家性命握于我手,由不得你来越俎代庖。”

他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便是心意已决,再无商量余地,应如是负在背后的手微微攥紧,不再言语。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房门,回到遍地血色的院子里,那具尸体还被绑在刑架上,裴霁唤了手下进来,吩咐道:“用石灰封存首级,装进密匣送往开平总衙,再找个隐蔽地方把身子烧了,莫要留下痕迹。”

手下遵命而行,等他们带着尸体离开,裴霁看向那血痕斑驳的空架子,突兀地笑了一声,道:“好歹是枯叶老人的弟子,该让师父看一眼的。”

应如是已闭上眼,低头合十诵经,裴霁自讨了无趣,倒是没再咄咄相逼。

不多时,两匹快马被牵到驿站大门外,两人翻身上马,朝着西方扬鞭绝尘,等到飞烟尽散,留在这里的十几道人影才分成两路,一半随后而去,一半向北疾行,徒留那面如土色的驿长倚门坐倒在地,背衫尽湿。

事不宜迟,应如是与裴霁纵马飞驰,不眠不休,一夜跑出百余里地,天亮后稍作歇息,换马再奔,赶在第三天的破晓时分来到了西关县地界。

第一百三十章

碧游镇是西关县辖镇,也是县府驻地,始建于前朝初年,全县人口不过两千余户,镇上住民顶多千人,不常与外地来往,是以官道不能直达,得绕山而行。

两人都是初来乍到,夜枭卫也不曾关注过此等偏僻落后之地,只好下马向人打听去路,那身着短打的老汉正在田间劳作,见他二人牵马而至,衣着气度不同寻常,畏畏缩缩地迎上前来。

他是满手黄土两脚泥,裴霁见了就皱眉,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老汉以为得罪了贵人,更是不知所措,却闻到一股药味,应如是从行囊里取了一小瓶酒,温言道:“在下观老施主有些腿脚不利,此酒是黄芪泡成,能够祛风除湿,不必什么银钱,请笑纳。”

药酒贵重,老汉诚惶诚恐,见他面色柔和,又说“结个善缘”,这才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心中大定,咧嘴笑道:“郎君的眼力这般好,莫非是大夫?”

应如是不置可否,老汉又与他说了几句话,戒心便如春水化冻般无声消解了,道:“小老儿斗胆,瞧两位面生,是从外地来的吧?”

“是,准备到碧游镇去,可惜下了官道就不知前路,烦请老施主指个方向。”

一听“碧游镇”三个字,原本满脸堆笑的老汉登时大惊失色,若非药酒还攥在手里,裴霁的眼刀也剜了过来,只怕他已经落荒而逃。

“碧、碧游镇可去不得啊……”老汉双腿打颤,说话也磕巴起来。

见状,裴霁眉梢微挑,冷声问道:“区区一个镇子,有何去不得?”

他容貌虽好,却是气势凌人,老汉心里发怵,硬着头皮回道:“那里闹鬼了。”

原来,这个村子与碧游镇共用一条河的水,因地势较低,故在下游,每到秋冬枯水之时,两边人就会为了争抢水源而争吵械斗,关系不算和睦。前些日子,有村妇在河边洗衣,发现一具尸体顺水漂来,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回家中,村长闻讯后,带人把尸体弄上岸来,只见是个面生的男子,浑身青白,不着寸缕,最令人惊恐的是他胸腹大开,五脏六腑都不翼而飞了。

“……尸体是从上游漂来的,村长去碧游镇报官,县丞和师爷都来看了,说不认得那人,便将尸体带回衙门,一连几日也没个准信,俺们村里有人过去打听,才知道镇上丢了好些人,县官正为此头疼,叫他们的亲属来认尸,没有一个对得上号,恁多大活人无缘无故不见了,又冒出来陌生的尸体,岂不是奇哉怪也?”

乡人迷信鬼神,认为此事离奇,唯恐犯了忌讳,都不敢到碧游镇去,老汉说到此处,身躯已佝偻如弓,应如是也不难为他,问明前路后就放人离去,却见那抖似筛糠的老汉背过身去,扛着锄头逃也似的跑了,不由失笑。

裴霁冷不丁地问道:“碧游镇闹鬼一事,你怎么看?”

“都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世上有无鬼神,由不得你我妄下定论,但要摘人脏器,再抛尸入水,比起鬼神作祟,恶人为祸更有可能。”思及老汉所言,应如是的神色也冷淡下来,“漂尸来自碧游镇,却不是镇上的失踪者,外地人不会无缘无故来到这个地方,只要他出现过,就一定有迹可循。与此同理,那些失踪的本地人不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活也好,死也罢,始作俑者必有图谋。”

裴霁一抬眼,道:“你认为镇民失踪和无名漂尸这两件事应该合并对待?”

应如是反问道:“莫非你认为这会是巧合?”

“我向来不惮以阴谋揣测所有的人和事。”裴霁抓了块饴糖喂马,又笑了声,“不过,岳怜青藏身在碧游镇里,那镇上又出了这样的怪事,究竟是他走背字撞鬼,还是……这也在他的算计之中呢?”

应如是沉默不语,裴霁也没指望能够立时得到答案,转头望向前方,只见阡陌田野间夹有几条小路,其中一道就在河边,那便是前往碧游镇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