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186)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看灶边的老板娘也笑了一声,裴霁只默默吃喝,竖起耳朵听应如是如何套话。

应如是做恍然大悟状,又问道:“那原来的老板呢?”

小镇的人大多相熟,老板却摇头叹气,脸上笑容也淡了,道:“本是何寡妇的店,她丢了儿子,一心要去找,就把铺子便宜出手了。”

“何时丢的,多大岁数?”

“个把月了,十三岁的娃性子野,玩疯了就不着家,一连两天没见人,何寡妇才知出事了,问遍街坊四邻都没个结果,没准遇上了拍花子的,这要怎么找?”

顿了下,老板又埋怨起来:“何寡妇她婆婆何三姑是个老妈姐,捡个儿子拉扯大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孙儿还给弄丢了,当真晦气,不该贪便宜买这铺子,刚入手就赶上这茬祸事……”

裴霁搁了筷子,冷不防地问道:“如此说来,镇上闹鬼也是因她家而起了?”

老板娘正低头包着馄饨,听到这里便拼命咳嗽起来,老板这才收住话头,对两位客人讪讪道:“倒、倒不好这样讲,那孩子是在闹鬼后丢了的。”

应如是心下微叹,旋即察觉不对,问道:“闹鬼之事竟已持续月余?”

这回说话的是老板娘,她唉声叹气地道:“何止!正月间就不太平了——”

碧游镇虽不算富庶,但在西关县里首屈一指,每到逢年过节,来赶大集的且不提,街上还有许多拄拐捧碗的乞丐,只要能说会唱,至少能讨得几日饱食,今年却不然,从镇外来的乞丐比往常都要少,本镇的一些熟面孔也不见了。

乞丐大多无亲无故,镇民们又忙着过年,即便注意到了异常,也不会放在心上,直到街边只剩下几把老骨头,一些游手好闲的地痞偷儿也渐少露面,人们才察觉不对,也就在这个时候,何寡妇的儿子丢了。

镇上的孩子少有入学念书,年岁相仿的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这一出事,又陆陆续续丢了几个孩子,男女都有,当爹娘的急疯了,怎么也找不到。

“……从那以后,失踪的怪事就常有发生,也不只是丢小孩了,就说张家那口子,她在屋里做鞋,张老大在院里劈柴火,晌午要烧饭了,喊几声没人应,跑去一看,东西都掉在地上,人不见了。”

说到这里,老板娘面色微白,老板也有些不安,下意识看了眼墙上的符纸。

应如是与裴霁对视一眼,问道;“难道没有报官?”

老板苦笑道:“何寡妇丢儿子那阵就去报了,衙门前的鼓槌都被她打断两根,有什么用?老实说,咱们县太爷不是个孬的,能力没得说,可他再有本事,遇到这神神鬼鬼的事也得抓瞎哎!”

裴霁忍不住阴阳怪气地道:“县官不行,那些跳大神的就行了?”

“两位是从外地来的,难怪不知道!”老板一拍大腿,眉飞色舞起来,“若不是有用,这天天要驱邪,隔三差五还得上供,大家伙怎肯配合啊?可真别说,自从端公神婆来了,挨家挨户把符纸一贴,那抓人的鬼就不敢放肆了,只一个来投亲的小子不知好歹,大半夜往外跑,也不知撞了鬼还是怎么着……”

他越说越离谱,裴霁听得直皱眉头,未及截口,桌下的腿忽然被人轻轻一碰,只好把那些尖酸话咽了回去,抬眼便见三个人进来落座,看形貌装扮,都是镇上做工的人,老板便上前招呼去了。

应如是去结了账,顺便跟老板娘打听端公神婆在何处落脚,说是想求两张护身符,老板娘见他多给了几文钱,顿时眉开眼笑,爽快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裴霁早就没了胃口,先一步走出铺子,待两人转进一条幽僻小道,才皮笑肉不笑地道:“怎么,你还真信了那鬼画符?”

应如是叹道:“莫测之事,不可信其有,亦不可信其无,可惜画符者尚缺几分真本领,符头的敕令就画错了。”

既然符纸是假的,就算碧游镇里真有什么鬼怪,也不会被这帮江湖骗子降住。

闻言,裴霁双眼微眯,低声道:“那些神棍跟‘恶鬼’是一伙的?”

应如是摇头道:“不无可能,亦或是瞎猫碰着死耗子,毕竟‘恶鬼’已抓去了许多人,闹得整个镇子人心惶惶,继续下去徒增变数,正好借机蛰伏。”

“我是不信这世上有鬼的。”裴霁抱起双臂,面露冷意,“你我手上沾过的血何其多,怎不见哪个前来索命?”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话不中听,却是这个理。应如是将套话得来的线索在心里捋了一遍,碧游镇的失踪案早在四个多月前就初现端倪,后来愈演愈烈,与他从前遇到过的一些连环案相似,罪魁祸首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若是把握不大,会向选择相对轻易的目标来练手,等到驾轻就熟,再开始真正的行动,故而侦破此类案件,往往是从前期案件里抽丝剥茧,找到破绽再顺藤摸瓜。

然而,这回的事情又有些不同,根据老板夫妻所言,官府最迟在三月末就针对失踪案进行了调查,却是一无所获,防范部署也收效甚微,以至于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说明幕后主使既不将县衙的力量放在眼里,也没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他凝眉沉思,裴霁渐觉不耐,出声道:“你准备去试探那俩老杂毛?”

应如是回过神来,点头又摇头,道:“不仅是他们,老板口中的何寡妇一家,还有县衙那边,都得去摸摸底细。”

既非鬼抓人,便是有人搞鬼,受害者不下数十名,手段又如此诡谲,还能将痕迹抹除得干干净净,绝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办到的。夜枭卫在碧游镇里没有部署,他们两人都是外客,若是到处打听消息,不仅事倍功半,还容易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