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188)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他没压声,离得近的人都听见了,这下更觉玄乎,嘈杂声愈发大了起来,老端公的脸上一阵青红交加,低声道:“丢人现眼的东西,滚到末位去!”

身材矮胖的神婆却是满面狐疑,转头看向周遭众人,应如是已不着痕迹地退至后方,她未能察觉端倪,只好对老端公使了个眼色,一行人加快脚步,走进不远处的客栈里,将嘈杂人声拒于门外。

自始至终,这帮人都端着高高的架子,没有施舍给地上的老妪一个正眼,镇民们兀自议论着,有人说老妪犯了糊涂,也有人上前捡起竹杖,又去搀扶她。

那一脚虽然落了空,但老妪摔倒在先,膝盖洇出血迹,右脚也扭着了,坐在地上起不来,两个婶子拿她没法,正要唤人搭手,却见一人俯下身,左手抬起老妪的小腿,右手握住脚踝,只听“咔咔”两声轻响,老妪身躯微颤,竟是长舒一口气,喃喃道:“不、不那么痛了……”

应如是掏出绢帕为她包住膝盖,温声道:“老施主,你这脚是脱位了,我虽帮你牵引回去,但瘀血未散,还得用些药才能好得快些,这附近可有药铺?”

药铺自然是有的,但要寻医抓药,少不得花费银钱,应如是看出两人有些迟疑,便将此事揽在自己身上,问明方向就扶着老妪缓步而去,其他人也陆续散了。

原以为是个小铺子,走到近前才发现这座建筑有两层高,占地不小,门面古朴大气,在本县当是无出其右了。

应如是抬起头,只见樟木匾额上写着“明心堂”三个墨字,痕迹已旧,想来经营了多年,不等他多看几眼,身旁的老妪忽然挣了一下。

也不知是疼痛难忍,还是心有余悸,她一路上只顾低头抽泣,死死抓着那根竹杖,任应如是扶着自己走,此时闻见药味,总算有了反应,道:“没、没带钱……”

应如是还没开口,一道人影便从铺子里走了出来,接话道:“不过一些疮药膏贴,哪能让伤者流着血回去?唉,快些进——”

声音倏止,应如是抬眸看去,只见站在门口的也是一位老人,体型中等,须发皆白,年岁与老妪相若,却是精神矍铄。

在医馆药铺里坐堂的老大夫多是这般模样,应如是起初未觉有异,见他盯着自己不说话了,略一扬眉,道:“可是在下有失礼之处?”

老人立时回神,笑道:“老朽姓单,是个大夫,也是这里的掌柜,适才从旁人口中听说了前面发生的事,已经备好伤药,故而闻声出迎,不想同来的还有阁下,瞧着有些面生,是今日从镇外来的客人吧?”

应如是也露出笑意,和和气气地道:“原来如此,确有几分讶异,在下未到本镇来过,一见单大夫却觉面善呢。”

这话当然是假的,应如是对面前之人无甚印象,但他擅长察言观色,对方刚才的反应不似所言那般,倒像是在猝不及防下见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人,若非错认,便是自己走了眼,故出言试探。

然而,那一瞬间的破绽仿佛不曾出现过,单大夫微微一笑,道:“看来阁下与老朽有缘,稍后当以茶代酒饮上几盏,目下还是以伤者为先,请进。”

甫一入内,浓郁的药香便扑面而来,内里装潢与应如是在别处所见过的药铺别无二致,堂中有不少病患,几个年轻些的大夫正带着学徒忙活,单大夫将他们带到后堂,这里果然备有干净的水盆和细纱布,桌上还放了膏贴和金疮药。

老妪在应如是的帮助下落座,单大夫蹲下来为她处理脚伤,动作娴熟地清创包扎,再给扭伤的地方贴上膏药,老妪紧绷的身躯终于松缓下来,想是好受多了。

“得亏阁下先帮忙给关节复位,否则就要严重了。”单大夫站起身,捶了捶肩膀,回头看向应如是,“手法很是高明,阁下也是大夫?”

应如是道:“常在四方行走,跟跌打郎中学过几手。”

老妪一时不便走动,单大夫将应如是请到旁边的斗室里,亲自端了茶水来,泡的是干菊和金银花,清热去心火,放在眼下这个时节再合适不过。

山野之地,野菊和金银花随处可见,难得的是花朵完整,茶汤里没有一丝杂质,应如是端起来浅呷一口,笑道:“好水。”

单大夫脸上的笑容愈发和蔼,道:“是滤煮过后的无根水,可惜徒弟们不争气,满口恭维而不知所以然。”

“在下也只是嘴刁。”应如是放下茶盏,“单大夫若有什么话,大可直说。”

单大夫稍作迟疑,道:“阁下怎么称呼?可是与何三姑有旧?”

应如是方知那老妪的名姓,当即想起打听到的线索,心念急转如电,却是皱眉道:“在下姓李,与那位老人家无亲无故,路见不平,略尽善心,难道本镇连扶伤送医这点事也不许外人插手?”

怕他愠怒,单大夫连连摆手,苦笑道:“哪里哪里,仁心善念千金难求,李贤侄莫要误会,老朽有此一问,只因何三姑她……唉,你是初来乍到,不知其中究竟,她冲撞端公神婆,不是头一回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瞎眼老妪正是粥点铺老板提过的何三姑,镇上最先失踪的孩子就是她孙儿。

应如是早先在铺子里听了一耳朵,多是些碎嘴话,目下与单大夫对桌而坐,总算了解到事实——何三姑本是外地人,自幼失怙,抗拒婚事逃到碧游镇,自梳不嫁,靠织布纳鞋把捡来的孤儿拉扯大,又给他娶了媳妇,小两口都能干孝顺,在镇上开了间粥点铺子,日子渐渐好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