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86)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少爷断然否认此事,对方却拿出玉钗折断示众,果真是以次充好,可那蝴蝶的雕工分明是姜家独有的。”

老妇人说到这里,又流下了眼泪,颤声道:“那块极品黄玉,少爷当日是仔细验过的,不可能让对方钻了空子,结果真的变成了假的,姜氏的独门技艺成了‘证据’,他百口莫辩啊……那人要少爷还钱偿玉,当时的姜家哪能偿还得起?”

无奈之下,姜珩将能变卖的东西都给变卖了,连宅子都抵押了出去,勉强还清了酬金的数目,对那块极品黄玉实在无计可施,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姓赵的这时原形毕露,要求他把姜氏的独门技艺交出来,便可放过姜家一马。

“老太爷白手起家,姜家几代人都是靠手艺吃饭的,独门技艺只传子女不传徒弟,少爷方知自己是被算计了……姓赵的不依不饶,他性子烈,如何肯依?”

于是,当那姓赵的率领一干随从得意洋洋地上门,便得到了一只木盒,里面是一双血淋淋的断手。

“少爷说……”老妇人的声音不住发抖,“姜家的技艺就在这双手上,他既然想要,就拿去好了。”

谁也想不到姜珩这老实本分的年轻人会如此狠绝,那人猝不及防,几乎被一双断手吓得魂飞天外,这件事算作了结,数日后姜珩逝于病榻,姜家彻底败了。

老妇人话音落下,茶桌上一时无声。

半晌,裴霁呼出一口气,问道:“你家小姐呢?”

“少爷下葬后,小姐就不知去向了。”老妇人惨然道,“姓赵的占了姜家屋舍田产,将我们都赶了出来,老奴又被别人家买去做粗使仆妇,如今年迈力衰,无夫无子,就被打发出来了。”

裴霁瞥向徐康,后者谨慎回道:“卑职在景州经营三载,对姜家旧事略有耳闻,此番接到传讯,即刻着手调查,此妪适才所言皆有迹可循,不敢作假。”

顿了下,他又道:“姜瑗的下落,卑职也亲自去查了,奈何时过境迁,只查到她曾雇了一辆马车要去福平县,但她最终没有上车出城,此后也没再露面。”

应如是心念一动,问道:“老施主,你说姜家还有位远嫁的姑奶,可知她是嫁去了何处?”

“那位姑奶与老奴年岁相仿,她出嫁时,老奴还在后房帮爹娘做事,并不清楚详细,只知她嫁往丹阳府,夫家也是当地有名的玉匠世家。”老妇人摇头苦笑,“您想,丹阳府离咱们这里有数千里之遥,姑奶她未出阁时就跟老爷闹得僵,婚事都是自个儿拿主意的,她这一走啊,每隔三五年才遣人送些节礼回来,唉。”

虽有血缘之亲,但是情分寡淡,再加上远隔千里,姜家被逼到绝路时都没派人乞求援手,姜瑗会在兄弟死后赶去投奔这位姑奶吗?

应如是眉头微皱,忽地想到了什么,沉声道:“既然姜家技艺只传子女不传徒弟,那么这位姑奶……她的玉雕技艺,比之你家少爷如何?”

老妇人一怔,如实答道:“姑奶是老爷的姊妹,他二人打小一起学艺练手,少爷的技艺又是老爷手把手教的,虽是无缘比较,但以老奴之见,应当大差不差。”

她不大敢直视贵人,回了话便低下头去,却不知应如是和裴霁双双变了脸色。

福平县,正是丹阳府下辖之地,而裴霁在宫里找到的那位老玉匠,也是出自丹阳府的人。

裴霁还记得那老玉匠说过的每一句话,比如他的师娘本家姓姜、祖籍景州,再比如……他曾亲眼见她雕刻了一支蝶钗,虫足纤细,蝶翼如生。

他开口想说什么,手肘却被应如是轻轻一撞,当即毫不客气地瞪了回去,到底是把话咽下。

应如是再为老妇人添了茶水,问道:“那赵家人可还在景州城内?”

“不、不在了,他们啊……哪儿都不在了。”

沉默片刻后,老妇人捧着茶碗,泪痕未干的脸上突兀露出了笑容,只听她道:“姓赵的占了姜家祖宅,一家人搬进去还没住上半年,就在某天夜里都死光了,据说是遭了贼匪,那会儿兵荒马乱的,死人也不稀奇……死得好啊,可惜老奴没能亲眼回去看一看。”

此言一出,应如是与裴霁都吃了一惊,徐康便道:“卑职按照您给的地址找寻过去,发现那宅院已经荒废多年,再向附近的人打听一番,确定是姜家旧宅。”

手指轻轻摩挲着碗沿,裴霁沉吟了片刻,问那老妇人道:“你在姜家时,可有听说过一块白虎玉佩?”

这话问得突兀,老妇人想了好一阵才摇头道:“老奴在姜家待了四十余年,见过许多玉佩,除龙凤之外,刻什么飞禽走兽都有,但不记得有刻虎的。”

“哦?”裴霁眯了下眼睛,“为什么?”

“这……只晓得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老奴伺候老爷和少爷两代人,确实没见过他们雕刻玉虎。”

到了这一步,线索再次中断,裴霁心有不虞,但也知道二十年前的旧事实难查证,待这一壶凉茶喝完,日头已过后晌,他便丢下银钱,起身走出木棚。

应如是也安抚好了老妇人的情绪,对徐康道:“你若向这位老施主许诺过什么,可要说到做到,好生安置了她。”

自始至终,裴霁没说明应如是的身份,徐康也不敢多问,此刻听他有所吩咐,连忙点头应是,旋即想到裴霁就在不远处,下意识投去一眼,见其面无异色,心中对应如是更添几分忌惮。

“此妪所求,无非是老有所依,终年之后不被黄土盖脸。”徐康本是存着用完就丢的心思,现在也不敢了,“您放心,卑职一定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