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绿茶成长实录[七零](45)

作者: 傅延年 阅读记录

王主任还未回答,只看他的表情,众人悬着的心就放下去大半儿。

“肿瘤情况比预想中的好,手术很成功!”

王主任话音一落,便是一片“太好了”、“谢谢大夫”的欢呼感谢声。

曲灵从王主任这里得到好消息,立刻跑去奶奶那边,守护在一旁,一路上听护士讲解的注意事项,跟其他人一起护送着奶奶回了病房。

曲奶奶恢复情况良好,住两周的院便可以回家修养了。

出院那天,依旧是所有曲家人全体出动,围着王主任站了一圈儿,仔细听他讲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按照王主任所说,手术成功是一方面,但术后调养同样重要,要增加营养,多吃豆制品、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身体,勤换内衣裤,不要干重活,不要太劳累,要多多休息等等。

秉承着老师说的,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曲灵等几个学生全都掏出纸笔来认真记下。

曲广军借了邮电局运包裹的板车来接人,将铺盖卷铺上,暖壶、洗脸盆往上面一放,将曲奶奶背下楼,前拉后背的,众人簇拥之下,将曲奶奶送去曲灵家。

不管是曲灵还是曲铁民、黄春妮,都觉得让曲奶奶在这里养病更好。第一是这边生活条件更好些,不像乡下地方,到处都是土啊泥啊的,二是生活更方便,豆腐、肉啊,随时都能去副食店买,还经常有些不要票的供应,最重要的是离医院近,拿药方便,复查方便,万一身体有个啥不舒服的,能随时过去。

曲奶奶自己也没有意见,她虽然做完手术不久,但身体恢复得很好,自觉给曲灵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都没有问题,绝对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正好陪着曲灵住一段时间。

曲灵再过几天就去上高中了,高中可就离远了,骑自行车的话,起码得二三十分钟,她能给孩子做早饭,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给她带好中午饭,晚上回来吃现成的。

那孩子自己虽然能做饭,但都是随便对付一口,不讲究口味,做熟了就行,孩子正长身体呢,老这么糊弄可不行,正好,给自己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能给曲灵补充营养,一举两得。

曲灵将曲奶奶在正房安顿好,黄春妮便开始安排着做中午饭,招待出了大力的曲广军等人。

这次过来,从老家带了许多大米,还有菜蔬。

这些大米是留着年节和家里头来客人时吃的。

大米比杂粮的价格贵了几乎一倍,交公粮的时候,生产队都会选择将更贵的细粮交公粮、卖给粮站,只留下少许细粮,按照人三劳七的原则,给每人发上一些。庄户人家家里头平时以玉米、高粱为主,小片开荒的话,也会选择产量更多的玉米、土豆。

7月份,蔬菜大批量成熟,光豆角子,就摘过来两筐,还有茄子、青椒、西红柿、黄瓜,这些蔬菜不光可以当才吃,也能当饭,比如焖豆角、蒸茄子土豆,顶饱得很。

黄春妮给左邻右舍,还有李奶奶家都送了些,帮着曲灵还有曲奶奶多赚些人情。

1973年8月,曲灵户口本上的年龄满了16岁,也结束为期两年的高中生涯。

拿了毕业证,曲灵去均州铁矿走完了招工手续,正式成均州铁矿的一员。

已经在均州矿工作两年,成为一名光荣的车间钳工的大堂哥曲树强兴致勃勃地给曲灵传授经验。

曲树强进海州厂,用的是曲铁军的名额。

因着曲灵上了高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均州铁矿子弟,想进均州矿的话,轻而易举。曲灵不需要接曲铁军的班,那就空出个进厂名额来,正好曲树强是初中毕业,符合招工的基本条件,肥水不流外人田,曲灵就把这个名额给了大堂哥。

曲树强进厂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因着表现优异,他在为期一年的“青工营”新工人训练后,被分配到了比较吃香的钳工岗当学徒工,去年就已经转正,工资从18块调整为26块。

矿上去年一年没有大规模招工,今年招了三十名,都是初、高中毕业生,还有几个接班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十五六岁到二十几岁的都有。

两年过去,曲灵身高蹿到了一米七三,不说在女同志之中是鹤立

鸡群的存在,就是在男同志当中,也不算矮的。但人很瘦,细高的身条,脸比以前黑了些,但仍比一般人白上几个度,曾经白嫩的双手糙了不少。

高中这两年,在学习之外,她不光继续宣传队的演出,在下乡支农之时,也会顶着烈日,亲自下地干活,身体锻炼得更强壮了些,思想觉悟也更高,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更贴近了。

但在曲树强眼中,这还是那个被娇惯着长大,从小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堂妹,想想自己一年前在“青工营”的经历,至今都觉那是一辈子最辛苦的日子,比种地还累,比在专业队打井还累。

当然,受苦受累也是值得的,他的表现领导们都看在眼里,一年“青工营”结束,在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才被分配成为钳工这个抢手岗位。

“灵儿,这一年的青工营,没点力气还有毅力真盯不下来,我们这一年,修路,装车,干的全是体力活,我们同期的,有好几个都假装生病,逃避劳动,有个伪造医院病假条的,被查出来,结果就给开除了。”

这些事儿,曲灵之前就听说过,每次跟梁爱勤见面,都得听她抱怨,眼看着她脸色越来越黑,头发呛毛搭呲,风吹日晒的,脸上都起细纹了,一双手上长满了老茧,胳膊和小腿倒是粗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