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良娣升职记(191)
皇后幽幽叹口气,不知太子妃身子抱恙是真是假,对此也不敢草率,只叫御医等过了初一便去太子府瞧瞧。
总这般拖着也不是个事。
成钰道:“只怕是心病难医。”
皇后锐利地目光扫来,成钰当即噤声。
晚间在万春殿设宴,阖宫嫔妃,京中亲王公主等都来了。
吃了酒,几个年纪小的世子郡主纷纷嚷着要去殿外堆雪狮子。
宜苓被抱在手上,见众人跑来跑去,亦兴奋得直拍手,不住拱着身子似
也想往外头去。
圣上见状,直说她是个好动的性子,待她长大些要亲自教她骑马射箭。
宜苓听不懂,只会乐呵呵笑。
誉王妃孟氏年纪小,听见殿外不断传来笑声,压抑不住心中的躁动,拉着誉王悄悄去了殿外顽。
圣上顾着同旁人吃酒,倒也未发觉。
待二人顽了回来,孟氏冻得手脚通红,誉王便捂着她的手在暖炉边烤了会儿火。
孟氏一面烤火一面同庄姝等人说话。
待李晋同太子等人吃酒去了,孟氏不愿动,便高声唤一声:“八郎,快替我端一碟花折鹅糕来,我坐炉边吃。”
此话一出,坐在周围几个小案的人惊奇又好奇地看了过来。
只见李晋满面通红,将一碟子四色花折鹅糕端至她案前。
孟氏这才察觉自己失态,好歹他是当朝皇子,哪里好当着众人面对他呼来喝去。
见庄姝和成钰面上挂着浅笑,不由对几人吐了吐舌头,颇有几分尴尬。
待孟氏吃了几口糕点,便又将此事抛去脑后了。
此时殿外堆起一个大大的雪狮子,众人见了争相去看。
李谡过来抱了宜苓出去去顽。
庄姝不放心地叮嘱道:“殿下,外头风寒,仔细别让宜苓吹了风。”
“孤用大氅裹着她!”说话间已似迫不及待。
少见他也有如此少年气的时候,庄姝不由轻轻笑了起来。
孟氏在旁若有所思,趁众人不备,悄悄凑到庄姝身边道:“良娣与阿兄怎如此生分?”
庄姝连忙想起方才孟氏指挥誉王一事,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众人畅饮直至深夜。
待宴席散了,庄姝等人则同皇后回了长吉殿守岁。
正殿小案上摆满各式瓜果点心,脚边暖炉中的银炭烧得旺盛。
庄姝、皇后、成钰并孟氏几人坐在榻上闲谈。
宜苓在栏车里睡了一觉,醒来便由皇后抱在怀中。
成钰有孕在身,不敢强求她守到天明,守至丑时,皇后便要她去内室里歇息。
庄姝,皇后以及孟氏便轮流在榻上小憩。
直至天明,太子与誉王过来将庄姝和誉王妃各自接回。
第97章
三郎他方才看到的,分明是她唤了他“……
往年京师的冬天寒冷又漫长,今年不知怎的,自过了年,接连半月都是艳阳高照。
虽说出门还是要披大氅,执手炉,却也比以往暖和得多了。
宜秋宫外几株寒梅傲然绽放,长琴带着两个小宫女踏着满地的粉白花瓣进了宫门。
长琴手执一封自凉州平阳王府送来的书信。
因知晓这些日庄姝一直挂念回凉州的平阳王妃。
此番王妃来了信,良娣定然可以安心了。
长琴这般想着,快步往内殿走去,打帘进了庄姝寝居,室内舒适的温度让她在外绷紧的肌肉都放松了下来。
正殿内。
云映抱着宜苓看阿白在地上玩布球,此时听见门口的响动便寻声望了过去。
雁远则抱着针线篮子坐在不远处的榻上,手中正拿着一对去岁太子和良娣裁围脖剩下的赤狐皮毛。
宜苓喜欢在外面顽,常常被宫人抱到外间便手舞足蹈十分开心。
雁远担心宫人总会有照顾不周的时候,加之这些天无事,雁远便比着宜苓耳朵尺寸裁了两对耳衣,欲缝制了给宜苓戴。
长琴环视一圈,并未见到庄姝,不由问道:“良娣呢?”
云映作个噤声的手势,道:“小声些,良娣方才说要陪小娘子去外头晒太阳。待我抱着小娘子在外顽,叫雁远进内室一瞧,良娣又睡回去了。”云映一边说着,面上一边挂起浅浅的笑。
雁远侧耳听她们二人说话,将手中的线打了结,又用篮子里的小剪子将线剪断,笑着站了起来。
她将一对缝好的耳衣,戴到宜苓耳朵上。
宜苓感到很奇怪,总觉头顶上有东西,不住地抬着小脑袋,却不知是她耳朵上罩了耳衣。
云映将她抱起来,左右打量着宜苓带上赤色耳衣的样子,不住赞叹:“咱们小娘子可真好看!”
宜苓尚听不懂赞美,只见三人都笑了,她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外室传来细微的动静,不多时又传来女儿的银铃笑声。
庄姝不由弯了弯唇角,披着一件石榴红的披袄起身。
长琴和雁远听见内室有动静,二人忙放了手上的活计,进内室服侍庄姝起身。
长琴见了庄姝,想起自己怀中还揣着封平阳王妃送至京中的书信,忙禀了庄姝。
庄姝亦感到有几分惊喜,忙道:“快拿来我看看。”
长琴将书信递了过去。
庄姝顾不得穿衣,径直拆了信,在坐榻上看了起来。
平阳王妃一行正赶上回王府过年。
年节边王府事务繁杂,王妃直至正月初六才得空给她写了一封信。
信中提及尚意近况,得知曹家大郎今年擢升,曹家大郎一行定于上元节后启程进京赴任。
届时便由曹五郎并尚意护送兄嫂一行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