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良娣升职记(73)
谢子溪与孙氏生育过,二人提及不论是对太子妃还是腹中孩儿俱是十分悲痛。栾蘅尚小,并不能体会做母亲的心,可面上也有不忍之色。
栾蘅问:“阿娘和阿嫂
是如何得知的?”
“昨夜出的事,今日宫中都传遍了。”孙氏道。
谢子溪便问:“前些日皇后娘娘提到要为太子选良娣,经此一事,不知接下来如何?”
是了,栾蘅也想起这事,听闻要选两位良娣入东宫。现今太子妃出了这事,两位良娣此时入东宫,岂非更伤太子妃的心。
门外有人敲门,婢女道二郎回来了,正在院外等着给夫人请安。
孙氏闻言心下大喜,道:“快让他进来。”
谢子溪看时辰不早,便说要回院看看阿屿。孙氏也并未挽留,又道天气暖和了,多让奶娘抱着阿屿来她院子里玩。
谢子溪笑着应下,又冲栾蘅笑笑,出了内室。
孙氏与栾蘅也去了外间。
栾昉随婢女一道进来。
如今他在东宫任太子左卫率一职,鲜少有时间回府。
现下孙氏听闻他回来了,忙叫人上饭菜,要留他在院里用饭。
栾昉进屋见到栾蘅并不惊讶,想是方才已听婢女说了四娘在房内。
倒是栾蘅多日不见他,见他来了便迎了上来,抱着他的胳膊喊了声二哥。
“教了这些日子,怎还是这般不知礼数。”孙氏见栾蘅扯着栾昉胳膊不放,不由出声轻斥。
栾蘅闻言不情愿地放了手。
栾昉对她轻轻一笑,又对上首孙氏作一揖道:“给阿娘请安。”
“快坐下说话。”孙氏展颜冲栾昉一笑,又唤了栾蘅:“还不让你二哥哥坐下。”又问栾昉近来在东宫吃住可还好,下人照顾得周不周全等等。
栾昉笑道:“我在东宫一切都好,阿娘尽管放心。”
听他这般说孙氏便放下心来。
今日并非休沐日,孙氏不由问:“怎么突然回来了?”
“今夜是樊九当值。”栾昉说:“阿娘,我五日后需得同殿下去趟晋陵,近来东宫事多,离京前恐都不能回府。殿下便容我今日回府,让我回来同您说一声。”
孙氏连连点头,又道:“你既有公务在身,遣个小厮回府传话便是。”
“此去不定什么时候回来,阿蘅大婚也不知能否赶得回来。”
孙氏讶然:“要去这么久?可是出了什么事?”
栾昉只说为的去岁水灾一事。
孙氏知道他既然不多说便是此事她只能知道这些,一面又不免宽慰他:“若是为的公事,回不来便罢了。”
栾蘅咬咬唇,心底有些委屈,可他二哥跟着殿下要做的必定是大事,她不敢有怨言,可眼泪却止不住的一滴一滴落下。
栾昉见状笑道:“都要嫁作新妇了,怎的还是这般爱哭?”
孙氏亦笑她。
栾昉只好道:“届时若我尚未回京,我定告假回来,可行?”
栾蘅哼一声,见栾昉对她颇有讨好之意,便又顾不得脸上的泪,只抿唇笑了起来。
方才她们还说起东宫之事,如今却听闻殿下不日便要离京,孙氏不免问道:“听闻太子妃小产,这……殿下怎么要在这时离京?”
提及此事,栾昉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
想来他知道些内情。
“殿下此番离京乃是受圣上指派,且几日前便定下了启程的日子。未料太子妃在此时出事,圣上道晋陵之事不可延误,殿下只得照原计划进行。”
孙氏不由问道:“太子妃是为的刘三郎一事?”
“大抵如此。”栾昉不免多嘱咐几句:“此事涉及殿下子嗣,不论外面传得如何,阿娘你们勿多嘴议论。”栾昉知道内情,但他不能对阿娘言明,难不成要他说是太子妃想借腹中子嗣威胁殿下放过刘三郎,最后却算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二人为此生了嫌隙不说,连自己腹中孩儿都没保住。
栾昉不愿回想昨夜的情形,他与殿下自幼相识,从未见过殿下昨日那般失态。
此事在宫中瞒不住,皇后娘娘凤驾亲临东宫,直骂殿下太子妃二人糊涂。
孙氏与栾蘅自然点头称好,即便今日栾昉未提,孙氏也断不敢在外同人议论此事。
栾昉看了一眼栾蘅,接下来说出的话却令孙氏与栾蘅惊讶得半日合不上嘴。
只听栾昉道:“圣上前日一并定下太子良娣的人选,其中一位是平阳王府的庄娘子;另一位定的是太常卿家的许六娘。
如今良娣人选已定,不日便有礼官携圣旨前往凉州迎庄良娣入东宫。“从前他唤阿姝,如今庄姝被选为良娣,栾昉不敢没了规矩,便改口称其为庄良娣。
孙氏与栾蘅一时愣怔,二人对视一眼,又转头看向栾昉。
“是……阿姝被选为良娣?”
“正是。”栾昉见阿娘与妹妹二人神情笑说,“我听闻后亦是不可置信。”
“阿姝姊姊被选为太子良娣。”栾蘅起初是呆愣,过后心中又有几分欣喜,可她不由想起下午所读的那封书信,信中提到阿姝姊姊她已答应彭郎君,开春两家便要议亲,如今圣上下旨要她入东宫,这可如何是好?
栾蘅便将这事说了出来,栾昉听后知道此事不容轻视,便道用过饭立即回东宫禀告殿下。
孙氏亦有事要同他商议。
“你十月成婚,府中住的院子也该翻新才是。”她原想待栾昉休沐回府之日再同他说,谁知他突然要去江南。
“阿娘做主便是。”栾昉提及此事语气颇为平淡。
孙氏知他对这桩婚姻并不不上心,可这是父命之母,二郎做不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