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玉良缘(134)+番外

作者: 海月火玉 阅读记录

霍令仪看着绣篓里的香囊,有些惧怕自己带任何东西给父亲会让他陷入危险。

思虑再三,决定只给父亲写信。

*

翌日一早,正是端午佳节。

段叔在今日启程回南方。

霍令仪和霍珣打算一起将段叔送出城。

一大清早用过早膳后,冯衿便让孙妈妈将兰汤端上来,提前给他们浴兰汤,配彩绳,行端午驱邪避瘟之礼。

冯衿用艾草蘸取兰汤,扫过他们的双手、额间、脖颈,为他们偶佩戴上自己亲手编制的彩绳,再在额间点雄黄。

冯衿发现霍令仪不知何时佩戴上了一对红玛瑙耳环,便问:“何时穿的耳?”

霍令仪下意识摸上耳垂:“昨天让喜鹊帮我穿的。”

冯衿摸着她的耳朵问她:“还疼吗?”

霍令仪挽着她撒娇道:“打的时候疼死了。现在好些,但摸一下就疼。”

冯衿颇为无奈:“穿耳是这样的,养个三四天就好,记得不可湿水,回来后到我屋里找我,我替你抹些药膏。”

霍令仪笑逐颜开道:“娘最好了!”

冯衿给两个孩子系上自己做的香囊,随后将他们送出府门。

冯衿知道他们送段叔出城打的什么如意算盘,阻拦是无法阻拦的,也没必要阻拦。

她看着翻身上马的姐弟二人,沉声叮嘱道:“阿珣,你们若要去江边看龙舟竞渡,一定要保护好你姐姐,寸步不离。”

霍珣拍着胸脯保证道:“母亲放心,儿子一定保护好阿姐。”

冯衿转头又看向穿着罗裙带上帷帽的霍令仪,她最担心的人其实就是霍令仪,这个女儿在家听话,出了门就会撒开蹄子乱跑乱闯祸。

她沉着脸嘱咐她:“特别是你,霍令仪,勿要钻进人多的地方,也不许离开你弟弟,找个山坡远远看就行了。”

“放心吧母亲,再耽搁下去,我们还没将段叔送出城,竞渡就要结束了!”霍令仪面色着急,骑着的骏马似乎与主人心意相通,也在原地踏着步。

冯衿又是一番嘱咐过后,才让他们离去。

站在府门外,挥手目送他们姐弟和段叔离开。

孙妈妈扶着冯衿回府,安慰道:“夫人莫要太担心了,往年都平安,今年也会平平安安的。”

冯衿叹气道:“但愿如此。”

*

盛京都城依江河而建,瓯江就在城外二里地。

当天城门一开,百姓们早早出城,在沿岸寻找合适的位置观赛。

更有甚者,直接登上附近的山头,亦可居高临下俯瞰赛事。

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最适宜观赛的北城墙上,则被官员家眷、世家子弟们占领。

每年龙舟竞渡,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会组织队伍竞渡,与民同乐。

二十四司在端午前一日先赛一场,决出十二支龙舟队伍进入端午当天决赛。

今年因为南方水灾,户部牵头,与十二家商行谈成合作,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

十二支龙舟队各代表一家商行,赛后所有募捐而来的钱都会送去南方赈灾。

今年主持竞渡的户部尚书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

底下有人来报,在人群里看见圣上微服私访,把户部尚书吓得够呛,连忙派人静悄悄去打探圣上在何方,不可声张。

但无论他们在附近如何找,都找不到圣上的踪迹。

只因圣上被人引去了望江楼。

望江楼早在七八日前,靠江那面的所有雅间都被勋贵子弟们订满了。

三楼及以上的雅间,才能见瓯江。

而四楼的视野更为开阔,因此被抢破了头,甚至有叫卖到千金,也一套难求。

圣上被青山引进景王定下的四楼雅间。

雅间有侍从婢女在旁伺候,瓜果茶水一应俱全,桌上还备有一套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可谓贴心至极。

圣上撩袍坐在榻上,德海公公则在一旁伺候。

德海泡茶,先试过无毒,才为圣上倒茶:“皇上喝茶。”

圣上举杯,温度刚好,抿了一口,才开口问他:“你家主子呢?他知道朕今日微服私访,既然为朕准备了雅间,为何不亲自来见朕?”

青山恭敬道:“回圣上的话,景王与人有约,去赴约了。”

圣上搁下茶盏,笑道:“与谁?可是柳家那个丫头?今日巧借母后名义,将她传进宫里,这件事可瞒不了朕。”

圣上又问他:“他如今何在?”

青山知无不言:“应该是去了瓯江上游的起点处。”

“他去那儿做什么?”

青山答道:“殿下说,您一会便知。”

圣上转着扳指坐了会,便拿着望远镜走到窗边眺望。

望远镜下的百姓近在眼前,纤毫毕现,连稚童鼻子上挂着鼻涕都看得一清二楚。

小十七做事看起来毫无章法,叫人看不懂他,总要到揭开真相那日,才叫人明白他原来并非瞎胡闹。

他今日到底想做什么?

*

霍令仪和霍珣将段叔送出盛京后,快马加鞭赶回城中。

他们从城南回来,发现往日热闹繁华的街道空了一大半。

原来都往城北方向去了。

他们如往昔那样,先去城东冯府,与几位表兄汇合,再一同前往城北。

刚到府门,便见几位表亲准备出门。

往日同行有一位表兄冯漳,两位表弟冯涣与冯濛,但今日竟然多了一位小娘子冯汐君。

“衣衣!你今日与我们同行吗?”霍令仪率先下马,走上前来亲昵地拉住冯汐君的手。

她这个三表妹,往日里可是最不喜欢外出的,就算是被她们一众姐妹拉着去踏青,也总爱躲去人少处安静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