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89)+番外
那里有荷花可赏,比坐在凭栏处舒服多了。
荷花荷叶触手可及,霍令仪扶着围栏,探出半个身子摘了一朵初荷送给柳青骊,把柳青骊吓得够呛,死死抓住她的手腕,谨防她落水。
“你拿着,今日你这身装束适合捧荷花,观音捧莲,普度慈航。”
“那你呢?”
“我?我当然是观音座下的金童玉女啊。”霍令仪双手合十,盈盈一笑。
明眸善睐的红衣少女,与出尘脱俗的观音相比毫不逊色。
美人各有千秋,本就不能一概而论。
二人趴在栏杆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临近端午,天气也越发炎热。
午后蝉鸣聒噪,水廊临近池塘,蛙鸣阵阵,令人昏昏欲睡。
霍令仪已经听不进柳青骊跟她讲话了,神思渐远,托腮眯眼,半梦半醒地打瞌睡。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越少珩和孟玄朗同时搁下了画笔。
他们二人在同一张桌,同一个视角,画同样的人,笔下的人物,形神却有几分不同。
孟玄朗自认画技出众,但与越少珩相比,哪怕仅有细微的差距,他也可以体会到当中巨大的差别,那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实在逊色太多。
“竟不知殿下的画技一绝,有当世画坛圣手冯公的风采,与殿下相比,亮怀真是惭愧。”
越少珩走到一旁盥洗,沉声道:“无妨,冯公是本王恩师。”
孟玄朗恍然大悟:“原来殿下是冯公的学生,失敬失敬。”
越少珩擦干净手,懒懒抬眸赏了他一眼,目光中幽幽闪着洞若观火的掌控感:“本王知道,你拜在冯公儿子,冯止学士的门下,真说起来,咱们也算有些缘分。”
孟玄朗知道越少珩招揽自己前,肯定都查过自己的身份来历,自己在他眼里,已无任何秘密,但他坦荡,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而没什么好害怕的。
“能与殿下有这样的缘分,实乃三生有幸。”
越少珩把目光落到二人的画作上,说:“我与你交换一二。”
孟玄朗诧异:“为何?”
越少珩扭头扫了一眼水廊下眯着眼睛瞌睡的霍令仪,此人无知无觉,迟钝堪比乌龟。
他无奈地叹息道:“不想被人嫌弃。”
孟玄朗:谁这么没有眼光?
第41章 猜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从丹青阁出来,已经过了午时。
越少珩邀请她们二人去附近的茶楼用飨,霍令仪却摇头拒绝了:“我们偷溜出来的,马车还留在东坊的一家琴行前,青骊家里看得严,我们不好再逗留。”
正好江野牵了一辆马车过来,越少珩示意道:“街市人多,我送你们过去。”
“多谢王爷。”霍令仪也不与他客气,拉着柳青骊上了马车。
不多会功夫,马车停在了东坊市一条街巷外面。
车上跳下来两个妙龄少女,一红一蓝,红色张扬如牡丹,蓝色静雅似玉兰。
二人脚步匆匆地往街巷里面跑去,还未跑几步,红衣少女去而复返。
车窗上的竹帘被人挑起,晃眼的日光射入车内。
越少珩侧过身子,手臂搭在窗台上,隔窗与下面仰头的霍令仪对视,他半垂着眸,语气懒散地问道:“有何贵干?”
霍令仪垫着脚往车里探去,显然她想说话的人不是他。
意识到这点,越少珩的表情便有些许凝固。
直到看到孟玄朗也出现在车窗内,霍令仪才开口对他们二人说道:“今日有劳二位替我们作画,还未来得及酬谢你们,不如下次我做东,邀你们二人……踏青如何?亮怀不是说平日里喜欢垂钓吗?北苑马场那边恰好有个鱼塘,钓上鱼来,还有厨子帮忙做鱼羹,你们觉得如何?”
越少珩刚想开口,霍令仪似是早有预料那般,先声夺人堵住了他的嘴:“殿下要是不想去,那我单独邀请亮怀就是了。”
越少珩:……
孟玄朗浅笑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霍令仪隔着越少珩与车
里的孟玄朗聊得火热:“不行,必须要谢的,你给我的画很好看,要不下回,你再教我作画吧?”
竹帘猛地被人落下,隔绝了她与孟玄朗的视野,只听见一声低喝:“江野。”
“在。”
“走了!”
这音调听着就不对劲,江野回头觑了眼呆愣站在原地的霍令仪,不由抿唇偷笑。
长鞭一甩,骏马蹄疾。
马车走得急,险些把车里没抓稳的孟玄朗甩出去。
他扶着把手坐好,忽然听闻越少珩冷不丁的喊他:“亮怀?”
孟玄朗拱手应了声:“臣在。”
越少珩冷冷嗤了声,没再搭理他,闭上了眼睛养神。
孟玄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之前殿下对他都是“喂”,“哎”,“你”之类的,连全名都不一定喊,倒是他一直自谦在用。
也许殿下忽然记住了吧。
*
说好的邀约踏青,但如果没有越少珩这个中间人,始终无法成行。
她也曾试过去青衣巷偶遇,但可惜并不知道他住哪儿,也不知道他几时会出现。
而且那种三教九流之地,她一个姑娘家也不好常去。
与孟玄朗的联系就此断了线。
她也尝试给越少珩送过两回信,但都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此事暂时被搁置下来。
柳青骊倒是每日都会来教琴,霍令仪只是一时兴起,却没想到遇上了严师。
而且是个拥有两幅面孔的老师。
不教琴时,是温柔可人的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