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91)+番外
她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心里压着事,她不是霍令仪那种爱跟人吐露心声之人,她不好过问,还是让霍令仪这个同龄人帮她。
霍令仪不是第一次见柳青骊落泪。
两次落泪的契机,都是在别人对她施与善意的时
候。
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小恩小惠,却可以让她卸下心防露出脆弱,那可真是大事不妙。
霍令仪坐到柳青骊身边,与冯衿一左一右将她围住,感慨道:“青骊就是这样多愁善感,一点点好就可以感动到落泪,往后真的要擦亮眼睛看男人,不可轻易被男人哄骗。”
她这番历经风霜一般的过来人语气,让冯衿多看了她一眼,她意味深长地问道:“令仪长大了,竟然懂这些了。你被哪个小郎君骗过,跟娘说说。”
霍令仪哼了一声:“没有人骗我,我是那种笨蛋吗。”
冯衿哄道:“咱们家令仪机灵得很,怎么会被骗呢,快告诉娘,最近认识了谁家的公子,娘给你分析一二?”
霍令仪此时还斩钉截铁:“没有。”
冯衿摇着扇子笑眯眯地靠着美人榻的扶手上,示意自己的婢女把东西拿上来。
“那这是谁给你们二人画的画像啊?”
“娘,你怎么乱看别人的东西!”霍令仪一个鲤鱼打挺从榻上蹦起,把画卷从婢女手里抢了过来。
那两幅画画好以后,她让丹青阁找工匠裱好了再给他们送来。
说是三五日的功夫,却没明说是哪一天。
她将此事抛诸脑后,却没想到被冯衿拦截了下来。
冯衿话里有话:“我哪儿知道是我的画还是你的画,都是丹青阁送来的。只是你们两个人的画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是画里的东西见不得人,还是画的那个人见不得人?”
冯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就浸泡在各类名家大作之中,鉴赏能力不俗。
丹青阁里的丹青手,都是些什么水平,她了如指掌。
送来的那两幅画,显然并不出自丹青阁的那几位画手。
两幅画作,各有千秋,但有一幅画的画风笔触格外眼熟,有她父亲年轻时的风范。
由此她可断定,其中这人是她父亲的学生。
可……是谁呢?
“就是丹青阁的画手,我与青骊一见如故,早就亲如姐妹,画一幅画罢了,娘你想去哪里了?青骊,跟我回屋去,咱们不跟她聊了。”
霍令仪莫名心虚起来,二话不说就拉着柳青骊跑了,留下冯衿满脸无奈的坐在原地。
第42章 比较他们眼中的她们
平湖居。
正在屋里洒扫的喜鹊被忽然闯入的两个人吓了一跳,她放下擦布,走出净室,就看到霍令仪和柳青骊携手回来的身影。
霍令仪抱着两卷画轴,要在红木桌前铺开赏画,喜鹊赶紧凑过去帮忙。
两幅画作,出自两个人之手,霍令仪特意叮嘱过掌柜,用绫布颜色做区分,就以他们那日穿的衣服颜色为准。
孟玄朗画的用青色,越少珩的则用红色。
如今两幅画平铺在桌上,难免拿来对比。
柳青骊试探着问她:“令仪觉得谁画得好?”
她想知道令仪对景王是怎样的心思。
霍令仪的目光落在两幅画上。
她虽然并不擅长书画,但不代表她完全不懂欣赏,毕竟耳濡目染,总会养出一双慧眼。
作画讲究形神合一,大部分人能做到形似,若能做到神似,就算画工普通,也会生动传神。
眼前的两幅画,就笔触而言,都十分出色,难分高下,但她更偏好青色这幅。
原因无他,把她画得惟妙惟肖,仿佛在揽镜自照。
甚至她可以透过画纸,以他的视角看到那日在水廊下的美人美景。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霍令仪不便拉踩任何人,只好说道:“景王画的你好看,孟玄朗画的我好看,总之,是各花入各眼,我觉得都不错。”
柳青骊一时无法定夺,霍令仪到底是恭维,还是说的真话。
因为在她眼里,两幅画差距实在不大。
可不论说的是恭维还是真话,她都把自己和景王划出了楚河汉界,还表明了自己对另一个人有意。
柳青骊眼里闪过复杂情绪,看来那日的偶遇并非真偶遇。
霍令仪有意撮合她和景王,而令仪心中所属则是孟玄朗。
而且各花入各眼,也有两重意思。
除了她们赏画的偏好,更有他们投射的情意。
画中人,就是他们眼中的她们。
曲以寄情,歌以咏志,画以写意。
但一人的看法总是容易偏颇,她又转头去问屋中第三人的看法。
“喜鹊,你觉得哪幅图画的你家小姐最好?”
喜鹊看向自家小姐,霍令仪也很好奇别人的看法,于是点头示意她来看。
“反正你不知道哪幅是谁画的,你最公道。”
“那喜鹊就献丑了,说错二位小姐也莫怪。”
喜鹊仔细对比两幅画后,沉吟片刻后说道:“喜鹊以为,确实如我家小姐所说,一幅把小姐画得好看,一幅把柳小姐画得好看,两位公子都把自己的情意画进了画中。”
柳青骊眉心一跳,问道:“哪幅画得令仪好看?”
喜鹊指了指左边的:“这幅青色绫布的,画得很细致,可以说分毫不差,他都注意到小姐你脖子上有颗痣,可见平日里一定时时注意小姐,观察小姐。”
柳青骊侧头,凝眸一看,果不其然。
霍令仪抚摸上自己的脖子处,她记得确实是有一颗痣。
再看红色那幅图里的自己,脖子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