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125)
也不知道有啥好笑的。
摇摇头,叶藤转头就去找崔家人,让他们签了雇佣文书。
崔家人根本没管文书上都写了啥,就是叶藤一字一句地念,他们也没怎么听。
叶藤这边还没念完呢,他们那边已经急吼吼地摁完手印了。
也就崔小丫在上面歪歪扭扭地签了自己的名字。
叶藤看过后,再次提起让崔家几人学识字的事情。
结果仍然遭到了无视。
叶藤也没强求,处理完文书的事情,她便开始清点明天要售卖的东西。
银杏树叶发簪他们经过昨夜的赶工,到现在已经做出来了八十多支。
还剩余小半藤筐的银杏树叶花,上面的红字已经绣好。
本来崔老汉看到花朵有剩余还想继续打磨细木棍,但是叶藤没让。
她已经让崔叶氏捏了样式更加繁复的发簪簪体,若是烧制得品相不错,配上花朵后,还能将价格再提升一个档次。
其次便是崔小丫负责的粉笔。
由于后面收的鸡蛋她全孵小鸡去了,积攒的蛋壳并不多。
小丫头忙活了大半天,只做出来二十来根。
倒是外形意外地笔直且一致。
叶藤问过后才知道,小丫头聪明得很,她是将粘稠的浆糊塞进细小的竹筒里成型后再小心地推出来,然后再用竹刀切断。
被叶藤问
及不怕黏在竹筒内壁上推不出来时,小丫头还得意地交代自己的小妙招。
“阿奶帮我将竹筒浸过油啦。”
夸过小丫头后,叶藤便让她将粉笔端到烧陶的土包那里去。
只靠自然风干的话,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再来,便是与粉笔配套的小黑板。
这个也是崔老汉所作。
叶藤给的A3纸张大小,让崔老汉像做现代画框那样,中间的木板轻薄并上了黑漆,外边有个稍厚的边框。
当然,为了保证方便携带,后面加了固定杆与支架。
顶上还特意掏了个圆柱形暗孔,专门用于盛放粉笔。
这小黑板的成品一出来,崔小丫、柳芳娘与崔田就各要了一个。
到后来连秦贺武都拿了一个去用。
发簪与粉笔加黑板套装便是叶藤明日主要销售的商品。
至于崔叶氏土包里烧的东西,泥胚虽已经捏好,今天还得晾一天,明日才能开烧,只能晚一天,到大年初四再去卖。
将待售商品清点完,叶藤又顺手将明日摆摊需要用到的东西提前整理好,便招呼众人早早地睡下了。
翌日,在竹溪村村民尚在睡梦中时,叶藤他们已经拉着大板车朝嘉元县出发了。
这次仍旧是柳芳娘赶骡子,车上坐着叶藤与秦贺武,两个小朋友此刻还在小车厢里呼呼大睡。
崔家两老从叶藤手中接过金贵的姜块后,便彻底没了旁的兴致,一门心思地开始了大宣朝的姜块培植大业。
崔叶氏与崔松、崔柏今天还要烧陶,也没去。
至于冯蜀锦嘛,自然是要负责看着叶藤的孵化箱。
就算要升级孵化箱,也得等崔叶氏这次烧陶完成之后了。
崔田昨天就被叶藤给派出去了,谁也不知道去干嘛了。
但大家也没多问,只是担心叶藤与柳芳娘两个女子会受欺负,便让秦贺武也跟着了。
对此,秦贺武自然没有异议。
就在叶藤他们这辆大板车逐渐接近嘉元县的南城门时,另有一路车队也接近了嘉元县的北城门。
马车上悬挂的,赫然是南益王府的标志。
第61章
县城卖货(一)南益王早些年有王……
南益王早些年有王妃相陪,后来有大儿子陪着,就从没过过这么孤苦的年。
既然今年皇帝侄子免了他进京敬拜的差事,他也不愿意独自待在冷清的王府中过完整个年。
大年初一他就带着管家与若干护卫往嘉元县来了。
既能瞧瞧自己的属地,也能看看他小儿子到底干嘛去了。
连过年都不回!
嗯……顺便再躲躲债主。
一举三得!
南益王府坐落在利州州府县城利章县中,紧邻嘉元县。
若是快马加鞭,四、五个时辰可到。
例如当初的秦贺武,便是朝发夕至。
但是南益王一把年纪了,经不起马车的折腾,便走得慢了许多。
再加上他一路微服视察利章县民情,走得就更慢了。
即使他夜间没有浪费时间宿在客舍休息,而是躺在马车上让护卫轮换赶车,也才在大年初三到达嘉元县。
因是微服出巡,南益王进了县城后并未去嘉元县县衙,而是自行找客舍落脚。
然后南益王自个儿进房间补觉,派管家想法子去联络秦贺武。
就在南益王府的管家秦林先站在嘉元县的大街上茫然四顾时,叶藤一行也已经经南城门进入了嘉元县。
但是她却没有第一时间往集市而去,反而是去了她上次买纸笔的书肆。
当时招待她的伙计还记得叶藤,一见到人便热情地招呼了上来。
“小哥记性好!”叶藤赞了一声,跟着伙计跨入门槛,“小哥过年也没歇着啊?”
“这书肆是我们自家产业,哪里歇得住哦。”
伙计应了一声,便问道:
“叶小娘子还是来买纸么?看您过年还来照顾小店生意,我可以给您打个折。”
叶藤却没有应这个话,反而问掌柜的可在。
“这……”书肆掌柜是他大伯,正在家中招待客人,轻易不可能过来。
叶藤见伙计神情,没有多说,而是让跟在她身后的崔小丫直接在伙计面前支起黑板,用粉笔在上面默写三字经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