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只破碗(235)
这小丫头不声不响地,居然从崔田与冯蜀锦所使用的简易铅笔中受到启发,联系她做粉笔的过程,将铅笔给捣鼓出来了。
叶藤图省事直接削出一根细木炭裹着厚厚的麻布使用。
小丫头则是将木炭磨成粉,像做粉笔那样加入少许面粉与秦贺武用山鼠皮熬的胶做成铅笔芯。还央求崔叶氏帮她做了铅笔的瓷质外壳。
最后用棉布缠住铅笔芯塞进瓷质笔杆里就齐活了。
这款铅笔,连叶藤看了都动心不已,更别提书肆的掌柜了,其见之心喜后,竟然直接与崔小丫这个小娃娃签了文书。
那时,将崔小丫给得意的!
崔家人更是有一个算一个,都惊讶得合不拢嘴。
书肆掌柜看在叶藤的面上,在市面上出现了仿制铅笔后,也没断了崔小丫这边的订单。
如此多的事情要兼顾,叶藤人都忙瘦了。
将秦贺武给心疼的,首次强硬地要求叶藤随他一块回南益王府。
叶藤当时就爽快地答应了。
她这段时间之所以这么忙,就是要将竹溪村这边事情安排妥当后,好去南益王府那边亲自坐镇。
南益王府的产业,要扭亏转盈,还真是个大工程,不亲自盯着她可不放心。
另一边,南益王跟叶藤重申了“抢购话本”的乐趣后,便带着常九志一起,往嘉元县城跑。
哪怕这些天已经看了多次,然而路上所见之景象仍旧让南益王震惊不已。
其实,他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往县城跑,便是为了看这路上的景象。
第118章
启程前往南益王府首先便是竹溪村……
首先便是竹溪村内部。
一个小小的竹溪村,内里的忙碌堪比小蜜蜂,却井然有序,一点不显得杂乱。
即使叶藤这边又是围养鸡场,又是同步建玻璃窑、玻璃工坊的,甚至还再筹备建个泡菜、腌菜工坊与头花工坊。
也不知道叶藤都是从哪里发掘的人才,各处工地上的主事人都能将繁杂的事与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另外,这么多的工地,每日要转运的建材、原材料何止万千,可竹溪村,居然能凭借着平整的砖石路,不管是什么物资,都转运得飞快。
当又有一个小孩子欢快地推着满车的菜蔬呼啸着与南益王迎面交错时,南益王扭过头看了许久。
“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他上次留在竹溪村时,叶藤说过的话。
那时即使有叶藤亲自的解释,他仍旧不是很明白。
这次,他好似明白了一些。
若是竹溪村的路,还是坑洼的泥土路,那么刚刚那一车菜蔬,就必须用到一个壮年劳力,速度还不可能这么快。
回过头,南益王继续走在竹溪村的砖石路面上。
他已经走到了竹溪村村民聚居之地的核心,此时却根本看不到几个村民,只能偶尔见到几个小屁孩跑进跑出地给自家养的家畜喂食。
若是在其他地方见到这样的景象,南益王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怀疑此地是不是出了大灾难导致十室九空。
可在竹溪村见到此景,南益王反而显得极为高兴。
他知道村民们都去了哪里。
壮年劳力大半都被他们的村长组织起来,投进了叶藤的那几个工地上做工。
另有小半劳力则是下地种田。虽说他们几乎全员都聘请了隔壁村的人帮着下地种田,自家人也不可能一个不下地。
另有少数木工活不错的,则是在崔家前院做弯木柄(叶藤卖的耳机部件)。
再有,就是那个动画片放映的活,如今竹溪村几乎人人都会,由于报酬高活还轻省,薛村长便将全村劳力分了组,轮换着来挣这个快钱。
而村里的媳妇与大姑娘们,其中针线活好的进了头花坊,虽说作坊还没建好,但并不耽误她们做针线活,如今暂时在崔家原来的那间主屋里面做事,据说自从搞了个什么流水线模式后,产出效益极为惊人。
另外一些不怎么擅长针线活,但是手巧的妇人,则是聚在一起搓绳子(与陆家的生意之一),同时帮着做泥胚。工作场所仍旧是崔家的原主屋。
再有年纪稍大的老妇人,则是跟着崔大娘一起,负责村民的一日三餐,同时还能供应叶氏八铜店里面的酸菜、咸菜。
就连半大小孩,除了走路不利索的,连穿着开裆裤的都被崔小丫给安排了活。
最后,村子中那些牙都快掉没了的老人,则是跟着崔老汉一起,负责养鸡。
总之,说大不大,但说小绝对也没多小的竹溪村,全村上上下下,所有能动的人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活。
南益王过年那几天,尚能看到有些村民身上的衣服补丁叠补丁,如今再看,就是小孩子,身上穿的也都是新衣,补丁已经很难瞧见了。
“若是我大宣子民,都能如竹溪村这样就好喽!”南益王不止一次这么感叹过。
常九志见自家王爷心情不错,便也顺着南益王的话说道:
“王爷的宏愿总有实现的那一天。属下听闻,这竹溪村周边的村子呀,好多也来了竹溪村找活干,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呢。”
南益王笑呵呵地直点头。
待出了竹溪村,南益王的劲头更足,马车的窗帘就没关上过,一直兴致勃勃地看着外面不一样的修路队伍。
其他地方修路,工地上无不是弥漫着愁苦的阴云,没有半点笑颜不说,若是没有差役甩着皮鞭在旁威慑,那修路的进度就会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可这里,他居然能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听到欢快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