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一只破碗(35)

作者: 鲜鱼糊汤粉儿 阅读记录

“哦?”

“尤其是在用新的器具时,必须小心尝试陶罐距离火堆的距离,或者小心控制火候的大小。要将陶罐里面的蒜水混合物煮到刚刚有小水泡出现的程度,而且,要维持住这个温……嗯……热度。”

“绝对绝对不能将水煮开了。”

施洛成听前面那一段还没什么,到这里就不解上了。

他虽然没有亲自烧过热水,但是多少也见仆从们烧过。

罐子的口都被封住了,哪里还能看到里面的水有没有冒小泡泡?

不过他抬头看一眼那边几个男人的动作,瞬间明白了过来。

难怪他们之前特意强调,需要两个一模一样的陶罐。

此时,两个陶罐被摆在相同的位置。只是其中一个接了细竹筒,另一个已提前将小口扩大了。

三个男人,就有一个人专门盯着那个大口陶罐。

“这倒是个好法子,同样的陶罐装差不多的水,然后放在相同的地方,里面的热度确实差不多,可以相互参照。”

想到这里,施洛成不禁就想到了刚刚离开的南益王府二公子秦贺武。

“那也是个喜欢钻研这类奇淫技巧的主,和这妇人说不定

能聊到一处去。”

被自己的突发奇想雷得不轻的施洛成哆嗦了一下,便听到一声惊呼。

“成了!”

施洛成当即走了过去,不过没走两步他就忍不住以袖掩鼻。

这蒜味!

“你说的药,就是这个?”施洛成盯着小罐子里面的黄色油状物,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能不能治瘟疫他不知道,但是一定能熏死人!

好几个衙役也围了上来,他们的神情比施洛成还要不可置信。

虽说这熬药的法子稀奇古怪了点儿,但是再怎么说不也是蒜?

尤其是这味道!

蒜,他们可一点儿不陌生,炒菜什么的放一点还挺香,放粮食里面也能防虫。

可谁听过吃这东西能治病了?

还是那么恐怖,连他们嘉元县的大夫们合力都难以根治的瘟疫!

吃蒜能治?

他们怎么就那么不相信呢!

叶藤当然看得出这些人的心思,不过她并不担心,只要试过,他们自然会信。

然而不待叶藤开口,崔老汉就急了,大着胆子开口:

“这药真的能治瘟疫,我家……”

“我家祖上传下来的秘方,大人还未试过,怎可轻易下结论?”

叶藤赶在崔老汉说出更多信息前,抢过了话头。

直到叶藤话落,崔老汉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顿时背上全是冷汗!

自己刚刚差点闯了大祸!

他差点就吐噜嘴地将他们家小丫得过瘟疫以及他们也是流民的事情暴露出来了。

崔老汉连忙低头做事,再不敢多言。

施洛成倒是没发现崔老汉的异状。

听完叶藤的话,他也就没有迟疑,当即吩咐一位衙役拿着小罐子去南城门那里试试。

“大人。”叶藤暂时叫住衙役,转身面对施洛成,建议道:

“为确认疗效,还请大人让这位试药人单独待在一个透气暖和的地方休息。”

流民们的病因是受寒,若是不能保证温暖,她给上青霉素都不会有效果。

“既然是这妇人提供的方子,便暂且按她的吩咐行事,抽调一位大夫陪同在旁,随时查看情况。”

“是。”衙役抱着罐子,专门到边上灌了一碗热茶水,这才跑了出去。

热茶的味道扩散出来后,叶藤眸光微闪,又很快恢复了沉静。

崔老汉他们就不行了。

这味道!

不就是一路上,阿藤每顿都要他们喝的那什么姜茶么!!

这!

这东西原来是衙门里面的东西??

难怪他们没见过。

可……阿藤怎么会有这东西呢?

好在他们多少知道这里不是普通的地方,只是相互之间交换了一个惊异的神情后,又继续手里的事情。

殊不知,这一切全落在了嘉元县县令施洛成的眼中。

他不由得又多看了这四人几眼。

姜,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东西。

不仅仅是因为其价比黄金,还因为它在大宣朝极为罕见。

如今除了皇室,也就少数几个大家族有。

即使是他,也是在南益王府的二公子特意赐下时,才知道的。

据说其熬煮的汤水能预防瘟疫。

且就这几日的情况来看,此话不假。

若非有这个前提,嘉元县的那些大夫、衙役们,可不会乖乖往南城门处跑。

施洛成已经打定主意,事后要好好查一查这四人的来历。

要等大蒜素的效果显现出来,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施洛成再怎么说,也是一县的父母官,政务不少,不可能一直等在这里。

在觉得叶藤几人来历不凡之后,他其实对这所谓的大蒜素的疗效已经信任了八成,便吩咐衙役先去菜市场采购几框蒜回来,再多搭几个台子,一块“熬药”。

直到他离开,也没有问叶藤,为何不去南城门,非要在县衙“熬药”。

叶藤也不急,县令不问,她也没说。

站累了便自行走到花坛边坐下。

特别坦然地带着崔老汉等人一块,在县衙蹭了一顿午饭。

对于在县衙里面当值的小吏、衙役们来说,可别提有多纳罕了。

不怕官府的人,他们不是没见过。

可那都是什么人?

不是身有功名就是达官贵人之后。

真就没见过一平平常常的妇人能在县衙这种地方怡然自得的。

而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熏得他们一身味儿的蒜油,居然还真的能治瘟疫!!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