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219)
时间也是比较紧的,课本又不够,有学习资料的知青同志自然是不愿意分享出来的。
可也有愿意分享的,每天就让人轮流把资料抄写在黑板上,知青们快速的抄写着,珍惜着这些机会。
人家不愿意分享也正常,愿意分享的同志大家也感谢的。
只是时间太紧迫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先抓紧学习。
大家还互相帮助,有的同学有薄弱的地方,也有的同学有擅长的地方,互相辅导。
也有知青轮流当老师,分享自己擅长科目的知识。
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大家的关系也越发的融洽起来。
随着考试的时间一点点的推进,大家甚至开始熬夜苦读。
这是十多年来的头一次机会,谁都想努力一把。
周苋也在其中,葛桂芬心疼闺女天天早出晚归的,就杀了只鸡炖汤给闺女补补身体,还不许家里的孩子大声吵闹,怕打扰她学习。
除了周苋,王雪梅也参加了高考,她原本是有些犹豫的,她的顾虑很多,都被葛桂芬一句话给打断了。
“考,为啥不考,考上了咱家就有两个大学生了,考上了依依有个大学生的妈,多光荣的事情啊。”
家里人都支持她参加高考,有机会不考那不是
傻嘛。
听说大学生上学国家还给发钱,毕业就分配工作,有些好事,干嘛不考。
其他社员担心家里的知青儿媳或者是知青女婿考上大学就跑了,心里有顾虑,他们家又不担心这个。
老三媳妇一看就不是那种有花花肠子的人,葛桂芬同志之前都敢把家里的粮食交给她管,对她十分放心,自然不怕她考上大学就丢下男人孩子跑了。
“依依也大了,直接送去上学好了,反正在学校有老师看着,再说了,学校不是有那啥寒暑假,你那会儿再回来呗。”
王雪梅看着给她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婆婆,心里很是感动,她自然也是知道的,别人家都是严防死守的,生怕考上跑了就不回来了。
有些知青都闹到公社那边去了,最后领导出面,让没有领结婚证知青和社员补领了结婚证,又让知青写了保证书,不耽误他们考大学,但也不能因此抛妻弃子或者抛夫弃子。
这保证书就留在公社,要是以后敢这么做,上学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学校去,上班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单位去。
反正以后是别想发展了,不管是学校还是单位都不会留着有这么大污点的人。
可婆婆不仅劝她去高考,也没让她签那个什么保证书。
不过她还是和周守军补领了结婚证,乡下人都不大重视这个,他们觉得有过大队的社员见证,夫妻对着主席同志的画像宣誓,就是结婚了。
她和小姑子周苋一起复习,有不会的还能一起讨论,小姑子的基础比她扎实一些,有些地方还是小姑子教她的。
婆婆炖鸡汤,也会分给她一只鸡腿。
用婆婆的话来说,都是要用脑子的事情,多补补才能有劲头学习。
鸡杀了一只,后面都是吃的鹌鹑汤,隔壁菊花大队不下蛋的鹌鹑会卖出去,个小也是肉啊,就当塞个牙缝了。
葛桂芬为了给家里两个高考生补身体,可是下了老本了,炖鹌鹑炒鹌鹑,鹌鹑蛋也没少做,家里天天闻到肉味,吃饭的时候却一点儿肉星子都不见。
一问全给小姑子和老三媳妇吃了。
葛桂芬直接放话,谁要是不服气,也去参加高考,只要参加了,她就照这样给来一份。不参加高考就别瞎叨叨,老实吃野菜糊糊得了,她自己不也吃着呢。
谁也不敢接话,倒是小孩子们还是有固定的蛋羹吃的。
考试那天,何书记和客车司机商量了一下,专门跑一趟车把他们公社的考生给送到县城去。
百花公社的考生从客车上下来的时候,好多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不过也只是帮忙瞥了一眼,考场他们之前就来看过了,拿着准考证排着队进了考场。
等开考铃声想起的时候,大家都拿着笔在卷子上写了起来。
一连考了几天,出考场的时候,那根神经一松,有不少知青都病了。
还有人感慨,“幸亏考完才生病,我看考试的时候有人被抬了出去,都要吓死了。”
都到考场了还没能参加考试,大家都觉得有些可惜。
这么一想,公社这边还是很好的,又是拖拉机接他们过来学习,又是找客车送他们去考试。
他们的条件可是比其他公社的考生好太多了。
听说很多考生考完第一场出开就哭了,说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答题,连复习资料都没有。
总之什么样的情况都是有的,他们算是幸运的。
考完试,大家从考场出来的时候,还会讨论题目,回了大队之后,心反而平静下来了。
都交了试卷了,结果怎么样已经改变不了了。
可是活还是得继续干,这拿得都是工资啊。
倒是供销科这边的工作得重点交接一下,毕竟这里都是知青同志,其他地方就算知青同志考上大学离开了,可还有社员在的。
供销科都是知青,要是一下子都走了,还挺麻烦的。
“我觉得问题不大,就我们拿下的这些订单,现在看来,只要咱们厂子的质量稳定,就没什么问题,后续他们吃着好,肯定还会再继续下订单的。”卓雨开口道。
这个问题,何书记也是想过的,目前这些厂子的订单完全能够维持酱菜厂运作的,再说了,他们也不单单是酱菜,卤鹌鹑蛋的生产线也做得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