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她格外谨慎(328)+番外
这样的身世,容易令人自卑。若再让他听见一些背后嘲笑,那就更难养了。
小孩长大以后,才有强大的心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不是谁自小就能面对诱惑、仇恨、权势、富贵、嘲讽,不为所动。
在傅娇宜看来,在他们成长起来之前,尽力避免这些接触是最好的。
等他们长大以后,是否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傅娇宜并不能预料。
但不论如何,长大以后的人生,他们自己决定。
在此之前,她会尽力教导他们。
一是因为陛下托付,二是为太后娘娘少一些麻烦。
陛下给了她荣华尊贵的地位,太后娘娘救了她的性命。
傅娇宜希望自己也能为帝后略尽绵薄之力。
此去避暑山庄,养崽种花,远离纷争,也是怡然自乐。
“主子,您这是在看什么呢?”福儿关心道。
傅娇宜收回视线,放下手中的帘子,浅浅笑道:“没什么。我想避暑山庄的花,应该都开了。”
她在看她以前的路。
而今启程,前路漫漫亦灿烂。
第276章
哪有第一天就动手的
八月初,东川侯父子及部分西南将士,抵达京城。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
礼部尚书段朗原作为朝廷代表,领着一众礼部属官在城门前迎接西南将领。
“侯爷与诸位将领远道而来,辛苦了。太后娘娘特意命本官在此恭迎,侯爷与董小将军,请随本官一起入宫觐见吧。”段朗原满脸笑容。
东川侯心中警惕,但脸上笑容热络,与段朗原客套寒暄了几句,便带着儿子一道入宫拜见皇帝和太后娘娘。
他心中已经做好准备,若太后要给他一个京官,将他留在京城,他就去找薛家帮忙。
薛党在朝中颇有势力,再加上他们董家的人一起上书……
他在西南领军多年,此次又有战功,太后若要排除异己,打压功臣,朝中大臣也不会任由她一人妄为。
东川侯在心底想了许多,还特意打了腹稿,如何委婉拒绝明升暗降的京官之职。
但都没用上。
太后和皇帝只是夸了他们数句,仿佛走一个过场,让他们准备参加三日后的庆典,便没了。
东川侯依旧警惕,并没有掉以轻心。
出了皇宫,东川侯带着儿子回到京城的董家别院。
董家的侯府虽在西南,但在京城也置办了别院。留守管事早早清扫的焕然一新,迎接两位主子。
“爹,你不是说太后把我们召回来,是要对您明升暗降,给一个闲职吗?这太后什么也没说啊,还对我们大肆夸奖。”董维不解问道。
这一路,从西南到京城,沿途州府官员皆是将他们父子奉为座上宾。
东川侯对这一次入京十分小心防备,但董维实实在在第一次体会到这种风光,他整个人飘飘然,觉得他爹未免过于杞人忧天。
“我们今天刚回来,哪有第一天就动手的。估计就是这两天的事,算了,这种事和你说也没用,你下去吧。”东川侯摆摆手。
董维心想,他爹未免过于胆小了。
太后他今日也见过了,虽然隔着珠帘,但听声音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子……
算起来太后今年不过二十多岁,他爹却如临大敌,至于吗?
“那您慢慢琢磨,儿子下去了。”董维恭敬道。
他以前来过几趟京城,对京城的繁华念念不忘。
若非为了接手他爹的董家军,他真想留在京城。
在西南每天都待在军营里,每月才能出来几天。这种生活,真不知道什么人喜欢,反正他不喜欢。
当年岑家投敌后,一半的旧岑系将门,和董家一起投靠朝廷,以董家马首是瞻,成了董系将门。
这些将门有不少晚辈在京城。
早早准备给董维接风。
作为董家嫡长子,董家军下一任接班人,自是不缺拥趸。
当日下午,这些和董维同龄的小辈们,便在京城第一酒楼,为他接风洗尘。
……
京城,第一酒楼。
“董兄,你真厉害。听说董家军连打胜仗,太后娘娘和朝堂诸公,特意让你和东川侯回来参加庆典,这叫什么?这就是看重啊!”
“对啊对啊,我听我叔父说,朝中许多大臣都在私下议论,太后娘娘可能是要拉拢你们!太后和薛家向来不对付,看来还要倚仗你们呢。”
“我们只能在家混吃等死,但董兄却是战场上的英雄,再过三日,董兄就要参加庆典,全京城的百姓们都为你欢呼,我家中堂妹还问你是否娶妻?真是羡煞旁人!”
几个狐朋狗友的吹捧,董维十分自得。
酒过三巡,气氛正酣。
正在此时,楼下大堂里传来一阵喧闹声,酒楼掌柜亲自相迎。
董维刚才进来的时候,也是这种待遇。掌柜恭恭敬敬将他们一行迎上来,还送了几坛美酒。
这是哪家勋贵子弟,和自己的待遇一样?
董维探身往楼下看。
他们坐在二楼包厢,窗户开着,低头就能看见楼下的场景。
几个年轻人,簇拥着一袭青衣的公子哥走了进来。
那公子哥一身华服,随身佩饰皆是珍品之物,一看就是勋贵世家的小辈。
十几个侍卫浩浩荡荡随行,排场极大。
“这是谁?”董维问道。他有点郁闷,自己刚才进门的排场,还是小了,一对比还被比下去了。
旁边一个小弟答道,“这是宁太后的兄长,宁家嫡长子。不过是有个当太后的妹妹的,所以别人捧着他。远不及董兄,战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