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她格外谨慎(329)+番外
“没错,身为勋贵子弟,他却去考什么秀才,真是一言难尽。”
大炎朝荫封的散官、爵位,都是虚衔。
没有正式授职,便可以参加科举。
宁珩在数月前,参加了童试,考官点为案首。今年是科举之年,八月有秋闱乡试,明年二月春闱会试。
如今京城里聚着不少准备参加乡试的书生。
楼下大堂就有数位秀才,纷纷和宁珩打招呼问好。
董维见他颇得人心的样子,皱眉问道,“他中了秀才?”
“是,他童试点了案首,一堆想要巴结宁家的读书人都在吹捧他……害,谁不知道考官因为他是太后的兄长,才给他这个成绩。不然凭他能考上?”
“他乡试必定落榜。乡试的考官,可是重臣担任,宁家顶多能买通一个州府官,但朝堂上还不是宁家一手遮天。”
科举是糊名制,照理说考官不会知道哪张是考生的试卷。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以前就有考生在考卷的文章中写某几个字,作为暗号。
所以,对于宁婉音兄长能考上秀才,还点为童试案首,不少人都觉得,是宁家暗中出了力。
他要真有这本事,怎么先帝时他不参加科举?
如今他妹妹执掌大权,他倒是冒出来了。
董维恍然,眼底闪过一丝鄙夷:“搞这些旁门左道,不如去战场,勋贵子弟,当什么秀才,也是丢人。”
“他是个病秧子,听说差点淹死,他要是上战场,估计要从马上摔下来,还怎么打仗?”
“宁太后指望不上自家兄弟,要不怎么到处拉拢将门?以前拉拢唐家,如今又对董兄与侯爷示好。”
“董兄是得胜归来的大将军,他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哪有董兄的本事上战场。”
几个兄弟七嘴八舌踩一捧一。在自家包厢里,也不虞话传了出去,被外人听见。
董维被夸的飘飘欲仙。他看了一眼宁家不成器的嫡长子,觉得在他的衬托对比之下,自己其实还是颇有大将之姿的。
楼下一行人,并没有上二楼包厢。
就在大堂里坐下了。
这些都是宁家的同龄小辈,因出了一个宁太后,他们皆是围着宁珩转悠。
宁珩平日里在家闭门读书,鲜少出门。
今日他特意去城门看西南将士归京,众人这才有机会见到他。
而宁珩见到一众家中兄弟,大方请他们来第一酒楼喝酒,大家都很高兴。
“平日难得见堂兄出门一趟,堂兄是去看东川侯父子吗?”一个堂弟问道。
如今不少人都在猜测,宁婉音想拉拢董家,才故意把封赏的荣耀,给了东川侯父子。
尤其是宁珩还特意去城门看热闹,似乎更验证了这一点。
宁珩一脸冷傲,眼中三分不屑,“当然不是。我是去看那些为西南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是大炎的英雄!至于董家父子……这种无用之将,看什么?”
他并没有刻意扬声说话,但因着他的出现,在场其他客人本就是压低声音窃窃私语。
随着他这中气十足的话音一落,整个大堂为之一静。
众食客看了看宁珩,又不约而同看向二楼某处包厢。
第277章
吵进大牢,可真刑
“宁公子,这董小将军就在楼上……”上菜的小二,呆愣了一下,好心提醒。
正主就在楼上呢,能听见。
宁珩却是毫不收敛,变本加厉,嗤笑一声:
“打仗他不行,吃喝玩乐他挺行。我妹妹就是知道,这父子俩离了西南,对西南战事也没任何影响,才特意叫他们回来。否则,此次大胜,最该来参加庆典的是郁松主帅,他才是首功。”
“西南离不开郁大帅,他是西南的定海神针,也只能找两个无关紧要的人回来凑数。”
“如今看来,我妹妹和朝堂诸公都是英明睿智的。董将军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恣意享乐,一叶知秋,难道西南战局还能指望这种人吗?”
几个宁家小辈都听懵了。
大哥啊!董家人就在这儿呢,你当面说他坏话,而且说的真难听!
众食客假装用膳实则都竖起耳朵悄悄听着,闻言皆震惊。
原来……
太后娘娘叫东川侯父子回来,不是因为他们劳苦功高,而是因为他们没用……
回来不会影响西南的战局。
而且朝堂诸公还同意了。
所以他们眼中,董家父子也没用?
嘶……
好像知道了一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难怪宁珩看不起董家父子。
但是你这么直接嘲讽人家,是不是未免过于嚣张了?
楼上的董维都快气炸了。
这病秧子说话实在难听!而且,至少我还打过仗呢,你连刀都拎不动,你凭什么看不起我?
“你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人,在这指点战事,可笑至极。”董维愤怒冷笑,站在二楼窗台和宁珩对线。
被人指着鼻子骂了,以他的性子,自不会装没听见。
宁珩气死人不偿命,淡定道:“饭菜好不好吃,难道你要亲自炒菜才能知道?看你们父子俩的战报就知道了……”
“你们董家军只负责接应,诸将拼死拼活,你们就在后面跟着。西南打了数月的战役,你们董家父子当过一次前锋军吗?”
前锋军是冲在最前面的。
董家军不是作为援军接应,就是负责对阵两侧的部分敌军,他们一次都没和对面主力军对上。
因为……
东川侯想要保存实力,减少损耗。
而郁松也知道,把一场战役的胜负压在东川侯身上,太过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