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雨迷迭(51)
她这话听着像开玩笑,然而心底是真切生出几分懊恼的。
自己最近的的确确在被比她聪明的人“解剖”:商庭樾总能无意戳中她的心事,而辛旎则是有意用职业技巧引导她讲出不为人道的心路历程。
“我虽然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多。其实每个手艺人的初衷都是埋头淬火炼金,没人愿意摒弃风骨将自己热爱的事业变成名利场上待价而沽的生意。”
“在我二十四岁之前,我没想过离开师傅的庇佑自立门户。因而当我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我迷茫了很久,而婳柔坊恰恰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
“因为我真的放弃不了花丝镶嵌。”
“也是缘分使然。”
说话人像是陷入了回忆的沼泽,脸上神情逐渐变得模糊。
“在一次旅途中,我偶然结识了詹雨佳。詹雨佳这个名字想必辛老师不会陌生,那是响当当的京派花丝镶嵌传承人之一。而她的师傅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杨锦莲。”
“在此之前,我对她们师徒一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当然,她对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那次偶遇后,我和她当下就决定合作创办一间不拘于传统制作工艺的手工坊。因为彼此于花丝镶嵌行业在未来的保护与传承上的核心观点是令人难以置信得不谋而合。”
辛旎点头,“放眼婳柔坊自创立以来的发展方向,我可以将你们共谋的这些观点理解为非遗技艺的革新么?”
她适时地提出疑问,巧妙将两人交流的话题引导至采访稿的重心部分。
“不敢说革新,只能算做出了一些自认为没错的改变。”
明婳的回答一如既往滴水不漏,场下的摄影立刻给她切了个近镜头。
“在国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制度下,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统治阶级所掌控。它用材昂贵,工艺复杂,算得上古代人的奢侈品。即使放在今天,其算不上亲民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费起的产品。”
“我国一直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用时代精神不断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1]。”
“这就意味着如果花丝镶嵌不能由贵族走向大众,这门传统手工业注定会由于迟迟得不到青年一代的守正创新,而成为束之高阁的新时代活化石。”
“那将是令人遗憾的瑰宝的殒落。”
辛旎不紧不慢地翻动资料,“纵观花丝镶嵌近几十年的复苏史,不难发现曾有过一个时期,铸造工艺批量产出的仿花丝效果产品因其价格低廉、粗制滥造给传统花丝制造业带来过不小的冲击。”
“是。”她不否认。
“这段沉痛的教训似乎在警示我们,肆意产业化、一味追求生产效率而降低花丝工艺制作成本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如此,我不禁发出疑问,明老板和您的团队在婳柔坊的经营中是如何找到这两者间的平衡点的?”
“说实话,我认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找到这个平衡点。”女人无奈地摊了摊手,“其实自创业伊始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如辛老师说的,这是一个根本避不开的现实桎梏。”
“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刚才讨论过的有关花丝镶嵌定义的问题,便很容易理解我的意思了。”
“为什么说花丝镶嵌工艺品的定价难以走下神坛?首先是金银珠宝的昂贵用料,再者是‘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的复杂工艺,往往一件产品的制作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价值决定价格,这就注定了传统的宫廷花丝镶嵌工艺品是不可能通过降价来拓展消费者层面的。”
辛旎点头,示意她继续。
“因而在我和詹雨佳的初始构想中,我们并不想将婳柔坊的品牌定性为市面上流行的仿古代宫廷制品。”
“一方面,这类工艺品的制作繁缛,定价高昂,非普通人可以承受。另一方面,仿古类工艺品的设计往往遵循传统,毫无新意,不仅不利于日常佩戴,也不再适合当今多元化的首饰市场。”
“所以「婳柔坊」品牌的创始宗旨就是新,尤其在产品设计上。我们需要新理念,新思维,甚至是新手法。旨在保留花丝镶嵌核心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形式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审美。”
“可这做起来太难了。”
明婳怅然地叹了口气,“我们缺人,尤其是与我和詹雨佳类似又不同的年轻人。后来我们三顾茅庐请到了当时川渝花丝界后起之秀柯昊川,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柯首席加入我们团队——”
“很幸运,他同意了。”
“就这样,我们三人开启了一条疯狂的创业之路。风格迥异,却目标一致,天南海北地凑到一起,也凑成了我们婳柔坊品牌最原始的雏型。”
女人嘴角扬起一抹弧度,像欣然又像触动。显而易见,那段奋斗的日子是她难以忘怀的美好经历。
真令人……嫉妒。
男人眼底温度持续走低,默默记住了柯昊川这个名字。
而明婳仍陷在回忆里,一点也没察觉自己正被某人黑暗的小心思攻击。
“最初,我们将婳柔坊品牌定调为轻奢快销,即「聚焦国潮,以非遗花丝镶嵌技艺演绎国风新篇章」。”
“这类作品造型简约,构思风格抽象,例如古风圈推崇的首饰头饰、与博物院博物馆联名推出的文创产品等,其型体、工序虽不如传统花丝镶嵌工艺品那般精美瑰丽,但我们研究销量后发现,年轻人对这类非典型传统手工艺制品的接受度尤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