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名著同人)[综名著]带着王爷做神探(234)+番外

作者: 大呱哈哈 阅读记录

潘文子虽未能进入一甲,但作为传胪,翰林院对他有些优待,无需考试便可入选庶吉士。

王仲先因同进士出身而感到羞愧,观政结束后,毫不犹豫地递了名刺去吏部,谋了个外任,前往广西担任县丞。

潘文子见男友离京,心中自然不舍,便也自请外放。他找到裘智,托了朱永贤的关系,最终得偿所愿,与王仲先一同前往广西任职。

二人定好了离京的日子,不少同年、朋友前来送别。

王仲先尽管已经和潘文子在一起了,但朱永贤依旧看他不顺眼,恨不得对方离开地球,直接前往火星,只可惜目前的科技无法满足他的心愿。

现在得知王仲先即将离京,朱永贤心里乐开了花。只是当着裘智的面,他不好表现得太过兴奋,以免显得自己太过小气。

裘智对老公的这点小心思了如指掌,于是提前与他报备:“王仲先和文子过几天就要去广西了,我明天去和他们告别。”

朱永贤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豪气道:“我和王仲先、潘文子也算朋友一场,我准备了点礼物,你帮我带给他们吧。”

平日里,他连王仲先的名字都不愿提起,如今老对头离京,他心情大好,不愿留下任何话柄,让对方在背后议论自己礼数不周,因此特意备了份厚礼。

裘智看着朱永贤那掩饰不住的得意神情,似笑非笑地问道:“你从此以后就都放心了?”

朱永贤连忙摇头,紧张道:“怎么会!你这么优秀,长得好看又聪明,性格还好,那么多人喜欢你,我哪敢松懈。”说着,他走上前来,轻轻抱住裘智,嗅着对方颈间淡淡的香气。

今年的传胪大典已经结束,裘智再也没有理由推脱学习了。王太傅每天准时来府上教裘智读书,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他仍然没能习惯朱永贤时不时秀恩爱。

听到朱永贤这番直白的情话,王太傅脸色微红,手足无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看二人甜蜜。

白承奉早已习以为常,只是觉得朱永贤最近的视力和智商似乎又下降了不少,心中暗想是否该给他找个大夫看看。

王太傅沉默良久,终于支支吾吾地问道:“裘公子又要停课一天了?”

朱永贤理直气壮地反问道:“裘智又不是囚犯,还不能出去走走了?就休息一天,不耽误事。劳逸结合,才更有效率。”

王太傅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当年教皇子读书时都没这么困难。果然夜路走多了,总能遇到鬼,顺风顺水了一辈子,晚年碰上一个不成器的学生。

第二天,裘智带着礼物到了王仲先家,二人正在屋里忙碌地收拾行李。

潘文子抬头看到裘智,挤出一个笑容,轻声道:“裘智,你来啦。”

王仲先则显得有些沉闷,只是淡淡地喊了一声:“裘智。”

潘文子见王仲先神色黯然,忙推了他一下,略带嗔怪地说道:“哪有你这么待客的?”随即又转向裘智,歉然一笑:“自从放榜后,他就整天耷拉着个脸,你别见怪。”

王仲先眼眶微红,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哪是为那种小事。我只是想到,经此一别,还不知何年才能再见。”

裘智本来对二人也十分不舍,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涌起一阵酸楚,喉头发紧,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潘文子原先还能强颜欢笑,如今被男友的情绪感染,也低下头,沉默不语,屋内一时寂静无声。

就在这时,王家的门子匆匆进来禀告:“少爷,王景隆王大人到了。”

王仲先听闻同僚前来送行,勉强打起精神,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出门外迎接。

不过多时,只见王仲先与一位锦衣公子并肩走进大厅。

裘智抬眼打量来人,只见他约莫二十出头,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度文质彬彬,举手投带着几分风流贵气。只是他双眉微蹙,脸上带着些许愁容,似有无尽心事。

王景隆本就自视甚高,又身为新科进士,见裘智衣着虽富贵,却只是普通书生打扮,并非官身,因此不与他见礼,只同潘文子寒暄。

王仲先没想到自己的朋友一上来就给裘智下马威,不免有些尴尬,便低声向裘智介绍道:“他叫王景隆,表字顺卿,殿试二甲第八名,现在刑部观政,期满后会留京做官。”

裘智闻言点了下头,问道:“他家做什么的?”

虽然二甲留京,三甲外放是开国太祖留下来的章程,不过卫朝立国三百余年,文风鼎盛,不再是刚建国时人才凋零的局面。朝廷不缺官员,若家中没有背景,二甲进士也很难留京。

王仲先压低声音,在裘智耳边说道:“他爹曾是礼部尚书。”

裘智听到“礼部尚书”四字,心中一惊,以为王景隆是詹沛的儿子,只是父子不同姓而已,吓得连忙求证:“不会是詹沛吧?”

裘智知道自己和詹家有仇,王景隆本就心高气傲,都不正眼看自己,再发现自己为搞死他爹出了份力,估计当场就得动起手来。

王仲先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平时挺机灵的,怎么这会儿犯傻了?詹沛被判了斩立决,子孙五代禁止科举,他怎么可能是詹沛的儿子?”

裘智这才长舒一口气,脑子也清醒了不少。他转念一想,詹沛的幼子詹明蔼年纪比王景隆大上一些,王景隆自然不可能是詹家的人了。

王仲先又补充道:“他爹叫王琼,因办事不力,被罢官贬黜,回了金陵老家。”

裘智恍然大悟,原来是前礼部尚书的儿子。虽然老爹丢了官,但毕竟曾经身居高位,家中多少还有些人脉,为儿子安排留京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