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名著同人)[综名著]带着王爷做神探(235)+番外

作者: 大呱哈哈 阅读记录

他心中对王景隆的傲气颇为不满,小声同王仲先吐槽:“礼部尚书这官可真不好干啊,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不过我相信,我家那口子,肯定能全身而退。”

王仲先本来和裘智说了两句话,心情稍微松快了些,却听他三句不离朱永贤,明晃晃地秀恩爱,心中不禁又有些气闷,瞪了他一眼,并不搭话。

王景隆与王仲先同在刑部观政,这一科进士分到刑部的约有十人,其中只有他们二人是南方人,又恰巧同姓,因此来往密切,关系日渐熟稔。

潘文子与王仲先同住一处,王景隆知道潘文子是二甲头名,名次比自己高出许多,心中不免带着几分讨好之意,主动与他交往。

王景隆万分惋惜道:“潘兄是二甲第一,理应留在翰林院,如今去了广西偏远之地,还不知何日才能回京。”

这年代做官,人脉关系至关重要。王景隆与二人是同年,有着天然的纽带。潘文子性格圆滑,才华横溢,若是留在京中,定能互相倚仗。

潘文子一心只想跟随王仲先,对于是否留京并不在意。他微微一笑,淡然道:“都是替朝廷办事,去哪不一样。”

王景隆却义正言辞道:“潘兄有大才,若是留在京中,定能施展才华,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潘文子这几个月在大理寺观政,处理了不少案件,早已感到心力交瘁。想到裘智破案如砍瓜切菜般轻松,而自己却在对方面前被夸赞,不免有些班门弄斧之感,脸上顿时泛起红晕,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王景隆不知潘文子心中所想,见他脸色羞红,忽然记起他与王仲先的关系。王景隆并不歧视同性恋,反而钦佩潘文子的洒脱与忠贞。现在见潘文子神色有异,以为自己无意中戳到了他的痛处,不免讪讪一笑。

潘文子羞涩地低下头,轻声道:“我资质平平,实在难当大任。”说着,他将裘智拉到身边,夸赞道:“他比我厉害多了,十几岁就中了举,只是身体不好,今年才没下场。”

王景隆闻言,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裘智来了。他本以为对方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最多考上了秀才,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就已中举,心中顿时高看了他一眼。

裘智清楚自己的斤两,脸上微微发烫。这举人的功名,纯粹是大舅子放水的结果。若不是朱永鸿看在弟弟的面子上,自己这辈子恐怕连举人的边都摸不着。

裘智性格低调,这种黑幕自然不会四处宣扬。因此,潘文子不知内情,只当裘智有真才实学,对他钦佩不已,真情实意地赞道:“等他养好身子,再过三年,肯定会状元及第。”

裘智被他夸得无地自容,红着脸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的水平差太远了。”

自己若真有考上状元的本事,大舅子哪至于让王太傅天天来给自己开小灶?想到这里,裘智不免有些羞愧。王太傅年纪一大把了,每天还得给自己改文章,气得哆哆嗦嗦的。

王仲先对裘智也有厚重的滤镜,附和道:“你就别谦虚了,你的本事我们都清楚,肯定可以高中一甲。”

裘智看二人一脸认真的表情,比朱永贤还相信自己,心中更加汗颜。四千余名举子赴京赶考,只有三人能进一甲,哪是这么容易的事?

王景隆听二人对裘智赞不绝口,又仔细打量起他来。只见裘智身穿织金缎杂宝纹的大袖袍,头戴琥珀束发冠,插了一支碧玉簪,衣着华贵,气质不凡。

他心中一动,立刻起了结交之意,拱手热情道:“在下王景隆,刚才忙着和潘兄说话,忘了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裘智回礼道:“在下裘智,见过王兄。”

二人寒暄片刻,王仲先突然轻咳一声,插嘴道:“天色不早了,我送你回去。”

裘智也觉得与王景隆尬聊有些心累,立刻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

他搂住潘文子,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中带着几分伤感:“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的情谊不变,终会再见的。”

这个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即时通讯app,除了写信,再没有别的联络方式了。他们天南地北,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思及此处,裘智眼眶微红,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

潘文子也分外珍惜与裘智的友情,紧紧抱了他一下,声音有些哽咽:“我到了广西就给你写信,有机会一定要来找我玩。”

他知道这话约等于白说,即便自己现在与王仲先在一起,以朱永贤那小心眼的性子,巴不得把王仲先打包送去和嫦娥作伴,绝不可能和裘智千里迢迢去广西看望他们。

裘智强笑道:“咱俩只是生离,早晚还有再见的日子,别太伤心。”话虽如此,但他的声音透着一丝低落,难掩心中的不舍。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裘智依依不舍地与潘文子告别。王仲先送他出门,刚走了没两步,忽然一辆马车疾驰而来,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王仲先眼疾手快,急忙往旁边一跳,顺手拉了裘智一把,才避免被马车撞上。

他气得跳脚,骂道:“不长眼的东西,跑这么快,赶着投胎吗?”

赶车的车夫也不是善茬,回头瞪了一眼,反唇相讥:“就撞你这穷走路的!”他见二人一副儒生打扮,奚落道:“臭穷酸,挡什么道!”

这车夫名叫刘大毛,主家姓沈,名燕林,车内坐的是主母皮月华。

沈燕林是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家财万贯,富比王济,连当地的知府都与他称兄道弟。他以贩马起家,因京中马市繁荣,便举家迁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