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379)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林清源毫不愧疚的把自己的小心思美化成了对周亚夫的锻炼。

“啊?那不成了要饭的了吗?”小嫣然却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大实话。

“嫣儿啊,你不懂,这要饭也是一门学问,能要来,还能让人高高兴兴的给你,那自然就是有本事的。”

“再说了,刚才我都带着你们两个一起去打饭了,如果他够聪明的话,完全可以把我搬出来当理由嘛。”林清源却一本正经的开始忽悠女儿。

“奥,那这就是借力打力喽。”小嫣然若有所思。

“对了,所以我才说这是锻炼他啊。”林清源毫不心虚的点了点头。

“那好吧,我们等等他吧。”小嫣然成功被他带到沟里,并毫不怀疑,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发现父亲唇角几乎抑制不住的笑意。

而就在周亚夫去拿蒜瓣儿的时候,大批的学生也都下了课,并来了膳堂,只不过一小会儿的功夫,这里面就有许多人了。

彼时,张不疑也带着贾谊走了进来,后者看什么都新奇,其实也确实新奇。

原来这膳堂和外头的酒馆不一样,不提供点菜服务,而是每个不同的窗口都卖一些个成品,比如包子,馒头,面条,饺子,咸味甜味的粥,各种不同花色馅料的点心……等等。

其实也有炒菜,有荤有素,丰富的很,不过这些也不是现点的,而是成品,一个个的摆在窗口,顶上写着卖的是什么菜。

学生可以看自己口味选喜欢的,而且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也算是吃个新鲜,不至于说吃腻了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水果饮料酒水什么的售卖,只是这个不止要付钱,还有年龄限制和时间限制。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学生上课前酗酒无法完成课业,不过要是上完当天的课了,叫上三五好友一起打几个菜,再喝点小酒是可以的。

所以里面的桌椅板凳也不是单独的设置,而是几个连在一起的,方便聚餐,也解决学生太多,用饭困难的问题。

而这个经营模式一看就不是汉朝存在的,而是由林清源参考自己大学的食堂设计的,也就是说,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如果忽略里面的人的衣着打扮,说话方式,那还真是非常有亲切感。

当然了,对于新来的学生们来说,却是满满的新奇感,此时的贾谊,便是如此。

他今年不过十六七岁,还是个少年郎,千里迢迢从淮南国来首都长安,突然见识到这与平日里截然不同的用饭场所和方式,自然是觉得新鲜又好奇了。

虽然儒家的规矩里,是食不语,寝不言,但这膳堂里却没那么讲究,不止是因为这些学子并不全是儒家的,更多的是因为一个现实原因。

“来点什么?”

“一盘饺子。”

“要一碗面,多加醋。”

“来个春笋豆腐汤,再要一笼包子。”

“一会儿吃了饭,去不去踢蹴鞠啊?”

“去去去,等我一下,就一下,我马上就来。”

“有练琴曲的没有?组队啊。”

“这儿呢,我和你去。”

……

打饭窗口的问答声,学生们的说话声,走路和碗筷碰撞声……等等,就算大家再怎么克制,也免不了在膳堂中形成一种熙熙攘攘的热闹感。

这场景,也和其他学校不同,贾谊自然觉得稀罕,而张不疑时常在太学,早就见怪不怪了,他问过贾谊的口味后,便去打了两盘饺子过来。

虽说因着国孝,不能明目张胆的吃肉食,但素饺子,也好吃的很。

毕竟,现在才二月中旬,包素馅饺子用的蔬菜,都是摘的嫩芽,再加鸡蛋进去,那自然是香的没边了。

因着是贾谊在太学吃的第一顿饭,张不疑还打了两碟菜肴,量都不多,但胜在美味。

把饭菜摆了一桌,两人相对而坐,正要开动,突然发现忘了拿醋,张不疑起身就要去,贾谊却自告奋勇去拿。

张不疑也没拦他,也是想瞧瞧他适应能力如何,便允他自己去。

贾谊就兴冲冲的朝着卖饺子的窗口去了,他才刚走不久,便有人来到了张不疑跟前,还跟他打招呼呢。

“张大人,别来无恙啊。”

张不疑闻言抬头看去,却见一魁梧男子正恭敬的给他施礼。

“这不是我们的南军副统领吗?怎么?今儿休沐?”认出是法家学派出身的郅都,张不疑也拱手回了一礼。

“没,是请了假的,这不是太学新一届的学生开学了吗?老师让我送个同门师弟过来。”郅都也不隐瞒,直接告知。

“敢情跟我接了一样的活儿啊,巧了不是?我今儿个也是送新学生来了。”张不疑笑了笑。

“哦?是吗?那看来还真是有缘,说不定我这个小师弟还能和大人带的新人在一个班级呢。”

郅都与他并说话不见外,张不疑脸上也无什么不悦,而且言谈间甚是亲近,可见双方私交不错。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郅都位列进士第二,是张不疑的父亲张良和林清源一起定的名次,后来又有多番交往,一来二去,便熟了。

郅都虽然是法家学派出身,但和他们一样,都是坚定的加强集权,支持皇帝的。

再有,这人的品行也确实不错,如今又是南军副统领,能够有效制衡作为南军统领的吕禄,防止外戚权力过大。

这立场一致,脾气也相投,双方自然没个不交好的。

他们在这儿叙旧,却不知打饭窗口那儿,已经出了事了。

本来膳堂就不算太安静,也没第一时间察觉,等动静大到引起他们的注意,抬头望去,却见已经有几个学生扭打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