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392)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林清源又能怎么样呢?这明摆着无论怎么做都是坑啊。

‘既然不管怎样这个哑巴亏我们都吃定了,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做到极致!’

林清源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后,心一横,朝他招了招手,刘盈见状,赶紧把耳朵凑了过去。

也不知他到底说了些什么,总之刘盈的眉头皱的很紧,看起来不是很情愿,应该说,非常不情愿,可最后,似乎是无可奈何了,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第208章

我认为如今他之过错,陛下也应担责!

一国丞相被人摔死,且杀人者还是诸侯王,当今陛下的手足,此等消息瞒是瞒不住的。

刘盈和林清源也知道这点,所以与其遮遮掩掩惹人怀疑,还不如大大方方公开处理。

因此,刘盈下令召开了大朝会,满朝公卿齐聚一堂,林清源也难得穿上了朝服,以官员的身份参与其中。

“圣贤有云,‘国政的政,就是正道的正’,不能因为涉事者是朕的手足就枉顾国法。”

“也为示公平,朕今日才把此事放到朝堂上来讨论,请诸位爱卿秉承公理,畅所欲言。”

刘盈端坐上首,环视一圈后,开口为此事定下基调。

“张爱卿,你是我大汉的廷尉,专管法律及刑法案件,那么就由你先来说两句吧。”他点了一个人。

“诺。”廷尉张恢先是对着刘盈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看向了其他朝臣,以及站在厅堂中间,负荆请罪的淮南王刘长,定了定神后,开始了。

“汉律规定,杀人者偿命,这固然不错,可杀人分为故意杀人和误杀两种。”

“要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误杀,就要看双方是否结有仇怨。”

“而淮南王对审丞相的态度如何,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怨恨定然是有的。”

张恢在这儿说的模棱两可,并未细言其中内情,只因在座各位多多少少都知道淮南王刘长到底为什么对审食其有如此大的敌意。

犹记得当年刘长的亲生母亲不过是下属献给高祖刘邦的姬妾,宠幸过后就忘了,岂料却有了身孕。

那下属往上报这个消息时,正值高祖刘邦想废太子,改立赵王刘如意的紧要关头。

当时审食其正忙着帮吕雉联络朝臣,稳住地位,几乎是脚打后脑勺,也就忽略了这条消息,以至于后来刘长生母一直郁郁寡欢,最终难产而亡。

等吕雉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把刘长养在了身边,可审食其和吕雉的关系又非同一般,刘长自小在吕雉身边长大,自然也见过不少两人亲密的场景。

那么,从淮南王刘长的角度来看,生母因审食其疏忽而死,养母又被审食其迷惑,这新仇旧恨叠在一起,也难怪两人结下仇怨了。

而淮南王刘长也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对审食其的恶劣态度,也因此,众臣对他动手杀人之事,并无太大意外。

张恢不明说,也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刘长生母的事也就罢了,后头那个才是他们讳莫如深的原因,就算人人都知道吕雉和审食其确实关系不一般,可这话到底不能说啊。

毕竟,吕雉是太后,如今上头坐着的陛下,又是她之亲子,倘若把这个摊开来,那陛下的颜面,高祖的颜面又往哪儿放呢?

故而听张恢这般含糊,也都能接受。

“张爱卿,你接着说吧。”刘盈显然也很满意对方的处理方式,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诺。”张恢再次行了一礼,“诚然两人结有仇怨,但今日之事,也有偶然的成分在。”

“两人同去祭拜太后,因口角之争而发生冲突,淮南王一时冲动,怒而动手,并非有意要加害审丞相。”

“所以臣以为,此案,应以误杀判之,淮南王不必以命相偿。”他从律法角度出发,不偏不倚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张恢话音未落时,叔孙通就立刻要求道。

“叔爱卿请讲。”刘盈也没拦着,而是示意张恢先坐下,并让叔孙通接上。

“老臣以为,淮南王向来嚣张跋扈,稍不如意就刀剑相向,平素又爱逞凶斗狠,视礼法于无物,所以审丞相才会遭此横祸。”

“陛下,依臣之见,今日若是不重判淮南王,恐日后与人结怨的前朝老臣一不留神,就有殒命之危。”

“万望陛下以江山社稷计,断不可轻易赦免对方!”叔孙通掷地有声。

而其他大臣听到他们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也是啧啧称奇。

向来以严苛著称的法家巨头居然要保住刘长,而以宽仁为本的儒家大贤却要严惩刘长,如此反差,怎么不让别人觉得新鲜呢?

不过叔孙通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九卿之一的太仆夏侯婴出言声援了对方。

“陛下,老臣也有话要说,便是审丞相有再多的不好,可他的功绩也是抹不去的。”

“早年在沛县,他对高祖家人多有照顾,后来楚霸王掳走太上皇和高太后作为人质,审丞相也陪着他们吃苦受罪,冒死受辱,是有大恩于我大汉皇室的。”

“更不必提他做官提出的种种利国利民的举措了。”

“于情于理,也不该让他枉死,而杀人凶手却逍遥法外的。”

夏侯婴不是替儒家扛大旗,说好话,而是因为他最念旧情,且确实觉得审食其死的冤枉,这才会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

“是啊,是啊,如果放任,恐人心难服啊。”

“没错,我等不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