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支教指南(393)

作者: 花明月暗 阅读记录

夏侯婴的说辞也引起了一些老臣的附和,还有一些担心自己的安危,也加入了谈论之中,混乱中也不知是谁,突然来了一句这个。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杀人者偿命,天经地义!”

话音未落时,站在厅堂中间,背负荆条的刘长就炸了!

“什么?要杀老子?”

“我无非就是误杀了那个老匹夫,怎么就落到要被砍头的地步了?”

“这天底下还有公理吗?”

“陛下,二哥,你说句话啊,你到底为不为我主持公道?”

“难道你要看着外人欺负死自己的亲兄弟吗?”

“倘若母后还在,她看你如此偏袒外人,不知会作何感想啊?!”

……

刘长果然是半点脑子都不长,别人一激,他就什么混不吝的话都秃噜出来了,直接就把刘盈架在了火上烤,更是引得群情激奋。

“淮南王大胆!”

“竟敢威逼陛下!”

“简直放肆!”

……

众臣纷纷怒斥刘长,然而这家伙现在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对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就那么看着刘盈,大有一种他不帮自己就不行的架势。

“太尉,你怎么看?”刘盈脸色很难看,但也没轻易表态,而是看向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周勃。

“老臣以为,张廷尉的话有律法依据,淮南王在与审丞相的争斗中失手杀死了对方,虽不必偿命,但鉴于他一贯骄横跋扈,私德不修,也理应受到惩罚。”

“张廷尉,对此情况,汉律中可有量刑先例可循吗?”

周勃取了儒法两家各一半的说辞,不偏不倚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把皮球又踢了出去。

“我大汉承袭秦律,其中也确有先例可循,宗亲诸侯误杀公卿,应做出补偿,并降低其待遇。”

“以今日之事而论,臣以为,应判淮南王承担审丞相的所有丧葬费用,且一应花费都由淮南王私人筹措,不得动用淮南国内一丝一毫的民脂民膏。”

“另罚淮南王牢禁一年,并罚他三年之内,不得再乘三匹马拉的车,再罚割淮南国一县之地归于中央,以儆效尤。”

张恢有条不紊的说出了判决结果,当然,其他的确有先例,而最后一条是他自己夹带私货来着。

毕竟,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根本没有诸侯国,而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条惩罚,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更是对陛下的一种示好。

反正不用他自己出血,那拿别人的东西就能讨好陛下,那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刘盈也不知道听没听出他的讨好,总之脸色依旧沉重,也没对他的说辞有所回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处的林清源。

“太傅,你以为,此事责任在谁呢?”他换了个问法,然而朝臣们却没发觉不对劲,而是都打算听听林清源的说辞。

毕竟,身为太傅的林清源可是少有参加大朝会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权谋政治,而多是醉心于学术教书。

大部分朝臣们对他的了解不多,但又不得不承认他在皇室,乃至整个大汉天下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提他是鲁元长公主驸马的身份,就说那些红薯土豆黄瓜番茄……等等粮食蔬菜作物的推广,那就惠及多少百姓啊。

他还开科举,办教育,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下层人民以上升通道,又为国家选拔人才出了大力,稳固中上层的统治。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注定了虽然他人不常在朝堂,但也绝对不可能被人忽略。

所以这会儿一听陛下发问,而他也站出来的时候,众人的目光自然也就不约而同的投了过去。

“既然陛下问责任在谁,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林清源不卑不亢。

“今日淮南王误杀审丞相,陛下召集百官一起讨论处置,可称为国事。”

“可同时,淮南王乃是陛下的兄弟,他杀了人,犯了罪,由陛下这个兄长来裁定,也可算作家事。”

“我私以为,身为国君,应当视国事和家事为一体,理应正己而不偏私,如此,方能使人心服口服,陛下以为如何?”话到此处,他反问了一句。

“然也,太傅请继续。”刘盈示意他接着说。

“诺。”林清源点了点头。

“陛下,方才列位臣工已经从国事角度分析了此事,且言之有物,我就不必多言了,便只从家事方面谈一谈此事吧。”

“我大汉朝自立国以来,标榜的便是以孝治天下,子女犯了错处,自然要归责于父母,‘养不教,父之过’便是这个道理了。”

“然父皇早已逝世多年,淮南王养成这幅骄横的脾气,不应归咎于对方。”

“又有古人云,‘长兄为父’,陛下乃是淮南王的亲兄长,又同在母后膝下长大。”

“故而,我认为,如今他之过错,陛下理应担责!”

前头铺垫那么多,就是为着最后这一句,而也是这一句,把众人惊的是目瞪口呆。

而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头,刘盈居然认可了这点。

“太傅言之有理,朕也深以为然。”

“审丞相的死,令朕十分痛心,朕之七弟的过错,更令朕难受。”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痛苦难受也于事无补,但活着的人,总该做点什么,以慰藉死者的在天之灵。”

话到此处,刘盈起身站起,直接脱掉了皇帝的朝服,而他里面穿的竟然是一件白色的孝服。

“刚才太傅提及,子不教,父之过,又言长兄为父,那么淮南王今日所犯之过错罪责,朕也理应替他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