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青欢(58)

作者: 花上 阅读记录

太后言及“囚禁”二字,语气微冷,显然对萧秋折颇有不满。

付钰书闻言,神色愈发凝重,拱手道:“太后明鉴,正因如此,微臣才更为忧心。言书堂一事,绝非小事,背后定有人暗中操纵。听闻先前有一才子在言书堂任职,此人曾受萧秋折恩惠,可言书堂一出事,此人便杳无踪迹,至今下落不明。且言书堂与翰林院关系匪浅,此事恐是有人意图搅动朝堂,先从翰林院下手。”

太后听罢,眉头骤然紧蹙,眸中闪过一丝凌厉。她拼尽半生心血,方为自家孩儿争得这天下,岂容他人轻易动摇?她沉声道:“婚姻之事,旁人本不便插手,但若涉及朝政,哀家绝不容许。此事若真有蹊跷,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言至此,太后看向付钰书,沉吟片刻,又道:“哀家曾见过晚青妤,那姑娘生得标致,性子也讨喜,只是命途多舛。若这场婚约真是一场阴谋,哀家自会为她主持公道,成全有情人。只不过,秋折那孩子性子倔强,行事狠绝,要想从他手中救出晚青妤,付大人恐怕得多费些心思。不过,哀家会设法助你一臂之力。”

太后再度提及“救出”二字,显然已为这场婚约定性,似乎真相如何,已不再重要。

付钰书闻言,急忙起身,深深一揖,恭敬道:“太后慈悲,微臣感激不尽。社稷江山为重,微臣与家父定当为国效犬马之劳,亦深感太后与皇上栽培之恩,必竭尽全力,铲除祸国殃民之徒。”

他言辞恳切,句句直击太后心坎。太后听罢,朗声一笑,赞道:“哀家早觉付大人前途无量,果不负你父亲之风骨,有情有义,心系家国,哀家甚是欣慰。过些时日,宫中春日宴将至,哀家自会好生安排一番。”

付钰书再度深深一揖,恭敬道:“微臣多谢太后厚爱,日后定当竭尽全力,为太后分忧。”

太后见他明理通达,懂得审时度势,心中愈发满意,遂摆了摆手,道:“付大人若无他事,便先退下吧。”

付钰书恭敬行礼,缓缓退出大殿。

——

这场春雨来得急,下得猛,雨珠如断了线的玉珠,噼里啪啦砸在轿撵上,顺着檐角滚落成串。晚青妤出门时,天还未曾落雨,谁知行至半途,雨势骤然大了起来,天地间仿佛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帘幕。

马车缓缓停在太医院门前,玉儿撑起油纸伞,小心翼翼地将晚青妤扶下车,主仆二人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快步进了太医院。

晚青禾仍在太医院养伤,苏瑶与晚青桁日夜不离地照料着他。因着太医院药材齐全,医治及时,这两日他的精神已好了许多。见晚青妤冒雨前来,晚青禾心中一暖,忙道:“妹妹怎么这时候来了?雨势这般大,莫要淋坏了身子。”

晚青妤拂了拂衣袖上的水珠,走近几步,见二哥气色稍缓,心中略松,笑回道:“无碍,我来看看二哥,这两日可觉得好些了?”

晚青禾含笑点头,道:“好多了,多亏瑶儿和青桁照料得细致。”

他顿了顿,又关切道:“萧秋折如何了?回去后可见好转?他那胳膊伤得也不轻。”

提及萧秋折,晚青妤心中一酸,脑海中浮现他愤然离去的背影,面上却强作笑意,轻声道:“他好多了,二哥不必忧心,我会照顾好他。”

晚青禾欣慰一笑:“那就好,真怕给他添了麻烦。”

显然,他还不知萧秋折已被撤职之事。

他沉吟片刻,又道:“付钰书前些日子来看过我,与我说了许多话。他自责不已,怪自己未能助我脱身,反倒让我落得如此境地。如今皇家暂撤了我的职位,由他顶替。他向我发誓,待我伤愈后,定会将职位归还于我。在此期间,他有了权柄,也能更方便为我查清真相。”

说到此处,晚青禾眉头微蹙,似有所思。他与付钰书自幼一同长大,深知其为人。从幼时到十八岁之前,付钰书一直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待人接物极为温和,心地善良,常助穷苦百姓,对晚家人更是尽心尽力。

年少时,付钰书曾多次在他面前提及要娶晚青妤为妻,可惜终究未能如愿。付钰书两年外出归来后,似乎变得更加沉稳,言行依旧谦卑,待他们依旧和善如初。

然而,晚青禾素来清醒,虽觉付钰书为人不错,却对其父付锦知心存芥蒂。这种不喜并非源于具体之事,而是自幼便有的一种直觉。付锦知虽表面温善,可那双眼睛总似藏着什么,令人难以窥透。

因此,晚青禾对付家人始终存有戒心。可事已至此,他一人之力难以扭转局面,对付钰书的善意相助,他也只能报以一笑,心中却不敢全然当真。毕竟,他并无确凿证据评判付钰书的人品,故而对其所言,也不过听听罢了。

提及付钰书,晚青妤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她轻叹一声,道:“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显然是有人针对我们晚家。只恨背后之人势力庞大,我们一时无力抗衡。但二哥且放心,晚家人行事光明磊落,总有真相大白的一日。你且安心养伤,其他事暂且不必多想。”

如今局势未明,他们只能静观其变。皇上虽暂撤了晚青禾的职位,但后续如何处置,还需待言书堂一事查清后再作定夺。

晚青禾笑了笑,温声道:“妹妹说得是,二哥自会安心养伤。你在亲王府中也要照顾好自己。萧秋折此次能以命相救,足见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虽你们成婚时并无感情,但既已嫁他,便与他好好度过后半生。你自幼性子倔强,做事太有主见,二哥觉得,凡事都该看开些,尤其在婚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