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重生)(31)+番外
卫子夫注意到,说这话时,他的目光无比深邃而又幽远,仿佛看到了极为遥远的地方。
那个地方应当叫做后世之世。
这番话说得极有条理,卫子夫瞬间明白这人的所思所想,仓促挤出奉承之语:“陛下远见,令人佩服。”
刘彻却不吃她的这套,他十分清楚眼前之人对自己的那份芥蒂。她既然问出口,想必这个疑问在她心中已经存在很久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愧是卫子夫啊!刘彻抑着胸中的那股郁气,闷声向前:“卫子夫,你看轻了朕。”
她确实看轻了他,可她无法不看轻他。卫子夫抿着嘴角,没有说话,也没有挪动脚步。
不多时,皇帝冷着脸返回来,伸手拉住她的一只袖口:“怎么?还想吵架?”
卫子夫否认道:“并非如此。”
皇帝被气笑了:“那你这是什么意思?”
卫子夫扭头看向别处:“我不知道。”
“不知道那便不要说,什么也不要说,我们只管行路,如何?”皇帝提议道。
什么也不说,只管行路,只管赏看风景,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卫子夫轻轻“嗯”了一声。
他们一言不发地行走在这座华美壮丽的宫苑中,相牵的手一直没有松开。沉默像是一道锁链,牵系前世与今生,现在与未来。
时值春日,漫山遍野开满春日之花,落英缤纷,风也婆娑,枝头的鸟儿齐声歌唱。他们的心中,也应当有一首婉转曲折的歌。
第38章 番外三
卫青和平阳公主二三事
一切尘埃落定,卫子夫后知后觉了一件事——这一世,弟弟卫青和平阳长公主在一起的时间提前了许多。
她依稀记得,前世的平阳公主和卫青是在元鼎年间成的亲。那时公主想要下嫁卫青,还曾托她从中说合。
此一世她远在阳陵,他们两个早早成就良缘,其中必有缘故。
卫子夫心中好奇,却不去问公主本人,也不去问卫青本人,反而舍近求远去问姐姐卫少儿。卫少儿倒也不辜负她的期望,略想了想,缓缓提起往事。
卫少儿说:“那时候你要随那位张良人到阳陵去,我们收到消息,一时难以接受。卫青想要赶上你,找你问个清楚。”
卫子夫似有所感,道:“他骑了公主府的快马。”
卫少儿点点头:“他骑着主人的马去追你,没跑多远便被人发现,得了管事好一通鞭笞。这小子倔得很,公主路过,他不怕死地闯到公主面前,苦苦哀求见你一面。
公主那时得到你的消息也很吃惊,但她到底不好表态,当众训斥了他。”
听到这里,卫子夫忽然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很想探究下去了。
卫少儿仿佛没看见她红了的眼圈儿,接着说道:“当众训斥一个小骑奴罢了,我们过去不也挨过上头不少训斥?仲卿没放在心上,公主却由此上了心,私下送伤药补品不说,还时不时递来你的消息。我们得知你在阳陵过得不错,这才放下心来。”
外刚内柔,私下关怀,这的确是平阳公主一贯的作风。但卫子夫明白二姐真正要说什么。她伸手揉揉眼睛,半点不为自己辩解:“是我不懂事,累大家为我担心。”
卫少儿瞥她一眼:“知道有人为你担心,还算你有良心。过去的事我就不提了,今后你要有什么决定,再不许越过家里去。”
卫子夫破涕为笑,笑着应了。
卫少儿便又同她讲起卫青和平阳公主的这段情缘。
“你走后不久,卫青得陛下青眼,调往别处履职。他离开公主府时,公主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嘱咐他好好吃饭,好好报效陛下,将来有出息可不要忘记旧主。”
卫子夫闻言哈哈大笑:“当初送我入宫,公主也是这么对我说的!”
卫少儿也忍不住笑了:“接下来的事情不必我说。但我还是说一说罢。陛下对匈奴用兵,卫青因军功封侯。平阳侯去世后,公主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这个人,嗯,怎么说呢,品性不太好,忽然有一天,陛下勒令他们二人和离。”
这一定是因为陛下那时候忆起了前世。卫子夫心道。她对此事心知肚明,面上却不做任何表露。
“然后呢?公主是如何与卫青走在一起的?”
“公主正值盛年,当然还要再择夫婿。天下列侯统共就那么几位,公主挑来挑去,挑中了年轻帅气又能统兵作战的卫青。”
卫子夫:“……”
瞧这轻飘飘的语气。细节在哪里?内幕又在哪里?卫子夫笃定她二姐这里没有更多的内情,饭都不及用便要告退。
惹得卫少儿在她身后怒嚷:“好你个卫子夫!过河拆桥的人我见多了,从没见过如你这般干脆的!”
回宫后,卫子夫少不得向皇帝打听此事。
刘彻道:“朕那时刚刚忆起前世,遍寻不见你,却也见到了卫青和去病。他们仍是朕记忆中的模样,真是幸事。
阿姐和卫青既然有缘,朕如何能坐视阿姐继续蹉跎下去,随即便寻了夏侯颇的错处,令他二人交割清楚。阿姐后来果然选择了卫青。”
卫子夫听后直言:“我觉得陛下也不像知道太多内情的样子。”
刘彻:“……”
眼见她要离开,刘彻咬咬牙,使出杀手锏:“子夫你别走,朕立刻召卫青入宫,让他陈述各中内情。”
打听私事打听到本人头上还挺,不讲礼数的。卫子夫连连摆手:“陛下不必做到这种地步!”
“真的不必?”
“真的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