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重生)(38)+番外
刘彻嗤笑一声,承认了这一点。
“明天早上你就可以离开。”他说。
卫子夫面上浮起一丝诧异:“刘总比我想象得要好说话。”
刘彻调整坐姿,一本正经道:“那你恐怕对我有些误解。我从不喜欢强迫人。”
卫子夫对此不置一词。而对面的人也毫无把戏被揭穿的自觉,离开前甚至不忘祝她晚安。
夜已深了,窗外星月为伴,偌大餐厅里只剩卫子夫一人。她坐在原处,身躯交付椅背,心有余悸地捂了捂心口。可以想象,方才的对峙十分耗费心神。
翌日清晨,她果然可以离开了。
刘彻没有再出现。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遇见,源于一见钟情,又或许有始无终。谁知道呢。
三天假期结束,卫子夫开始和其他成员一起排练新的舞台。弟弟卫青也从外地出差回来,继续履职。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有话说】
这应该算是OE?好神奇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就成开放式结局了,但是请相信,我内心是偏HE的!
第43章 番外八
阴间if线
卫子夫死了。
她死在征和二年七月庚寅日。遭受冤屈,无以自明,因而自缢而死。
人死后果然是有魂灵的。“卫子夫”飘荡在空中,讶然地看着宫殿中来往的人们。他们神情漠然地搬动她的尸身,报信的报信,张罗的张罗,各尽其责,无人发出一点哀声。最终,他们将她盛以小棺,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亭外。
身体得到安葬,魂魄却不会就此安宁。魂魄为精神,那些饱含不甘与悲苦的精神早在她咽气的那一刻便离开躯体,勉力维持着躯体的形状,朝着空中逸散。她最初的活动范围只在桐柏亭附近——她精神中理智的部分仍在主导驱使着她。
天家父子相争,做儿子的败局已显。太子据若要奔出长安,必定会经过桐柏亭。奔逃的背影也好,坐骑的扬尘也好,总归是和据儿有关联的东西。如今阴阳相隔,做母亲的无论如何都想要再看身处尘世的孩子一眼。
刘据果然经过了这里。
卫太子和他的几名从人仓惶驶过这条路。身后是杀声阵阵,毫不容情的追兵。小皇孙们满脸狼狈,在大人怀中啼哭不止。那细弱绵延的哭声真是令鬼揪心。
卫子夫忍着心痛追出一段路。亲眼见证太子在一户农家落了脚,暂时藏匿起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父皇的酷吏和兵士仍在四处搜捕,高喊掘地三尺,高喊死生不论。
卫子夫长叹一声,不忍再看下去。她调转方向,扭头飘向自己那萧索的坟茔。一路走来一路观,堆满城郭的血泪被迫入眼,绝望的挽歌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帝王老迈而又欠缺仁义,惨剧自上而下,牵扯勾连,每日每夜在千家万户中上演。
民怨滚沸,卫子夫的胸中也像燃起了火焰,沦为荒野游魂以来,她心中的恨意日甚一日。她想,做鬼也有做鬼的好处,既做了鬼,那便不再受到人世的层层束缚。
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柔顺贤德行为世范……统统都该摒弃!
天子不是忌惮笃信鬼神吗。她便化做厉鬼,怀恨作祟,搅得他日日不得安宁!
心思既定,“卫子夫”开始朝长安城飘去。
天子此时仍在病中,他缠绵病榻许久,身边侍奉的是他信任的宦官以及那位娇媚美好的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处在那样好的年纪,却整日伴着这样一位心性不定作风残忍的老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卫子夫忽的有些怜悯她。
这怜悯转瞬即逝。卫子夫的目光略过钩弋夫人,落在那张熏满香气的昏黄病榻上。
眼前之人已经衰老到了可怕的地步,他在自内而外滑向腐烂衰败的渊薮。
上天已经足够厚待这人,时光却允执厥中,光阴的脚步不会因帝王的权柄而退让半分。
“陛下啊陛下,这世间真有鬼神,恶鬼正靠近你,你苦苦追寻的神明的眷顾又在何处呢,你等不到……”她无所顾忌地吐露恶意,凑近掐天子缀满细纹的脖颈,徒劳地收紧力道。亦或顺从心意,抬手赐对方脸颊一记无形的掌风。
她在一派死寂的宫室中久久徘徊,在虚空中放声嘲笑天子老而无用,老而不死,一日比一日昏聩。
刘彻自然听不见她的这些大逆不道之言。
他看不见她,却总能够敏锐地察觉空气中不正常的流动。
怨气,好沸腾的怨气!这宫里还有人心怀不轨想要谋害于他!这回是真的了,是真的……是谁?到底是谁?!不论是谁,通通当死,当杀!杀!
受此迁怒因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
天子的双眼愈发浑浊,噩梦一日比一日多。但他到底心性坚韧,一代雄主的骄傲不容许他就此倒下。他想要做的事情远还没有结束。长安城中的杀戮落幕,该为这场浩劫扫尾了。
宦者苏文被烧死在长桥上……丞相刘屈耄因谋反罪被族诛……在巫蛊之祸中立功封赏的臣民后续被以各种理由处死。人们暗地里说,好大的一盘棋,此即为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何其可怖。
卫子夫对此不屑一顾。长日以来,她见证了他的老迈,他的惶恐以及他那几滴虚伪的眼泪……如无意外,她将继续冷眼旁观,见证他成为冢中枯骨。
人死一去,桐柏亭简葬的她的身体已经腐烂,松柏守护的高大茂陵中他的躯壳想来也会有腐朽的那一日,既然她和他的归处都是成为冢中枯骨。那便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