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卫子夫(重生)(39)+番外

作者: 筠悠 阅读记录

天子,什么上天之子,天下之主,终究也不过是肉体凡胎,囿于寿数,汲汲追索,愚不可及。

“没什么可怕的。”卫子夫对自己说。

后元二年二月十四日,大汉天子刘彻崩于五祚宫,时年七十岁。三月葬于茂陵,谥号孝武皇帝。

“卫子夫”潜入帝陵,见到了那座为帝王特设的华丽梓宫。除葬礼异常盛大,陪葬品异常丰富外,天子的崩逝和尘世其他的死者并无区别。

时人视死而生,但是死去的世界和凡世实在不同。

沦落到这一步,凡间人有了可跪拜尊崇的新主,先帝刘彻与生俱来的一切特权都失去了。

陶马不可以驾驭,陶俑不可以驱使。曾经的卫皇后吃吃地笑,在这阴暗的茂陵地下无不得意地畅想:这老翁的魂魄若在,此刻也当再无所倚恃。而她好歹比他多做了几年含怨的鬼。

……

第44章 番外九

重是个幸运的孩子。他自幼长在父母身边,受着“相敬如冰”的双亲同等炽热的疼惜。

便是早些时候,阿父阿母关系十分不好(他们现在的关系也称不上多好),连带他的身世也被有心人编排了一出又一出,但他毫无疑问是母亲卫子夫在这世上最喜欢的小童子,是大汉天子刘彻最为倚重珍视的子嗣。这两点任谁来了也否认不得。

从小到大,重毫不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从他的这个角度看过去,他有时会产生一种近乎真实的错觉——阿父阿母简直像是在角逐他身边那个最亲密长辈的位子。和他相处时,他们总在各出其力,各展其能……牢牢盯紧对方的行动,唯恐被谁越过去。

因而重觉得,父亲母亲计较对于他的爱和付出到了病态的地步。

人生在世,养育后代,各尽其责便是,为何做此偏执痴狂的计较?啊?!重时常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但暗地里争执归争执,他们两位对孩子的偏宠关怀也并非毫无道理,全然是溺爱。教养重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也会秉持默契,互不干涉,互有补充:

母亲在某些事上流露慈爱,父皇便施以严厉。反之,父皇在某事上稍稍严厉,母亲便又灵活地换另一副面孔出现。

“真是一对多情而又善变的父母啊!”重感慨。

被这样的两个人关注着,说来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甜蜜的烦恼。

重的这些隐秘的烦恼,就连对哥哥姐姐也没吐露过。

是的,从很小的时候起,重的身边就有两个对他很好的哥哥姐姐。不过很少有人能看见他们就是了。

阿父阿母应当是早知道这件事的。重想,既然默许至此,那他们便真的是他的哥哥姐姐。他们和他一样,也是阿父阿母的孩子。

至于哥哥姐姐缘何会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世。重无法得知。当事人和阿父阿母也从不给重这个寻根究底的机会。

倒是哥哥总是半开玩笑半正经地对重说道:“重儿啊重儿,我真是忌妒你呢。”

每到这个时候,姐姐的脸色总会刷地一下变白,紧接着攥着哥哥的衣摆激烈地摇头,极力想要避免什么可怕的事故。

哥哥很在意姐姐,于是铁青着脸缄口了。

然而重日复一日长大,好奇心日盛一日,重有时候真希望哥哥能就这个话题说下去。他十分好奇这个蹊跷的话头会通往哪里。

之后的之后,果然有一日,姐姐的劝告不再起作用,哥哥不再压抑性子里促狭的一面。

劝导无果,姐姐忿忿甩开哥哥的衣袖,在一旁口不择言道:“刘据你这般多嘴多舌!父皇知道了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他不是已经不放过我了吗!”哥哥好笑地回答说。

此言一出,姐姐的泪水霎时夺眶而出,怎么也止不住。她不再试图说什么,流着泪拂袖而去。

这是什么意思?哥哥姐姐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副表情呢?重一时有些手足无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还在原地的哥哥。

“你想知道吗?”哥哥阴恻恻地问重。

重想了想,缓慢地点了点头。

哥哥示意重找地方坐下,开始为他讲“一对天家父子因政见不合而产生矛盾”的故事。

这个故事才起头就被聪明好学的重给打断了。

“阿兄,这是始皇帝和长子扶苏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我在书中见过了,老师们也讲过很多次了。”重一面说,一面故作老成地叹口气。

“非也。”哥哥笑意不达眼底,平静说道,“是另外的人。”

“好吧,请继续吧。”重道了歉,请哥哥继续讲述。

这故事的主人公果然是另外的一对天家父子。重想破脑袋也没从史书中找到完全对应的例子,以至于他怀疑这件事是哥哥为了向他阐述某种道理而杜撰的。

“最初,这对父子只是政见不合,性情没有相似之处。”重的哥哥用吓唬小孩儿的语气对重说,“而后,血脉里更复杂更难言的东西缠绕住了他们,帝心深沉,小人作祟,阴谋迭起,父子二人终于到了兵戎相见,死生异路的地步。”

分明是炎热的夏季,重却觉得浑身发冷。他惨白着脸评价道:“这真是个残酷的故事。”

“这世间多得是这样残酷的事。”他的哥哥却不肯就此作罢,加重语气,端正神情,“重儿,要记着这个故事,身在局中,保护好自己。”

重听得懵懵懂懂,小声应了。

这颗事关皇家的,残酷故事的种子由此种进了重的心里。

重还想要再说什么,他的哥哥对他温和地笑笑,催他去别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