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48)
长孙清明:……
这个字是你一个女子可以说的吗?
长孙清明道:“怎么?这个时候殿下又不承认了?”
周疏宁道:“倒也不是不承认,我只是觉得,我现在没有能力管这件事。我知道我母……庶母一族黎氏现在在死牢里,也知道太子一党牵涉甚广,如果不为他翻案那些人都得跟着陪葬。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现在这北疆苦寒之地,连京城都回不去,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上哪儿给他翻案?”
长孙清明看了他一眼,说道:“下个月,北疆草沃兔子肥,皇帝会携众后宫妃嫔前来春猎。骁王先行,其实也只是为了给他们探路。”
周疏宁的嘴巴张了张,问道:“所以这几天,你一直在打探这件事吗?”
长孙清明道:“我是太子旧部,当然会为了他的清白不遗余力。怎么,太子妃殿下不想出自己的一份力吗?”
事到如今,长孙清明也不想藏着掖着了,他想知道这个太子妃到底想干什么。
周疏宁怔在原地,闭了闭眼睛后才道:“我一介女子,能做什么?”
长孙清明道:“到时候自然有用到太子妃殿下的时候,只看太子妃愿不愿意出手帮忙了。”
周疏宁叹了口气,心道这一天迟早要来,早一天晚一天而已,便道:“可以,如果能救那成百上千条性命,小女子万死不辞。”
只希望为太子翻案后,他们可以念在自己这份功劳,不要治自己的罪才好。
最好的结果是周疏窈识相一点,既然换了,就别想着换回来。
流放的时候你不想受苦,太子翻案以后你也别来沾边。
说完周疏宁便抬脚继续忙自己的事去了,小木匠已经做好了十台纺车,他把这十台纺车先收进了库房,打算收了棉花再用起来。
又着手让微雨去收小麦,这个历史阶段,小麦的价格很低,只要两文钱一斤。
周疏宁不是很理解,明明小麦磨成粉做馒头饺子面条都好吃,凭什么小麦不值钱?
再一想,这个架空的时代暂时都是以食整颗种子为主,甚至连皮都不会去掉,就这样煮成饭来吃。
小麦吃起来粗糙难以下咽,不如大米小米细腻,所以才会这么便宜。
但北疆气候寒冷,偏偏非常适合种植冬小麦,物以稀为贵,大家都种小麦,所以才让小麦的身家如此低廉。
周疏宁知道,只有普通百姓才会收割小麦果腹,便吩咐微雨:“收小麦的时候价格加到三文一斤,或者他们愿意用小麦来换豆腐也是可以的,一斤小麦一斤豆腐。”
周疏宁的豆腐厂一直还保留着用粮食换豆腐的习惯,黄豆一斤换两斤豆腐,小麦一斤换一斤。
北疆的百姓一听说有这么好的价格,纷纷把自家囤积的小麦拿出来或者卖钱或者换豆腐吃。
长孙清明不是很明白的问他:“你这又是亏本赚吆喝吗?”
周疏宁成竹在胸的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山人自有妙计。”
第40章 面条惊艳关内侯
可能是周疏宁收小麦收的价格太好,不过几天的工夫,他就收了足足五百石的小麦,换算成斤的话足有一万斤。
几乎半个北疆的小麦,都被他收入了囊中。
关内侯看着满满几大仓库的小麦头疼道:“比贩夫高一文的价格收小麦,你是不是靠卖豆腐赚了点钱就飘了?这是要做慈善?”
周疏宁就知道,关内侯看似懒懒散散,可不是个会吃亏的人。
不过周疏宁当然也不是做慈善,虽然存了那么几分收拢人心的意思,但他知道自己不会亏。
便对关内侯保证道:“您放心,这些钱,我定能成倍的赚回来。”
关内侯心疼的看着账单,说道:“这穷苦人吃的小麦,你就算贩去京城,它也只能卖到四文钱,还不够路费,你凭什么赚回来?”
周疏宁道:“不必运去京城,咱们在北疆,也能卖出俏货的价。要不侯爷再和小女子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您再追加三成投资?”
自从上次周疏宁将臭豆腐变废为宝后,关内侯便不敢再轻易的和这小女子打赌了,他吸着牙花子道:“上回把棺材本儿都输给你了,你还打我这老棺材瓤子的主意呢?门儿都没有!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你整那么多小麦到底用来做什么?”
周疏宁叹了口气,说道:“也罢,今天我就演示给关内侯看看吧!”
说完他便挥了挥手,微雨便让人抬了个石磨过来。
这石磨的出镜率挺高,上次是磨豆浆,这次又要磨什么?
周疏宁吩咐道:“把这小麦,通通磨成面粉,再用细箩过一遍,筛出麸皮。”
不少来卖小麦的行人见状纷纷驻足,自从周疏宁开办豆腐厂以来,他的大名便在整个北疆声名鹊起了。
外面的人都在戏称他为“豆腐娘子”,周疏宁觉得这跟豆腐西施应该差不多,全当是雅称了。
北疆虽然贫瘠,但冬小麦长的却极好,个个颗粒饱满。
周疏宁命人将小麦过水晾干,晾干后的小麦才倒到磨盘里碾磨成粉状。
关内侯早已命人搬了椅子过来,他就想看看周疏宁又能玩出什么样的把戏。
便见两名壮妇一人扶着巨磨的一端开始推磨,晒干的小麦在磨盘的作用力下渐渐被碾成细白混着麸皮的面粉。
直到小麦被碾到极细,周疏宁才命推磨的壮妇们停了下来。
让她们将磨好的面粉倒进筛箩中,轻轻一晃,较细的面粉便漏进了面盆中,较粗的麸皮则被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