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561)
但只排氟是治标不治本,必须要切断他们饮用含氟的水,以及食用含氟的食物才行。
周疏宁便让村长把他们常吃的食物拿来,发现他们的食物里含氟量并不高,不足以达到致病的剂量。
反而是他们常取水的那条河,里面的含氟量严重超标,这大概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氟中毒的缘故。
周疏宁便让人在这河边修了一个巨大的净化水处理系统,无非是他原先那个净水器的加大版,并叮嘱村民们,不要再饮河里的水,否则他们身上的毒性会越来越强。
好在有村长的解释,还有周疏宁免费出资给他们送药治病,这些人倒也听。
尤其是得了周疏宁恩惠的,吃了几日茯苓片见效,便都对他的态度有了转变。
周疏宁见有了效果,便开始建第一座医馆,并带了随行的医官,也正是周疏宁的宁安大学的毕业生。
他知道这样的地方极少有人愿意来,便在宁安大学里招募了志愿者,在山里待三年,可入太医院实习,并有成为太医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条件,志愿者争先恐后,虽然这三年清苦了些,可用这三年换一个入太医院的机会,怎么算都值了。
可惜这次只招百人,不少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深觉可惜。
小源村的村民们也好奇,不明白八百年没见过的朝廷中人为什么突然出现在他们这深山里,而且还郑医施药,这些天还大兴土木了起来。
在村前盖了一座非常漂亮的院子,上面挂上了小原村医馆的牌子。
听说钦差在的时候,所有医药全都免费,让小原村的村民们更加好奇了,不明白这些人图的个什么。
于是经常有人在村头八卦,猜测他们这些人是不是要毒害他们,是不是要把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拉去炼药。
周疏宁人都麻了,只觉得人若是愚昧起来,真的还不如畜生。
好在这些话也就在少数人那里流传,有村长在,村民们对他们还算信任。
前面进行的都很顺利,但太顺利了,终究让人心里不踏实。
终于,在医馆快要落成的时候,出事了。
周疏宁日常半夜巡查,就看到有个年轻人背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往山里走,周疏宁走近一看,见正是那日排在前面被骂了的麻老太,周疏宁皱眉问:“麻兄弟,你母亲的病情不是好多了吗?你这是带她去哪儿?”
谁料麻子说出来的话语气却特别冲,低声嚷嚷道:“谁用你多管闲事?家里六口人,就我一个能进山打猎。打到猎了,一家老小能喝碗肉烫。打不到猎,就只能喝清河水。本来我娘就老了,不能动了,我们上个月就已经商量着把她送上山了。你可倒好,几副汤药治好了病不说,还让她胃口大开,几天吃掉了半个月的口粮!她再不上山,我们一家六口就都得跟着喝清河水。”
周疏宁皱眉,心想那可是你的亲生母亲,她身体好了不是好事儿吗?你怎么还要把她送到山上自生自灭?
麻子说完也不再理周疏宁,只骂道:“别人到了这个岁数都死了,就你个老不死的还活着!活着活着,我看你还能活几天!”
周疏宁气死了,当即下令道:“给我把他们拦下,今日有我在,我看谁还敢把老人往山上送!”
十几名亲卫自四面八方将麻子团团围住,麻子哪见过这种阵仗,吓的脚下一软,将麻老太扔到了地上,拔腿便朝山林中逃去!
第482章 小铁蛋的生命系统(七)
这个变故让麻老太差点儿一屁股摔到地上,众所周知,老人上了年纪骨头就会变脆,极易骨折。
这个高度掉下来,恐怕是要粉碎性骨折。
好在有护卫及时扶住了,才让麻老太安全着地,避免了一次伤害事故。
周疏宁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就这样的儿子,养他还不如养条狗!”
麻老太浑浊的眼睛里流着泪,叹气道:“大人救我一次,救不了我第二次。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的,人老了,不中用了,就得送到山上去自生自灭。各家各户没有多少粮食,一个老人能顶俩孩子的饭量。这也是为了能让孩子活下来,只有孩子活下来了才能一代代的延续下去。我们死就死了,总得给他们留条活路。”
周疏宁气道:“所以,整个黔州,所有老人都会被送到山上吗?那山上还不得白骨遍地了?”
麻老太摇了摇头:“富户都不送,村长家从来没送过。他们不愁吃喝,养几个老人都不成问题。像我们这种实在养不起的,也只能送走了。”
周疏宁又问:“那如果这一家只有一个儿子,也只有一个孙子,还会把老人送上山吗?”
麻老太又摇了摇头:“也不会,东头森家就是独子,又生了独孙,三代单传。老头儿五十了,还能帮衬他们,也没有送走。”
周疏宁道:“这便是了,既然养不起,就不要生那么多!他们小时候,父母可没把他们送到山上自生自灭!”
麻老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道:“我们小源村,还有周边几个村落都是如此。总不能不让年轻人生孩子,在这样的村子里,如果人少,就会被欺负。如果三代单传,一不小心就要断了香火。”
这次周疏宁是真的被乡民们的愚昧给气到了,他觉得人活着首先要懂得感恩,否则你就算得到了一切你想要的又有什么意义。
左思右想,周疏宁想到了一个办法。
如果直接办一个养老院,投入大不说,还会养成那些人懒散的习惯。
于是他带着小铁蛋直接去了麻老太所说的村东森家,原来那个人不是姓森,而是叫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