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春(125)+番外
这种失重感远比游乐场的刺激项目恐怖得多,它消磨人的耐性,带给人冗长的、无止境的、悬浮的恐惧。
温敬恺从包里掏出两块黑巧递给江书久,看着她的眼睛耐心地跟她讲话,扯一些不用过多动脑但会分散人注意力的闲篇。
可即使这样江书久踩到实地时整个人的腿也还是在打颤,她扔掉酸奶瓶,张口就是一句“我下去不坐索道了,一定的”。
温敬恺挑眉,对此决定持保留态度。
这座位于山系南麓的山脉顶部拥有亚洲最大的天坦群落,天空中的积云雨好似张开双臂就可以碰得到。
温敬恺和江书久做标准的模范游客,后者缓过来之后乖巧又充实地拍照,在翻越一座又一座小山丘时被两个小朋友送到小野花。
温敬恺对此事的评价是——“她们是好女孩,江书久也是好女孩。”
一些紧要关头温敬恺的嘴皮子总是出奇厉害,江书久安心接下夸奖,冲着镜头比耶是真真正正的开心与洒脱。
旅游的终极标准似乎就在于此,冷风吹动野草的声音都新鲜,生机勃勃到让人觉得拿它来许愿也是一个富有创意且不错的选择。
“久久,下次不要再说那个字。”风扑在温敬恺的冲锋衣上,他面对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对江书久说。
江书久觉得他太迷信了,她想要消解温敬恺内心的紧张感,于是抱住他半边胳膊,语气十足轻松随意:“好,你不用往心上放啦,你看我烟也戒了夜也不熬了,每周末还要跟你去健身房,目标就是活得更健康更长久。”
此时并不适合讨论生死这样过分沉重的命题,但温敬恺终于还是吐露了自己很久之前在那座墓园里就想说的话:“我一直将江书淇对我们的再见视为一种急流勇退,我父亲的去世则是一种罪有应得,这种死亡情结特别不好,毕竟生命本来就是以占有别的生命为代价,我跟你见证过新生,也目睹过自然界交替的过程。”
小时候读过陶渊明就会知道的道理,“托体同山阿”,一切的最终结局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谁都明白现世的生活应该怎么过才最重要,可他如今三十来岁,仍旧不敢想象感觉上的失去,他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希望他的妻子尊重她的生命。
夫妻共同体的概念绝对不仅仅展示在资产、外形条件及社会支持上,还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携手共进中,他希望自己九十九岁的时候还可以握住江书久的手,这是最踏实、最忠诚的愿景。
/市井老街与好久不见/
受家庭氛围影响,江书久从小到大都不太能学会如何给自己放假。由于没有体验过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就更谈不上留恋。而温敬恺作为讲究效率第一名,自然无暇顾盼蝉鸣和绿树。
出行最后一天的早晨江母拨来电话慰问两位,得知他们选择骑行游览老城区后冲着电子屏幕竖起了大拇指。
电话挂断后温敬恺去准备背包,江书久坐在床边看了他半晌,做足了心理准备后主动坦白道:“我是个不喜欢做计划还极容易变卦的人,婚后不敢跟你出远门也是因为我怕你会对我过分懒散的举动表现出明显的不赞同。我不害怕批评,只是比较担心让别人失望,一直以来都这样,你是知道的。”
温敬恺对她的发怵表示完全理解,而带着她主动进入尘嚣也是存有私心。
旧城区属于梁城老去的地方,适合骑着单车体验一衰一荣,他想在悠闲的小巷里让江书久切实体会到自己并非时时刻刻都会数分秒。
这是一场为期半天的散步艺术节,江书久乐意奉陪。而她也清楚自己陪伴温敬恺扫到单车意味着她不仅仅要在老城区买到当地馅饼、喝到特色汤、闻到独属于梁城的味道,还要交付一段晚餐给一家子陌生人。
黎清博是温敬恺大学时期的室友,他出生于省城,父母都供职于税务,由于两人工作较忙,外公外婆家才是黎清博童年时期的常住地,他对这座小城情意颇深,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故土工作,并将余生与这个地方绑定在一起。
去黎清博家的路上他边开车边向江书久和温敬恺介绍周边的设施,值得一提的是他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大方地向两人坦明现今梁城的城市职能在往旅居康养的方向上拢靠。
后座的夫妻两个对政/治毫无见解,只能受教。
谈到熟悉的领域黎先生有许多话要讲,他中途从后视镜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倏然想到什么似的,切断话题转言道:“很奇妙,不知道当年温敬恺为我和我当时的女朋友搬过多少次旅行箱,这次终于轮到我招待你们了。”
江书久悄悄瞥了一眼温敬恺,他一脸无辜,面向好友倒是坦坦荡荡:“这些小事你还记得啊。”
黎清博回他:“当然记得,你在学习上战绩累累,外表又出色拔群,大一刚开始我还以为你会是桀骜不驯的富家子弟,人人都要围你转的那种,时间久了反而觉得你脾气挺好,印象深刻的是你每次去上双学位的课都会早起二十分钟用来挑选衣服,我们都觉得你很会用脸,远比计科院其余的格子衫兄弟强多了,理解理解,商科嘛,就是要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