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春(61)+番外
江书久不会不认识,她高考成绩出来填志愿那几天父亲约石仲安吃过饭,那场饭局江永道也带了她去。
陈嶙得到肯定答复后接着说:“石老那周没有来给我们开组会,我心里不安,联系他问他去干嘛了。这实在超越学生本分,好在他并未多想,直言要去参加一场葬礼,我就明白了。后来老师劝我继续向上读,说天赋不可得且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学术上升期,我拒绝了,此后去了西北研究所,这几年很少回来,所以看到邮件时没想到你会辗转多方联系上我,是江小姐自己猜到的还是...”他想了想,抬眉问:“温敬恺告诉你的?”
时隔多日再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个名字,江书久打了个恍惚,而未及她回应,陈嶙便自顾自摇了摇头:“他不会的。”
江书久凝眉:“为什么?”
“我跟你姐姐的事情他从来都不支持,当年我做完年代初那个最瞩目的项目回来参加校庆,他告诉我送情书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多,他绝对不会再插手半分,所以之后就连每逢节日我赶不回来送花,都是委托在天文台的好友去替我,没再同温敬恺联系。”
江书久理解他话语背后的真相,陈嶙永远没有办法堂而皇之地在江书淇的忌日出现在墓园里,即使他而立之年仍对一段青□□情念念不忘。
而这段话给了江书久计算自己缺失步调的答案,她想到十八岁的自己曾站在天台上,原因仅仅是她连续两年在姐姐的墓碑旁看到花。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在学校躲闪温敬恺很容易,但她避不开寒食清明。
在郊区的墓园里,江书久总会看到有人提前来擦过了墓碑敬上了花,她和父母从没有与这个人碰上过。她一直以为这是温敬恺有意错开,可延续多年的心结就这样轻巧地被打开,前因后果比她想象的还要荒诞。
陈嶙讲这些事情时没有表现出半分不好意思,可江书久注意到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过姐姐的大名:“她的葬礼我悄悄去了,并且看到你将情书烧给了她,谢谢你,江小姐。”
江书久理应接纳这份谢意,可两两皆不圆满的故事结局令她觉得伤感。这是她跟温敬恺亲手创造的硌硬,甚至不存在一个罪大恶极的第三者留给他们怪罪。
此情此景江书久不可以表现得比陈嶙还要怅然,她摇了摇头:“你放心,我看到了信封上的收信人,不至于辜负寄信人的心事。不过下次要是想托人转交,劳烦多余几笔‘面交’,‘某某某拜托’这样的字样,不然造成误会就不好了。”
气氛有下落的趋势,陈嶙端起咖啡杯,无意不停讲自己的事情,便露出了今日第一个淡笑:“江小姐有给别人写过情书吗?”
显然这并不是一句一定需要真诚回答的话,jojo但江书久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回道:“写过啊,但我并没有托人转交。”
陈嶙听到后感叹她澄明坦荡的做法可以收获好运:“那你和对方都很幸运啊。”
江书久又问他为什么。
“可以大方表示心意是极其昂贵罕见的,你肯迈出一步表达自我就很难得,对方接收到你的信件哪怕对你无甚想法也可以反向证明他出众优秀,是青春时代的双赢之举。”
江书久目光没有聚焦,声音小到近乎自言自语:“可能是吧。”
陈嶙的父亲还在医院,之后他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后对江书久说:“今天我话很多,十分抱歉,但这段爱情的确很多年没有被我重提,毕竟我与她的公友几乎为零,平日里想放任自己怀念的机会也寥寥,所幸如今多了一位跟她关系亲密的妹妹知晓了这段故事,‘知道’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谢谢你,很感谢。”
江书久笑着摇头,祝他往后工作顺利,健康平安。
“你通过杨老师联系到我,我就猜你应该回母校教书了,那也祝江老师学术长青。”陈嶙最后说。
回程依然是司机来接,吕尚安拨电话问她还得多久到家,江书久回复了个时间后便靠坐在后座出神。她想到陈嶙问她是否写过情书,她并没有讲谎话。
江书久的的确确送出过一份情书,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自己了不起。
温敬恺在教室门口用一瓶牛奶拦住她,兴致冲冲地问她周末要不要去青龙寺玩,借口是春天的樱花漂亮好看。她丝毫联想不到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的青龙寺可以跟爱情有关,而他发出邀约的时间太巧合,是清明假期,偏巧是清明。
江书久周四周五的课都没有听进去,她时常跑神细数自己与温敬恺为数不多的交集,最后落脚点放在那封情书上,她生怕对方在约她出去的路上整程都与她聊江书淇。
向暗恋对象的妹妹打听女孩过往的日常没有错,而温敬恺看上去也像一个长情的人,尽管他在景观亭内对别人说他彻底放下了,可谁保不是应对同性的气话和面对死亡的无能。
江书久深知自己道行太浅分不出余裕的力量应付一整天,要是自己的心事露馅后果并非她可以承担得起。
约定日期渐渐逼近,江书久在宿舍试遍了好搭樱花树的春裙,每穿一条她对自己的厌恶就多一分,因此事到临头还是穿上了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她在校门口搭上计程车,将手机上的地址给司机看过,叔叔扫一眼就让她收回:“这儿啊,最近去这儿的人还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