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15)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随风的办事效率一向高,没几日就回来复命了。

“那徐小郎君如何?”

徐京墨在金陵颇有名气,三岁启蒙,早慧之名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七岁参加县试夺得案首,同年又考府试,依旧是案首,七岁稚龄已经是童生了,若无意外今年应该会参加院试。

南宫君烨见他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不然也不会动了心思,这少年郎不仅长得好,才学也是极其出众的。金陵府城的学子颇多,想在此处拔的头筹是很不容易的。

“可知这徐小郎君为何与宣平侯断亲?”

“坊间都说是因为宣平侯休妻,但是不仅于此,那宣平侯与金家女子有染,二人育有一子,甚至比徐小郎君大了一岁。徐小郎君是个孝顺的人,随母亲离开侯府后,自己会去书坊去抄书,多少也有些进项。”

那金家女生的庶子如今摇身一变,倒成了侯府嫡子了。这金家好歹也是金陵的世家之一,断不可能让自家嫡女与人做妾,初时怕是想母凭子贵,要个平妻的身份,但是徐娘子怎么可能同意。后来,徐家出事,宣平侯生怕牵连到自己,就借故休妻,而后娶了这金家女为继妻。

宣平侯这般作风,也忒上不了台面。空有一个侯爵,日后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南宫君烨对徐小郎君更满意了,他可不喜欢那种不通庶务的人,自诩读书人,其实除了读书一无是处。自视清高的人,总会有些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这样人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捅出些篓子。

“那徐家娘子的情况可有打听到?”

徐家娘子嫁到宣平侯府后,深入简出,但是为人乐善好施,颇有美名。这次带着儿子离开侯府,也没有去寻求谁家的帮扶。

彭都督家里似乎派人去探望过,但是这事做的很隐秘,随风也拿不准这是真是假。

“那徐小郎君如今在哪处读书,这束脩几何?”

“徐小郎君在宣平侯府时是单独请的夫子,眼下是在府学读书。谢院长惜才,免了他的束脩,但是要求他旬考不能落在十名以外。”

毕竟是两榜案首,这也说的通。他是直接去找这徐小郎君,还是先去找谢院长呢?若非徐家巨变,他也不敢奢求这样的好儿郎,南宫君烨打定主意,无论成与不成,他都会资助徐京墨读书的。

思来想去,南宫君烨提笔写下一封拜帖,既然来了,那还是先去拜访谢家才是。谢二爷担任金陵府学的院长,谢三爷现任吏部员外郎,谢家在金陵也是小有名望的。

不巧,谢家这几日有贵客来访,只能晚些时日再去拜访了。左右无事,他便把这少年郎讲给了妻子听。

“听着是个不错的孩子,不过即便有这些变故,徐小郎君恐怕也不会入赘的。”这孩子已经改姓为徐,徐家人怎么可能同意入赘。江晚清也是出自世家,她太清楚世家子可以丢了性命,但是决不能丢了名声的行事风格了。

南宫君烨其

实也知道,但是他看那孩子有眼缘,商人的直觉告诉他,就是这个人。“且让我想想看,要不就是不入赘,但是定下婚约,日后的第一个孩子姓南宫,也只有这个孩子才能继承家业?”

退一步,才有谈的可能。

南宫君烨不是死板的人,比起形式上的东西,他更看重内在。若是这徐京墨能一心一意待他女儿,入赘不入赘有什么区别?

第10章 岳父看女婿

徐京墨本人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看上了,他每日的生活都极为规律,基本就是府学和家的两点一线,偶尔去趟书铺接个抄书的活儿。

母亲身体不适,他是绝对不许她太过辛苦的。“母亲,这些重活都留着我来做,您需要静养。”

徐娘子好笑地看着儿子,“黄郎中只喊我不要情绪激动,可没说我只能躺着。”

徐娘子听到徐家的惨事,一时太过悲伤,伤了身子,日后需的要好好调理。但是她自己也清楚,这是心病,徐家人没人能死而复生,除非徐七郎能重振徐家,不然她的心病是好不了的。

徐京墨可不是什么真的九岁孩童,他是从现代被一场车祸带到这陌生朝代的人。齐朝,似乎是一个平行时空,这里一样的尊崇儒家文化,只是朝代的更迭完全不同。

他明白母亲这病,是病在心里。不过二十多岁的年华,居然有了白发,怎能叫人不心痛呢。

上辈子,他是个兢兢业业的社畜,学了冷门的食品与工程专业,又辅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前者是因为他家是开酒厂的,专业对口,后者就纯粹是他的个人爱好了。

穿到齐朝,生在侯府,确实是锦衣玉食,但是这豪门大院内的腌臜事是真不少。他亲眼目睹生父与金家女勾搭到一起,更知道他生父为了独占家业气死了祖父。

他母亲也是清楚的,所以才会与那位侯爷相敬如宾。世家女是高傲的,她曾今识人不清,误以为嫁于了良人,但是泡沫破灭的那刻,她即刻就清醒了。徐家女岂会为了一点小情小爱,就自怜自艾?

净身出户,是她与他的交易,条件是他不得干涉徐京墨的科考。宣平侯府已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了撑门面哪能放过母亲的嫁妆。

“那也不行,重活都交给儿子。”

徐娘子看着越发老成的儿子,是又欣慰,又心酸,“你要好好读书,再过不久就是院试了。”

“读书也非一日之功,儿子笔耕不辍岂需要临阵磨枪。”这院试虽然不像童生试,多是考背诵,但是难度在他眼里一样很低。等他拿到那秀才功名,用那免役税的名额换些粮食,如此他与母亲的生活压力也就少了许多。